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森
寓森

精神科醫師,喜歡思考與寫作,愛好騎單車;主要關注「自戀」與「無條件基本收入」的主題。目前沉浸在「拉康」中... 個人臉書專頁「納西斯花園」,個人網站 lincalvino.me 「自戀筆記」

<基本收入>實施基本收入的必要條件?

網友@魏菘甫 問,實施基本收入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其實,實施基本收入制度所需要的,並不是客觀的經濟環境條件,而是多數國民的心態問題。

發放基本收入並不需要增加生產,它本質上是一種所得重分配。有幾個數據可以讓你參考一下:一般而言可以設定以國家整體 GDP 的 25% ,就足夠發放基本收入,這意味著還有 75% 的生產可以依照自由經濟市場進行分配(其實還蠻多的);台灣基本收入協會的計算,如果成人每月發放 12000 元、未成年 6000 元(這樣其實沒有很多),以單一稅率計算的話是 31% 的課稅率可以做到,這會讓年薪 84 萬以下的人增加收入(佔三分之二),84 萬以上的減少收入(佔三分之一)。

所以理論上只要前三分之一的高所得者,願意多付出一些稅(目前平均租稅是 12.8 %),就能實施基本收入了!

但是問題可沒這麼簡單,困難在於高所得者多數並不願意多付出所得;而在目前全球化自由經濟體系下,他們的人與資產可能會往國外稅賦較低的地區流動,衝擊到國內的經濟。但其實台灣的稅率在全球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來講,已經夠低了,不知道還能去哪裡能夠有同樣的經濟條件,但是稅賦更低?比較可能是未開發國家亟待資金的投入,因而給予很好的租稅優惠。

其實理論上,這些發出去的錢會再回到市場,對於經濟的活絡反而是正面的。目前的現況是,高所得者的多數的錢,其實並沒有在生產的經濟市場活動,而是在資本利得的市場(股票、利息等等)吸走更多的錢,反而可能造成生產的經濟市場萎縮。而為了避免這樣的萎縮,必須要刺激不必要的欲望,大量生產過多不需要的產品,來維持經濟體系,結果就是地球資源的耗竭。

很詭異對不對?這就是經濟成長數字底下的黑暗面。「錢只會流向錢,不會自動流向人」。

其他心理層面的難題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不願意自己辛苦工作的錢去養不工作的人;擔心如果有了基本收入,可能多數人都不會工作,社會的運作會崩潰;擔心很多人可能領了錢卻不是用在生存所需,而是浪費在一些成癮或是奢侈的事情上等等。然而,基本收入就只是「基本」而已,並不是讓人「滿足」的收入,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繼續工作來滿足其他的需要。

我的結論就是,基本收入的必要條件,還是人的心理:願意多付出一些來獲得更平和安全的社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