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恒
劉有恒

以理工求真精神從事三十年學研的文史工作研究,尤精學術辨偽.辨偽內容遍中國音樂學,崑曲學,文學及戲曲學,史學,中國古典學及經學,與佛教史.及新詩創作人,出版著作計數十種.並天文物理研究者

清華四偽簡《別卦》卦名破釋

清華四偽簡《別卦》卦名破釋


2014年1月7日上市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裡,有《別卦》篇,寫了四十九個卦名,但多與傳本的《易經》有大異或小異之處,共實有七簡,一簡失落,今逐一檢視其由今人偽造古文字的方法。


(一)簡1


否:作“啚”。因為此一偽簡清華四《別卦》的偽古文字造偽者,他翻查《釋名‧釋州國》有『鄙,否也』一句,於是把“否”改為去掉“鄙”右“邑”偏旁,來取代“否”卦名。


遯:作“敓”。因為此一偽簡清華四《別卦》的偽古文字造偽者,看到出土西漢初的馬王堆帛書《周易》此卦名“遯”作“掾”,阜陽漢簡《周易》此卦名“遯”又作“椽”,此造偽者一查《廣雅‧釋言》講『彖,挩也』,以“掾(椽)”= “彖”=“挩”=“兌”=“敓”,而於是改成“敓”卦名。


履:作“[左上舟左下止右頁] ”。造偽者查了清初的《康熙字典》,內中指出“履”這個字的“古文”有二個字,其中第二個作“[左上舟左中口左下止右頁]”,於是造偽者拿掉了左中的“口”,如是就是現在成品裡的怪字作“[左上舟左下止右頁] ”了。


訟:偽簡《別卦》並未改卦名。


同人:作“[上同下人] ”,即“同人”。偽簡《別卦》並未改卦名。


無妄:作“[上亡下孟](亡孟) ”,造偽者抄馬王堆帛書《周易》及別篇的《昭力》此卦名作“無孟”,於是抄來當卦名。


姤:作“[“繫”上部] ”,因為此《姤》卦的初六有講到『繫于金泥』,而取用“繫”字取代,但把下方的“糸”偏旁去掉。


(二)簡2


大畜:作“大䈞”。造偽者查了《說文》指出:『䈞:厚也。从亯竹聲。讀若篤。』他再查了清初的《康熙字典》,內中指出“䈞”這個字『《集韻》《正韻》𠀤都毒切,音篤,厚也,與竺同,通作篤。』此造偽者在偽造上博三偽簡《周易》裡,就拿“竺”字之下加上“土”來取代“䈞”,此次他造偽清華簡《別卦》,則取他原本意圖的“䈞”來用。而用“䈞”也是此造偽者去查了《康熙字典》談“竺”時指出:『《集韻》或作笁。又作䈞。』於是他用的“䈞”就是用取自《康熙字典》內談“竺”=“䈞”而來。


剝:作“僕”,造偽者抄阜陽漢簡《周易》及馬國翰輯本的《歸藏》的把“剝”卦稱作“僕”卦。


損:作“[左上日左下鼎右攵] ”。造偽者查了《說文》講“損”字『籒文以鼎為貞字』,並且又講“貞”字是『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於是就給此造偽古文字者無限想像空間,於是把“損”字改成馬國翰輯本《歸藏》的以“員”代“損”。並且“損”=“員”=去掉“口”偏旁後成為“貝”=添加上方的“卜”後成為“貞”=“鼎”=“[左上日左下鼎右攵] ”。


蒙:作“[左心右上寳蓋下尨] ”。按,此造偽者於造偽上博簡時,“蒙”卦寫成“尨”,十多年後造偽清華簡時,把“尨”再加繁如[左心右上寳蓋下尨]。


賁:作“[上雙丰下緐] ”。因為漢初馬王堆帛書《周易》此卦名作“[艸繁]”,所以造偽者把帛書《周易》的“[艸繁]”,去掉“艸”、“糸”,再添加上方的雙“丰”而成字。


頤:作“[左上為『齒』字去掉上方的“止”,左下己,右頁] ” 。『頤』此字,造偽簡的偽古文字者去查清初的《康熙字典》內有指出:『顄:《廣韻》胡感切《韻會》戸感切,𠀤音菡。《說文》頤也。《韻會》同頷。』而且『頤』此字也和頰、𩑔等字同義,即吾人於〈談上博偽竹書三《周易》頤卦之『朵』被改作偽造的動畫字『歂』〉一文裡指出的:『《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的東漢鄭玄注指出: 『之而,頰𩑔也。』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之曰:『頰謂鱗屬之面旁。𩑔謂鱗屬之頤』,也就是,所謂的『之而』,就是指臉龐,相當於廣義的『頤』,含面龐。』


