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rings
linrings

☆極資深耽美愛好者,自稱耽女。討厭腐女這個詞 ☆中耽評論專用號,評分標準:天雷滾滾→槽點略多→文荒可讀→尚可一擼→系統推薦(出自《人渣反派自救系統》) ☆極端受控,喜歡劇情文,熱愛BE及虐,受不了從頭甜到尾 ☆身邊充滿中國耽美小說及改編作品、相關歌曲,然後一邊罵習維尼快滾下台的人 ☆習維尼不倒,中耽永遠不會好!

《獨立電影人》by superpanda

(编辑过)
對照現在大環境,對照我們家老婆的處境,看著實在很感慨

Superpanda的BL作品基本上是被我列為「見作下」的,但這部下了卻只看了一點就一直擺著,直到最近發現漫播改編廣播劇了,主役是我喜歡的天空和續續點燈,才決定撿回來看。看了真是滿滿的感慨。BTW圖出自廣播劇,字是空哥提的。

小受謝蘭生被設定為中國第一位獨立電影導演,從他1991年在廠內工作、因故得罪領導,知道五年內不可能自己拍片決定單幹、在拉斯維加斯賭到第一桶金開始,以他的四部作品,分別講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到2015年全盛時期的電影界,以及其中的重要轉折。作者寫這篇是用來紀念2019年中國獨立電影30週年,所以重點在於敘事而不是人。年下,溫柔忠犬演員總裁攻x 「虛心接受堅決不改」心懷理想導演受。作者說謝蘭生只有一開始賭城五萬鎂的金手指,可我覺得他從頭到尾都被老公和親媽寵著,金手指爆大的好嗎。

這部用四個謝蘭生導演生涯的關鍵時點來講中國電影發展的幾個階段:

①1991年出現所謂「六代導演」,也就是第一批獨立電影導演;

②1995年 VCD 興起,帶動盜版市場,大量外國電影被中國人看見;

③2003年電影界改革,獨立電影解禁,先前違法被禁的獨立導演(像謝蘭生)終於可以正大光明拍片了;

④2015年網路及IT產業投入電影市場,帶動OTT產業興起。

作者用謝蘭生在這幾個關鍵時刻拍片的過程,講述了時代變化的背景,以及當時的電影人遇到過的困難,並且借他的理想,溫和地批判了雷打不動的審批制度。像是這段:

莘野又道:“我不知道說這番話會怎麼樣,但還是得說。電影局真需要醒醒--現在已是1991年尾了,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包括電影還有電視,放開廠標、鼓勵民營是唯一的競爭手段,否則,美國大片進來以後,中國必定一敗塗地。我估計,‘美國大片進入中國’會發生在兩三年內,或者通過全國公映,或者通過其他媒介,挺緊迫了。電影局別再做夢了,如果繼續這個機制幾年後必追悔莫急--年輕人們會只想看美國電影日本動畫,壓不住的。”
頓頓,又道:“還有,批判才是文藝本質,如果為了粉飾太平讓一些人繼續受苦,未免混賬。從這兩個層面來說,我無條件支援謝導,也無條件反對禁令,過去是,現在是,以後也是,永遠都是。”

這部是2020年完結的作品,而這些話,在「娛樂圈嚴冬」的現在看來真是特別唏噓。依作者在番外的描述,2017年中國終於有跟電影相關的法律,但2018年中共卻開始「整頓」電影界,所以今年只是擴大成整個娛樂圈而已;我想這種寒冬氣氛也是作者想寫這部的原因吧。事實上,這部會改編成廣播劇我滿驚訝,雖然第一次我沒看完,但從寫作手法就看得出來改編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其實懷疑,這個劇組選這個時間改編這部是不是有目的,畢竟現在牆內用各種軟性方式想要上達天聽或訴求更多人知道自己處境的大有人在。娘炮被禁耽改被禁,性別平權倡議被打壓、同志及性少數族群生存空間被壓縮,這都讓和同志相關的藝術作品難以繼續存活,對於這些經常接觸耽美作品的藝術人而言應該挺絕望的。

還有作者自己想的,該怎麼最大程度地去除審查制,以及是否應該改分級制度。不過先by the way 說一句,她以下的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

說白了,審不審查核心在於“公民是否需要指導”。謝蘭生他忍不住想,若電影觀眾成熟到了可以自己評判電影,到那一天,有無可能,官方可以放棄審查?雖然,這聽起來太縹緲了。

