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huhang
lishuhang

中文科技专栏“航通社”作者。lishuhang.me

北京古观象台:从国家象征到少人问津

航通社旗下公众号“56K小猫”(微信:modem56k)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航通社微信:lifeissohappy 微博:@航通社

书航 10 月 4 日发于北京

7 天长假去哪儿?对于住在北京或北京边上的人来说,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可能都会被挤得出不了家门口——视他们住的具体地点而定。

比如说,如果去前门的话就会不幸的遭遇交通管制,而且用不了地铁,公交车理论上能到,也是寸步难行,马路基本成了停车场。

10 月 1 日当天就更夸张了,有实在想凑热闹的观众接受媒体采访说,自己骑了两小时的单车才到差不多能看清楚花车的位置上。

不过即使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也一样有些地方少人问津,闹中取静。主要是因为,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是高度集中在某几个点,而这些点都是交通要道,同时他们也大量进入地铁,所以造成了所有地方都人多的感觉。但在这些点和地铁线之外的地方,游客还是很少会踏足的。

静静地伫立于地铁 1、2 号线建国门站一隅的古观象台,是例外中的例外。两条地铁干线的换乘站,就在长安街上、北京站旁,这么黄金的位置,却基本上没几个人注意到。

古观象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票价 20 元,像我们一样有市区旅游通票的,可以打印免费票进入。

台子的主体是类似长城烽火台一样的立方体,上有锯齿状城墙,检票进门后即可看到登台的阶梯。但在此之前,不妨先右转去侧面的院子看看。

跨入月门是一个开阔的庭院,古树为宽大的院落献出阴凉,坐在周围凳子上休息,感受清风徐来,旅途的疲惫和远方拥挤的人潮都逐渐从意识中远去。真庆幸这是一块还没有被抖音打卡之类占领的土地。

院内分两列,竖立着汤若望、南怀仁、徐光启、张衡、祖冲之等几位中国古代天文学祖师爷的铜像,还有这个:

这小狮子的出生地让人怀疑它跟享誉海内外的紫砂壶是一个窑烧出来的。很显然它比我的年龄还大,已经向着成为下一位祖师爷的道路阔步前进了。

院内正房和东西厢房,分别是古观象台的三个展厅,依次向观众讲述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观象台的落成和初期情况、被八国联军洗劫及近现代修复情况。

我们在一号展厅遇到讲解员现场讲解古代的星盘,最早的历法之一《夏小正》,农历年、月、日、节气的区分方法,以及其它天文仪器的用法。

👆春秋以前的历法《夏小正》将亮星“大火”(现在的天蝎座 α 星)在太阳落山后就升起(“昏升”)的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两次“祀大火”之间为一年。

👆这个仪器可以通过转动球体,将赤道(均分南北半球的一条线)黄道(一年内每天太阳直射地球某点连成的一条线)调整后,对应当前所处的具体日子,就能判断出自己头顶现在能看到哪些星宿(即中式星座)。

👆这个城楼最重要的部分是从城外延伸出来的这条线。上面有刻度,随着每天正午太阳照射洒下的影子位置即可依次判断夏至(影长最短)、春分/秋分、冬至(影长最长)及介于其中的具体日期。

走出第一展厅,院子里还排列着一些我们将会在观象台上看到的仪器的复制品:

进入第二展厅可以看到更多好像在历史教科书里出现过的东西:

而第三展室讲述的则是明清两代为观象台贡献的主要观测仪器(也就是我们会在台上看到的那些),以及观象台在世界天文台中的位置;

最后则说了观象台被法、德侵略者洗劫,观测仪器被搬走,直到一战之后才逐渐归还的一段历史。

看到最后一部分,既让人哑然失笑,又让人感慨万千。古观象台的确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新生”,然而它的地位也有着起伏。

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古观象台作为中国的一个国家象征,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接待过的外国友人数量和级别都不太够格。

1998年接待过布莱尔;2005年接待过蒙古国总统恩赫巴雅尔;2010年接待过比利时部长大臣;2015年接待过斯洛文尼亚总理;2016年接待过澳洲总理。

其实话说回来,这个观象台最应该迎接的其实是德国和法国的客人——这两个曾经劫掠观象台仪器的国家的领袖。

当欧洲因为勃兰特的下跪,而逐步走向对当地历史的接受与和解的时候,他们对千里之外的东方历史之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却尚未能有足够的认知。例如,很少有英国人知道 1840 年代的“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如今,北京开发了大量的旅游景点,特别是鸟巢、水立方等现代景点,及蓬勃发展的文创产业导致演唱会、音乐会、艺术展览等逐渐丰富,只有几个固定仪器可看的古观象台越来越难以彰显其魅力,落得了今天在 7 天长假里都少人问津的境地。

但至少在 1990 年北京亚运会、1993 年首次申办奥运会、以及直到跨入新千年的时候,这里还是北京不得不去的旅游景点之一。这受限于当时的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及较为匮乏。

我们可以从 1993 年一段为申奥拍摄的北京风光片中窥见端倪。当时中国人还是相当土气的,只知道用自己想象当中的“香车美女”配上老北京历史景点,长城、故宫、天坛、北海、圆明园、十三陵……再有就是这观象台了。

你能想象在现在这个时候,有人公然爬上大水法和攀着浑仪,花枝招展的摆 pose 的样子吗?如果真有此事,微博上可能早就炸裂了吧。

作为对照,当我们现在登上古观象台,它是这个样子:

回望 1993 年的中国,可以说基本啥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没有,有的只是这种把心都剖开给全世界看的开放的胸怀。

当年申奥的口号是“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叠加上最终失败的结局,透着无尽的悲壮。但说实话,那时候北京也确实没有准备好。8 年后,一切都有了最完美的一场表达。

寻求转载授权,请联系航通社助理(ID:hangtongshe)或发邮件给 coop@lishuhang.me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