劉揚銘
劉揚銘

編輯人,文字工,沒上班但是有在工作。

閱讀筆記2020-WEEK11:少女與沉迷少女

平淡生活需要趣味,本周給自己閱讀主題,以閱讀之名,行少女之實。看三本書都和少女有關:《少女病》、《少女化》、《少女核》。前一本是猥瑣大叔不可自拔地沉溺於理想中的少女,後兩本書是少女書寫無法成為理想少女的自己。

少女是我的研究主題之一,這三本書牽起緣份,讓我先後認識了它們的作者或出版者。研究有趣的題目,認識有趣的人,人生也會變有趣吧!

田山花袋《少女病》、何貞儀《少女化》、神小風《少女核》


紙本書筆記

書裡收錄〈少女病〉與〈棉被〉兩篇1907年的作品,現在讀起來毫不過時。年近四十的不得志小說家,年輕時曾以靈動文字虜獲青年男女讀者的心,但有了老婆小孩,困於生活必須,只能每日通勤上班賺錢,乾枯的才華再也寫不出好作品。無論精神與身體,都處於理想以下、現實以上,每日唯一能期待的,是在上下班通勤搭電車時,偷窺花樣年華的少女表情變化,在擁擠的車廂內嗅聞後頸髮際的香味,趁鐵軌晃動時感受彈性肌膚的碰觸……

啊啊~得了少女病的我,就算為了少女而死,也甘願。

兩個禮拜前和柳橋事務所總編輯李家騏吃飯,他是一人出版社,我是自由文字工,兩個四十歲上下、事業無成、只能依靠少女偶像青春歌舞激勵自己撐下去的男子,還能談什麼呢?談這本《少女病》啊!我們擁有共同病徵。

史上第一個電車癡漢的成立條件?沒錯,首先要有電車、要有女學生,呃,當然還要有癡漢才行。不過,癡漢的歷史百萬年,東京得等到1903年才有第一條路面電車路線,1906年才將義務教育延長為6年,走在時代尖端的青春少女,終於有機會(不到9%)升學為女學生,暫時不被逼著負擔賢妻良母的任務,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

那是我們都憧憬的樣子喔,少女病的大叔們啊~

/

兩年前在赤峰街的詩生活獨立書店遇到這本詩集,翻了兩分鐘就決定買下,從店長陸穎魚手中接過這本書時,她輕輕說了「嗯~少女化」讓我害羞低頭不敢看她的一句話。

作者是當年18歲的何貞儀,她從小不斷搬家,小學念過5個學校,分組時都是被遺下的那個,曾經重度憂鬱,住過精神病院,靠意志力出院,她喜歡文學,寫小說,憂鬱症時無法構成完整的文字段落,只好寫詩。詩裡是少女面對自己的愛、自己的婊、自己的心痛、自己的白目、廢話、崩潰、渴求,想說卻不敢說的話。寫詩,是希望有人能和她一起心痛。

因為這本詩集,後來在辦活動時認識了何貞儀,也採訪了她,採訪文字一直沒有貼出來,或許之後放在自己網站吧!

/

五年前寫《高校制服戀物論》時,蒐集許多關於少女的資料,找到了這本小說。寫的是姊妹之間無限接近卻又無法親近的關係,妹妹飽受稱讚卻對姊姊覺得尷尬,想要跟蹤姊姊的一切;姊姊備受批評,覺得要是沒有妹妹就好了,卻又想回到只有姊妹倆,不用被他人評價的單純日子。姊姊站在妹妹房門口,遲遲不敢扭開門把,妹妹卻在房裡提前按下喇叭的鎖,「咔」地一聲,有些東西,一按就會爆炸。

無法愛又無法恨,最後只能選擇離開。但如果當時站在房門口,有機會對自己的妹妹(姊姊)說一句話,那會是什麼呢?那會改變什麼呢?