面龐之內即人體“齒”的部位,此一作偽者以此概念,把此“頤”字,以“齒”取代,但是把“齒”上方的“止”去掉,在下方加上“己”,指自己的齒,故其造此怪字,亦即“頤”而已。


蠱:作“[左古右夜] ”,因為王家台秦簡《易古雜》裡把“蠱”寫如“夜”,所以此一造偽者在“夜”加一左偏旁“古”以諕人。


(三)簡3(缺)


(四)簡4


大壯:作“[上大下●](大●) ”,此一造偽者於偽造上博簡《周易》時,《夬》卦九三及《渙》卦初六以及《姤》卦裡皆以“藏”裡的“臣”換成“口”,但仍是“藏”字,故而取代《周易》裡的“壯”字,因為細拆“藏”的部件即由“艸”“爿”“戈”“臣”組成。在此偽簡內,再在“藏”的“艸”改為“宀”,而裡面“臣”改為“貝”。為何改“貝”,因為“壯”和“貝”的相關處,《康熙字典》裡指出了,《漢書‧食貨志》有提到貝有五種,一曰壯貝。


豫:作“介”,是抄王家台秦簡《易古雜》作“介”


小過:原整理者趙平安作“[上少下左辵右化] ”(少[辵化]) ,並認為[辵化]為“過”的『異體』。按,此造偽者係在博物館裡的文物人員,於1993及1994年間,於館內整理剛出土的郭店楚簡時,看到簡內如《緇衣》篇,把“過”字用[辵化]表示,如簡20『而富貴已過也』句內,於是在上博偽簡內就用了很多,如上博四偽簡《采風曲目》裡的『毋過吾門』,上博五偽簡《弟子問》裡的『子過曹』等等。之後又用到其造的清華偽簡內,現今再用到清華四偽簡《別卦》內。


歸妹:作“[上辵歸下妹] ”([辵歸]妹)


解:原整理者趙平安作“[左糸右上鹿右下止] ”,認為與“解”字屬通轉。又說從“廌”得聲通。實際上,查一下所謂趙平安指的“鹿”部件,乃 “廌”之誤。 按,此一造偽者不過是拿了後世字書來造字而已。因為造偽者查《康熙字典》『豸:………又解也。《左傳·宣十七年》使卻子逞其志,庶有豸乎。《註》豸,解也。……與廌通。《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發現“解”可以通“廌”字,於是“解”=“廌”=“[左糸右上廌右下止] ”,而“糸”及“止”部件,皆另加而已。


豐:作“酆”,此一造偽者抄馬王堆帛書《衷》篇裡的“豐”卦名的寫作“酆”。


恒:作“[上一中外下一最下心] ”,因為此一造偽者在上一次造上博偽簡的偽古文字時,“恒”卦名造成“[上一中外下一]”,此次再把下方加上一部件“心”,如是而已。


(五)簡5


泰:此一造偽造成“囂”字,因為,《易經‧序卦(傳)》裡有言:『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講到“泰”而後“安”。但是“囂”字的古形是“嚻”字,西漢的《爾雅·釋言》『嚻,閑也。』於是“泰”字就有“安”之義,“囂(嚻)”有“閑”義,“安”可通於“閑”,故“泰”字通“囂”字,故拿來以“囂”字取代“泰”字。此吾人有〈釋清華四簡《別卦》中的“泰”卦卦名寫成“囂”字〉一文揭之矣。


謙:偽簡《別卦》並未改卦名。


臨:作“[左言右上林右下●] ”,但是阜陽漢簡作“林”,馬國翰輯本《歸藏》內作“林禍”,所以此一造偽者造一怪字,嵌入“林”於怪字的右上方,加上其他部件“言”、“言”、“●”(整理者認為乃[上卜下回]字之訛),如此而已。