什麼「等到觀眾成熟」,那就是政客拿來糊弄搞不清楚狀況的高級知識分子的推託之詞,給你個盼頭但又不告訴你確切時間。根本沒有什麼成不成熟,台灣1988年就開始有分級法令,那時誰不說一句台灣很亂?那時誰會認為台灣已經步入已開發國家、台灣人很有文化?但實施到現在也沒什麼大問題,台灣還已經過渡到一個極為成熟的民主社會。所以「等到觀眾成熟」這個說法,就我們親身經歷過「從審查到分級」的人來看真是很可笑。

BTW 來記一下現在的審查制度。

獨立導演、文藝導演對審查總諱莫如深,不過,線上電影審查標準比線下電影寬鬆得多,現在的網路大電影實施的是“兩次備案制”,即“規劃備案”和“上線備案”,最後拿“節目備案號”。大電影向視頻網站提交資料,視頻網站通過“網路劇、微電影等網路視聽節目信息備案系統”統一備案,不用公示,視頻網站把握尺度,廣電並不審查成片。而院線電影採用的是“一備二審制”,省級廣電部門負責各單位的初審工作,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電影片的終審工作,雖然部分地區的終審權也已下放到省級。電影需要由出品方向電影局進行申請,電影局進行公示並且審查梗概、成片,一部電影的出品方要先拿《拍攝許可證》,而後,這部電影拍出來後,省級廣電審查成片,出品方領取片頭(龍標)、添加片頭,廣電總局終審成片,最後發放《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和《數字電影技術合格證》。院線電影不是備案就可以的,因此,蘭生覺得,有些電影如果實在沒有把握拿到龍標,不如繞過龍標,這總比在網盤上面到處發送連結的好。

至於主角謝蘭生,他就是一個「陽奉陰違」的鴿派反抗者。他想拍電影,所以他選擇了違抗當時的法律製作獨立電影;但他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國人看到,所以他也很溫馴地接受國家的處罰,一邊受罰一邊繼續違法拍片,眼巴巴等著國家的懲罰結束。作者對這些人是有評價的:

2003年被解禁,他們是自由了還是歸順了,是獲救了還是屈服了,是煥發了還是泯滅了,這議題被反覆討論,直到今天懸而未決。不過,事實是,他們這代獨立導演完成了歷史使命,就是“反叛”,再加上“打破宏大敘事”,而後回歸了大屏幕。

不過總的來說作者對他們仍然是褒大於貶,否則她也不會創作這種鴿派個性的主角了。

至於我為何會把謝蘭生和我們老婆對照上,是因為謝在2003年第一部商業片上映時,被對家用類似的理由黑了(也是和日本及愛國有關),但他還能提證據寫澄清文,而我們老婆則是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在今年八月前看的話我一定沒感覺,但現在看就覺得感觸很深。

另外一個有趣的小地方。就是她讓攻君莘野拍的最後一部戲,是1999年美國華人導的武俠片,一看就知道是臥虎藏龍。看的時候有點生氣,覺得她這樣寫也太大中國了,在這樣明顯要批判政府的作品裡出現這種事實在很糟心,想說這麼用功的作者怎麼會做這種事。不過她有在「作者的話」特別聲明不是以這部為原型,甚至整部作品都很刻意把台灣排除在她敘述的這段歷史之外,這樣我可以接受,表示她頭腦確實還算清楚。

作品本身的話,就如同我開頭說的,這是部紀錄歷史的故事,重點在於講大環境及年代感,換言之就是人物塑造不突出。我相信熊貓這部的評價應該不太好,人物太扁平,感情線也太平淡;至於事業線,雖然幾部電影的大綱都不錯,但因為重點放在描繪那些時期的背景和遇到的問題,連主角怎麼渡過那些現實上難以跨越的難關都寫得太簡單太夢幻,導致這部整體看來就只剩下史料價值,故事太過平面,而且到國際影展總是無往不利,金手指太大,因此作為小說它並不太成功。就算她加碼寫了不少肉(當然不在本文裡而是放微博),也難以挽回這樣的頹勢,滿可惜的。

其實我很佩服作者,她的每篇文都看得出來寫作前做了很多功課,我猜她三次元的身份應該是經濟金融方面的記者(或說寫手),所以有「寫東西要查證」的習慣,從她的小說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只是這部基調就已經很嚴肅,不符合耽美小說讀者的胃口;而這麼有史料價值的文分類在耽美,又沒辦法讓真正想看歷史的人看到,兩面不討好;人物和故事情節也不太吸引人,超可惜的。

最後,我覺得如果現實世界真的有莘野,發展了一個「不太乖」的市值上千億的演藝公司,他公司到今年應該跟騰訊優酷一樣,羊毛被薅禿了吧...

PS.看(聽)了這部才知道「莘莘學子」的正確讀音是「深深學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