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顏的生活小站
安小顏的生活小站

希望平淡的文字裡能有瑣碎的光,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希望喜歡都會有回應

《少年阿罕默德》:迷茫與扭曲

“人們生於信仰,死於信仰,人們在信仰的灰燼裡重生。”——《殘次品》

 宗教對於阿罕默德,從確信到迷失,甚至根深在腦海裡的信念開始動搖,盤根錯節的根基變得失序紛雜,象征著絕對正確的經典上,一字一句開始泛黃,阿罕默德的少年時期仿佛也隨之染上了一層迷茫與扭曲。

宗教不論分支再如何複雜,立意皆是勸人向善,但不可否認的是,越發接近生活的宗教才越獲得人們的認同與支持,因當堅持著自己信念的一切與所處的環境背離時,像是將一個人的精神與軀體分隔開,也在反復的自我懷疑與挫折中陷入了糾結的囹圄之中,唯有自內而外強行的突破, 才能解開那道腐朽的枷鎖。

阿罕默德追隨著伊瑪目,伊瑪目對可蘭經的解釋幾乎等同於阿罕默德對於世界的理解,他禱告、集會、遵從可蘭經的教導,卻不明白為何自己要這麼做。人們無論是否有宗教信仰,都有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它不能陷入世俗,準確的說,信念,應要被神格化,因當悖於世界時,一是價值觀開始扭曲,二是所有的感知開始全盤崩塌直至不復存在。而阿罕默德,正在兩樣的極端中逐漸被推進著,崩壞,直到新的世界進入他的生活。

阿罕默德對自己的所為並沒有“一定要這麼做”的根基、想法,而是由外界強加的戒律、勸誡,告訴他“應該要這麼做”,但接受這些外部資訊時,一味的吸收,也佔去了自身思考、理解的空間,這樣發芽的觀念,導致了後來的少年認為,只有殺人才是正確的。

在農場裡,阿罕默德遇見了許多人,許多過於好的人,那些本該是他要敵視的,他們有和他不一樣的信仰,有他所無法接受的認知,卻在此之外讓他感受到新的善意,來自世界的溫暖,也遇到了讓他心動的女孩,恍若新世界的一切,衝擊著阿罕默德早已失去秩序的思想,離開了伊瑪目,他仍然行著教徒所該做的所有事,甚至是要求別人也要做和他一樣的事,但這塊曾經支撐著阿罕默德的“浮木”,早已隨著生活的變遷,漂浮遠去了。

阿罕默德的宗教理念無法用單面的好或壞來定義,而我更偏向將這當中的變化視為少年時期對世界不確定與成長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每個人都會經歷,但表現的形式則不一,在電影裡,導演將當中的衝突與矛盾,用細膩手法呈現了出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