師:作“帀”(師),此造偽者於造上博偽簡《周易》時,已依阜陽漢簡作“帀”,而於清華偽簡此篇內亦如之。


明夷:作“[上亡中尸下二] ”(亡[上尸下二]),此一[上尸下二]之字,即馬國翰輯本的《歸藏》裡的“夷”字,此一造偽者照抄而已。


復:作“[辵復之右偏旁] ” ,此造偽古文字者在造上博偽簡《周易》裡就造此字代“復”,於此次造清華偽簡再照抄。


升:作“[左手右上山中一下王] ”,因為在馬王堆帛書《周易》及阜陽漢簡《周易》裡都作“登”,造偽者一查《康熙字典》就明白了,『陞,……《廣韻》登也,躋也。……《玉篇》同升。《集韻》或作阩𧿘。』也就是會等同“登”的,是“陞”字,而“登”字,在甲骨文裡可讀成“徵”,如《合集》6619:『勿登(徵)人乎(呼)伐羌』,楊樹達(1885-1956)即認為此“登”即“徵”字,而造偽者即用了“登”作“徵”,於是取出“徵”中間部件的 [上山中一下王],左方加上了一個“手”部件,而成此一怪字,實指“登”字。即依帛書《周易》及阜陽漢簡《周易》作“登”字的自創怪“登”字。而像程浩〈清華簡〈別卦〉卦名補釋〉(《簡帛研究》2014)一文猜成拯(撜,抍)之古文,讀作升,自屬不確。


(六)簡6


夬:作“[左介右殳] ”, 因為王家台秦簡《古雜易》(今人誤作什麼《歸藏》者,實劉歆有見之,並歸類為《古雜八十篇》內)作“[上四下左炎下右匕]”,造偽者認為此字即“罽”字,而《說文》裡提到『罽:魚网也。从网㓹聲。㓹,籒文銳。』於是靈機一動,“銳”=“兌”=“《易·說卦》兌上乾下夬”=“夬”,因此以“兌”可代“夬”。


並重新改組“兌”的部件,《說文》指『从儿㕣聲』,而且“儿”,《說文》指出『古文奇字人也』,故“儿”即是“人”。其“八”“口”“人”(儿),因《說文》指“介”字是『介:畫也。从八从人。』於是併“人” (儿)及“八”成“介”字,並添右方的“殳”而成[介殳]之字,如是而已。


萃:作“[上爪下卒]”(卒) ,在造偽者偽造的上博偽簡《周易》內,已作“[上爪下卒]”,左再添一“口”偏旁,這次偽造清華簡《別卦》時,刪去“口”偏旁而已。


咸:作“[左上金右上攴下心] ”,在上次造偽者偽造的上博偽簡《周易》內,已依馬王堆帛書及阜陽漢簡《周易》的“欽”,這次偽造清華簡《別卦》時,再把“欽”字改及添偏旁,而成此字。


困:偽簡《別卦》並未改卦名。


革:作“[上戒下心] ”,造偽者查過馬王堆帛書《周易》於小過卦九四“往厲必戒”的“戒”作“革”字,於是在此改卦名“革”為“戒”,並添下方一“心”的中件。


隨:整理者作“[上毛見下心] ”此造偽者依馬國翰本《玉函山房輯佚書》的《歸藏》寫作 “規”卦之似形,實作“規”字,以考一考古文字學者,並非一般研究者認為的是什麼“覒”字。郭和杰《周易全解》裡釋『就卦象來說,上兌為見(《雜卦傳》「兌見巽伏」),下震長男為夫,因此卦象即為夫見。又隨卦也是長男下於少女,少女隨從於長男之象,此亦符合夫見之義。』


大過:作“[上大下辵化] ”(大[辵化]) ,同前之“小過”卦,按,此造偽者係在博物館裡的文物人員,於1993及1994年間,於館內整理剛出土的郭店楚簡時,看到簡內如《緇衣》篇,把“過”字用[辵化]表示,如『而富貴已過也』句內,於是在上博偽簡內就用了很多,如上博四偽簡《采風曲目》裡的『毋過吾門』,上博五偽簡《弟子問》裡的『子過曹』等等。之後又用到其造的清華偽簡內。