後來藉機跟作者神小風見面,她說自己是妹控,常覺得自己的妹妹好可愛好可愛呀!我想她的另一本散文名為《百分之九十八的平庸少女》,難怪能寫出《少女核》裡面無法明說的少女心。那些嫉妒、背叛、名為作弄的愛、穿刺身心帶來重傷的小奸小惡,謊言的背面是誠實,都是我喜歡少女的原因

/

網路筆記

本周題目好發散:

遠端工作祕訣
可愛是什麼
電動車真的減碳嗎
日本人為何不愛出國
夏目漱石難得不白話

/

研究發現,理想的在家工作時間是每週一天半──員工足以參與辦公室文化,還有一些時間可以留給深入、專注的工作。雖然遠端工作效率更高,但可能很孤獨,也錯失創造力和創新思維這些難以衡量的益處。在同個房間裡一起工作的人,比遠端協作者更容易解決問題。

賈伯斯是著名的遠端工作反對者,他認為最好的表現來自於偶然碰撞,而不是坐在家裡面對信箱收件夾:「你遇到一個人,問問他在做什麼,聽了就說『哇』,然後很快就有各種各樣的點子冒出來。」但在辦公室工作也有缺點:通勤讓我們不開心,開放式辦公室令人討厭,失去隱私、無法不受干擾地專心工作。

/

下次有人問你什麼是「可愛」,你可以回答,接觸到可愛的事物之後,人會產生下列各種心理狀態或行為:

注意力被吸引
想要一直盯著看
行為會變得小心翼翼
會去注意細節
想要握緊
將其擬人化
想要照顧
想要提供幫助
不會拒絕求助
想要寵愛自己
被治癒

「Kawaii」是感受,而「cute」是感知。「cute」有嬰兒圖式這樣的正確答案,但「Kawaii」卻沒有正確答案。是否覺得某個對象「Kawaii」是由該對象與自己的相關性決定的,因此因人而異,也因情況而異。「Kawaii」是自己去發現的,而不是別人強加的。

/

若比「整個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電動車有比內燃機汽車還環保嗎?得回頭看車子在哪個地區上路。

比如在歐洲就會比亞洲還環保。這是因為歐洲的再生能源在發電結構佔高比例,而在以燃煤發電為主的亞洲,電動車的減碳效益就不明顯,碳排可能會與高效率傳統汽車(油電混合車)相近。

將電動車與傳統汽車做比較,過程相當複雜。除了邊際排放之外,還需考量車輛大小、行駛里程、行駛於城市或高速公路、甚至是氣溫等等要素,沒有一種計算方式是各地皆通用的。但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電動車的減碳效益,取決於電力結構的脫碳程度!各國必須得更大力推行低碳能源,電動車的價值才能被充分發揮

/

為什麼日本人不出國?

日本護照在世上最受歡迎,能免簽證入境超過191個國家,但只有24%的日本人擁有護照(從2005年的27%緩慢下降)。相對之下,大約有一半的美國人擁有護照。

三分之二的日本人對出國不感興趣,原因包括:很難請的特休、對安全的顧慮、外國食安問題,以及最重要的,對不被理解的尷尬感到恐懼。薪資成長緩慢,加上日圓變弱,讓海外旅遊越來越難以負擔。即使是退休靠年金生活、擁有很多時間跟可動用金錢的長者,也越來越少出國。

/

夏目漱石幾乎是「我手寫我口」的作者,語句簡單、清晰,流暢,閱讀時就像在聽一個人在旁邊說故事一樣。但《虞美人草》卻用駢文、俳句、和歌、詩詞等古典文學形式夾雜白話日文寫成,在當時文學界並沒有受到很好的風評。

寫實主義文學家正宗白鳥就認為這本小說完全是在炫耀文筆,以過時的方式喋喋不休地講一堆無用的大道理。

回頭看看這本小說,發現夏目漱石之所以這樣書寫,或許是在暗暗批評當時文學界一味只想追求西方文學主義的創作心態吧?比起想要仿效外國思維的做法,夏目漱石更想透過引介外國的事物來拓展、開發舊有文學的新空間,而非直接改觀、抹滅舊有的文體。試著讓舊有的文體也能像新的文體一樣可以表現更複雜的處境、感受,或甚至補充新的文體不容易表達到的意境。

←好久以前買了《虞美人草》一直沒翻開,看到這篇書評,終於知道該怎麼讀了。

/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