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魚

@lingyunotes

外側日記|夜晚讓人能夠呼吸

黑暗隨著涼風降臨的時候,一切生的和死的物,在狹隘的視覺秩序不可知的地方,在柏拉圖所不關心的洞穴的幽暗處,以自己的方式呼吸。

外側日記|戀愛喜劇、浪漫關係、生活之道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在文化作品裡看到自己可以同感、可以借鑑的浪漫關係與生活之道,我們想要看到自我的可能性,但有些可能性,並不存在於那些隨處可見的作品之中。

外側日記|兩條生命

(有關肢體的討論可能引起不適,請注意)我在這一邊,它在那一邊,我從它的生命中,取走自己活下去的養分。

外側日記|被忘記和被無視的領域邊緣

作為研究者,作為人,我們至少需要一種最基本的清醒,知道自己在做的事在其他人眼裡看來是什麼樣子。為此,我們需要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外側日記|向異性戀本位的世界出櫃

“我是同性戀”只不過是開始。

外側日記|浸泡

SCROLLING IS SOAKING. 滾動即是浸泡。

外側日記|不可愛的人

不管怎麼說,當我在休息日換下平日的襯衫,穿上一件可愛的衛衣,我感覺到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更好、更愛別人,也更值得被愛的人。即使這樣一種感覺,並不總能持續到我走出房門的那一刻。

外側日記|寫下從外側來的日記

一些會出現在這些日記中的東西的預告:不同種類的中文和不同翻譯方式的混合、隨機亂入的流行文化和亞文化、論文裡用剩的內容的溢出、生活瑣事的碎碎念、公共的話語(discourse)和私人的幻想(fantasy)跟慾望(desire)的混雜、缺乏上下文的想法、沒有來由的情緒、前後矛盾的結論、前後不一致的寫作者人格表現、不照顧讀者的亂七八糟的寫作方式、擅自提出來又擅自得出答案的問題。

媒體研究的所在

作為一名尚不成熟的在校研究生,我一直在思考,媒體研究的意義何在——更確切地講:媒體研究者所說的話、所寫的文字,從作者那裡離開之後,會去向哪裡,由誰閱讀,又能產生怎樣的發想。與傳統的傳播學不同,媒體研究所關注的問題可以採取更加人文的視角,也就更貼近個人的生存體驗。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學術思想常常躺在書店和圖書館的角落裡,除了學生以外鮮有人問津。而另一方面,媒體素養真正走進大眾,卻正需要許多人理...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