(七)簡7


大有:作“[上少下又] ”(少又) ,釋者有謂因為《筮法‧卦位圖》裡後天八卦坎離二卦與今相反,故大有成了小有,是也。


晉:作“[上左言上右晉下心] ”,造偽者把“晉”字加繁,添加“言”“心”部件。


旅:作“[辵旅] ”(旅),造偽者把“旅”字加繁,添加“辵”部件。


睽:作“[左人右上癸右下心] ”,造偽者把“睽”減掉“目”部件,添加“人”“心”部件。


未濟:作“[上淒下心] ”,在上次偽造上博簡時,把此卦的“濟“偽成“淒”,此次續把“淒”下加“心”部件。


噬嗑:作“[上左齒字的下部,上右欠下又] ”,此字,趙平安2014年的〈戰國文字“噬“的來源及其結構分析〉談成是源於甲骨文從齒從又之齧字。王寧〈從“丂”說到“噬”〉又從而講成是從欠齧聲,乃噬的古文,實化簡為繁,因為不知造偽者就是很簡單地從《說文》取義,因為《說文》:『齧,噬也』。所以造偽者一看之下,知可以用“齧”來取代“噬”,因為《說文》不是說了嗎。但還是要搞怪此字,於是把“齧”保留了“齒下方”的部件,其他全部改掉,加了“欠”及“又”部件,而造了此一怪字出來。如是而已。而以王家台秦簡《易古雜》只作“筮”,那麼亦只用此一怪字表“噬嗑”此卦好了。


鼎:作“鼑”,造偽者一查《康熙字典》,就講道“鼑”為鼎字的『古文』,於是拿“鼑”代“鼎”字。


(八)簡8:


小畜:作“少䈞” ,一如前面的“大畜”卦的寫成“大䈞”的同理。《說文》指出:『䈞:厚也。从亯竹聲。讀若篤。』造偽者查了清初的《康熙字典》,內中指出“䈞”這個字『《集韻》《正韻》𠀤都毒切,音篤。厚也,與竺同。通作篤。』偽造上博三偽簡《周易》裡,造偽者就拿“竺”字之下加上“土”來取代“䈞”,但此次他造偽清華簡《別卦》,則取他原本意圖的“䈞”來用。而用“䈞”也是此造偽者去查了《康熙字典》談“竺”時指出:『《集韻》或作笁。又作䈞。』於是此之用的“䈞”就是用《康熙字典》內談“竺”=“䈞”而來。


觀:偽簡《別卦》並未改卦名。


漸:作“[上艸下爿酉] ”。偽簡上博簡、清華簡,造偽者常以“爿酉”字表示“將”字,所在多有。上博一偽簡《孔子詩論》及上博四偽簡《曹沫之陳》或清華偽簡《金滕》等,都以見到此種例子。其實,從《說文》的『將:帥也。从寸,𤖕省聲。』即知,“將”和“𤖕”通,把“𤖕”右上方“夕”部件拿掉,即成此“爿酉”字。而且《康熙字典》解釋“將”此字時,說『《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蘇林曰》將,甫始之辭。《易·繫辭》是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指此“將”字有“漸“之義,故造偽者取“將”代“漸”,並以其慣用於造偽上博簡及清華簡時,以“爿酉”


中孚:作“中”,造偽者只拿“中”字表“中孚”卦名。


渙:作“[睿下方以心代目]”。按造偽者偽造上博簡《周易》時,“渙”以[睿爰]或[上睿爰下廾]。於此則只取“睿”,但下方“目”部件以“心”代之而搞怪。季旭昇〈《清華肆‧別卦》「泰卦」「渙卦」卦名研究〉以清華簡此字較合乎卦象,漸讀得近「爰」,故上博三《周易》加「爰」聲,後來語音更近「渙/奐」,故馬王堆《周易》寫如上,今本作「渙」了。此皆未曉真偽而敷陳,蓋臆論一場。


《說文》:『奐,取奐也,一曰大也。从廾,夐省。』按,《說文》“璿”字,有實為“瓊”字者,如《說文》“璿”字之釋舉《春秋傳》曰:『璿弁玉纓』,其實《左傳》裡“璿”作“瓊”,造偽者由此一端,於是“渙”=“奐”=“夐”=“瓊”=“ 璿”=“睿”=自造的“[睿下方以心代目]”。


家人:作“連”但其左側不清,似有一“口”。

王家台秦簡《易古雜》和馬國翰輯本《歸藏》作“散”。造偽者於是查《康熙字典》『散:……《廣韻》散,誕也。』再查『誕』字,《康熙字典》『誕:……又《廣韻》育也。』於是他即想到了,那麼,“育”字是可以代替“散”字了,“家人”=“散”=“育”,不過,直接寫出個“育”字不足以捉弄古文字學者,不如弄點深刻的點子出來,於是把“散”字的左偏旁改成‘育“字,右側再加“車”,於是此字就成“轍”字了。也就是說,只要寫出個含有“車“部件的字,即暗示左側乃“育”而且還有更左側的“車”者實即“育”=“散”,但直接寫“車”還不夠,於是再加“辵“部件,成了個“連”字。以“車”暗示“育”即“散”卦名。


益:“嗌”,但置如益上口下,實乃“益”字。

(劉有恒,2020,6,9於台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