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鳥
窗邊的小鳥

接近沒有信仰的廢青,只是個在世上迷途的人

書摘|正念的奇迹

這書所提及的襌修,與坊間的靜觀方法很類似,因為靜觀的創始人喬·卡巴金 (Jon Kabat-Zinn)正是把襌修去宗教化,讓練習者可以減輕生活壓力及有治療效果 (他初期的研究,正是以慢性病病人為對象,因為當時有部份患者未能用藥物達到有效的治療)。由於本書由一行襌師所寫,所以不免有小量佛教的色彩,但不失為一本了解襌修/靜觀的入門書。

今次介紹的書是由一行襌師所寫的《正念的奇迹》。首先要說明,這書所提及的襌修,與坊間的靜觀方法很類似,因為靜觀的創始人喬·卡巴金 (Jon Kabat-Zinn)正是把襌修去宗教化,讓練習者可以減輕生活壓力及有治療效果 (他初期的研究,正是以慢性病病人為對象,因為當時有部份患者未能用藥物達到有效的治療)。由於本書由一行襌師所寫,所以不免有小量佛教的色彩,但不失為一本了解襌修/靜觀的入門書。

然後說說一些佛教的思想,佛教對世間「苦」的應對叫四聖諦,即苦集滅道。佛教希望透過「道」的修行,達到涅槃。「道」有八支,其中一支就是「正念」,這就正是書名所提及的正念。根據一行襌師的解釋,正念是「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全然覺知是代表清楚知道自己身體及心理上的活動。在覺知的當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覺知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念想與感受,覺知與我們相關的一切。對自身的覺知,可以瞬間召回我們渙散的心,讓我們成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

如何可以修習正念呢?就是透過坐禪。 開始時盡可能盤膝而坐,脊背保持挺直,放鬆與平和,掌心向上,左手放在右手上,放鬆雙手、十指、雙臂和雙腿。放下所有的事情,如同被丟進河裡的鵝卵石,在河底之中。

放鬆及呼吸都是坐禪的基本,因為:

一個人如果懂得放鬆,就能有顆寧靜的心與清澈的頭腦。有寧靜的心與清澈的頭腦,就已經在禪修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呼吸可以使身心得以合一,帶來安寧與平和,亦可以在襌修之中防止心念散亂,這是一個自然且極為有效的方法:輕輕地深吸一口氣,覺知到你正在深呼吸這一事實。現在,呼出肺裡所有的氣,整個呼氣過程中保持覺知。有覺知地呼吸本身就是正念。

然後再進一步是觀心,觀察及識別心中浮現的每一處覺受(受)與念頭(想)。如果有念頭浮現時,持續專注呼吸從心中消失。但要以正念來辨識所有浮現的覺受或念頭,不加任何批判。在過程中仍然要保持正念。

到目前襌修步驟都是與靜觀方法都相類似。之後的部份,是與佛教思想有更深刻的關係。


文章第二段說過,佛教的襌修是想達到涅槃,但與練習正念有何作用?因為修習正念到某一個程度,可以觀照事物間相互依存的本性 (至於如何真正做到,,書中沒有詳細說明,可能與每個人的悟性有關)。了悟實相整體不可分割,無法被切成小塊而各自獨立存在。一行禪師舉了一個桌子的例子,木,工匠,桌子是與身外的世界緊密相連。同理,觀照自己五蘊的和合,自己也是與其他生命本為一體。再進一步了解萬物是依因待緣,互相依賴,其實即是無常,無本性。所以亦沒有實體我存在。當明白這個道理,萬物就是“一”和“一”中的“一切”。在這個理解下,他人與自己是為一體,不再執著自我,或可以說消解了自我的界限。到最後,會以慈悲之心觀眾生。最終明白到他人即是曾經的自己,他們經歷與自己所經歷是一樣。所以對自己慈悲也會對他人慈悲(或者說,接納自己也會接納他人)。 


  1. 這本書頁數很少,內容很簡單,一本了解禪修的入門書。 雖然如此,要做到佛教的正念卻很難。
  2. 坊間的靜觀,沒有了佛教的理論支持,似乎只會成為利己的工具。 如果放到社會之中,可能甚至只是在資本社會中的工具,員工放工後,用靜觀為自己減壓,然後第二天又回到工作壓力爆炸的狀態,不斷輪迴,真的好嗎?
  3. 書中也提及了其他有關呼吸的練習,例如如何數呼吸等,在此不作詳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