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erence
Limerence

我們是Limerence,癡迷藝文的社群。Limerence意為羅曼蒂克的感情,代表我們對文學、電影與藝術的熱衷,以及想和各位分享的渴望。

James Joyce’s Araby〈阿拉比〉:夢醒時分的震撼

撰文:Hazy

Araby〈阿拉比〉是James Joyce在《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短篇小說作品,夾雜了喬伊斯的童年經歷,也是他早期現實主義小說中極為經典的一篇。


Araby,是1894年5月14日都柏林曾經舉辦過一場名為(大東方節慶)(Grand Oriental Fete)的市集活動,向當時的人們展現了神秘的東方想像,在這部作品中也成為引導主人公心境發展的重要契機。

Araby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書寫,描述一位男孩愛上了鄰居女孩「梅根的姐姐」,對她產生了朦朧的愛情幻想,激發出他本能上的追求。女孩說Araby市集是個很棒的地方,但她有事無法前往,於是男孩決定要在星期六時,替心愛的「梅根的姐姐」到Araby市集買一份禮物,心中期待萬分。

到了星期六,原先答應要給他錢的叔叔遲遲不回家,之後又因火車耽誤了時間,經歷一連串的波折後,男孩好不容易終於來到Araby,卻發現大廳一片昏暗,大多數的攤販都收攤,一片昏暗醜陋,與他想像中的市集相去甚遠。接著他走到一個攤子前,挑選著一些瓷器花瓶和印有花朵圖案的茶具,此時一位小姐和兩位年輕人正在談天說笑,小姐問男孩是否要買什麼,男孩只默默回答:「沒有,謝謝你。」小姐又回去和那兩位年輕人聊天。

最後男孩發現,原來自己只是隻被好奇心驅使、被理想嘲弄的可憐蟲;環顧四週,空無一物,一股深刻的痛苦感向他席捲而來。

"Gazing up into the darkness I saw myself as a creature driven and derided by vanity; and my eyes burned with anguish and anger."


這篇短篇小說特別之處,在於全篇共用了約96個「我」,強調男孩存在的本質,也呼應了本篇故事與作者的連結,而文中對於男孩產生的愛戀的過程,以近乎客觀的方式敘述,單純描寫男孩的行動,而沒有強調他內心的想法。文中也使用大量的象徵主義手法,像是在一開頭描寫的「北理奇蒙德街的死胡同」,還有陰暗髒亂的街道,都暗喻著主人公對生命安排的無奈,以及對於現實的無能為力,更諭示了男孩最後的失敗,以及當時都柏林社會的冷酷和腐敗。

最後男孩於市集產生的百感交集,那瞬間的「頓悟」(Epiphany),不只代表男孩對現實的認清、對自身精神處境的重新認知,是男孩重要的一次的成長,更是一個James Joyce在《都柏林人》中不斷凸顯的概念。

然而,仔細思考便會發現,Araby的主人公,其實不只是那位小男孩,也是愛爾蘭,或是一個從虛幻、期盼的麻木中覺醒的被殖民國,過去一直活在想像的期待下,卻不知最終換來的是一場空、一片無止盡的虛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