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an 001
Lilian 001

有閪的人類,關心世界不同的生命,追求公義,尤其是在性別、動物、政治等領域。現為推廣性/別平等文化、教育大眾有關性暴力議題的教育工作者。 相信知識、對話和感受,能接通不同生命,織成小小的社區網絡,在壞時代裡得以守住自己、燃亮他人。 主要活躍於 Instagram: @lilian_001_

身體自愛—是突破世俗審美抑或自我陶醉?

近年 "All Bodies are Beautiful" 的「身體自愛 (body positivity)」式說法興起,不論是社交媒體抑或大小品牌均可見其身影。然而,每逢看到有關說法,我都會不期然地泛起些少「古怪」的感覺,後來經過同各方朋友討論,以及一輪閱讀及思考後,以下整理了一些想法,嘗試去反思到底這些「身體自愛運動」屬好屬壞、是突破世俗審美抑或是自我陶醉,有何地方值得我們去留意和反省。


固然,提倡「所有身體皆為美麗」的論述有其意義,一是為對自己身體無自信、陷入自我質疑/厭惡者帶來直接的肯定;二是嘗試擴充「美」的光譜,以擺脫與突破世俗的審美框架,尤其是媒體所渲染的固定「美態」所引致的集體身體焦慮。如一定不能有肚腩、副乳、條J一定要30cm (? XD)、陰部要無毛&pink之類。All bodies are beautiful是用以對抗那些攻擊你身體不美的外在與內在聲音,以讓人得以擁抱、欣賞自己的身體。

然而亦有其局限,類似說法充斥社會,甚至商業市場時,有些情況不可不察:

一,當不斷強調「美」時(尤其多見於女性身上),有恐墮入「女性就是要追求美」的人生教條。事實上,身體的「美」不一定是人人要追求的東西,比起外表,更需推廣的是人的內在價值,如性格、內涵、能力等等。

二,有情緒勒索之感。收到幾位讀者回覆,認為這類說法反而會令自己因為「始終無法覺得自己/他人美」而感到難受與罪疚。尤其是當有些特徵似乎是「客觀」地不太討好,如較難要人硬說自己/他人的膿瘡、流血是很美麗的。而一旦無法衷心覺得「美」,道德責任就仿似落到自己身上——我理應要接納它、愛它的,但是我做不到,我無法愛自己。

三,承上,亦要小心自我陶醉、所謂的「自己打飛機」。固然美感可以是主觀的,可因個人喜好而變化,鹹魚白菜各有所好。但假如自己沉醉在「我點都靚」的想法,而強逼人欣賞所有模態,就只會引來反感,讓人質疑是自欺欺人。人有覺得自己美的權利,別人需要尊重這一點;而人亦有覺得不美的權利,別人也應該尊重這一點——前提是沒有以此傷害到人。

四,要警惕被商業市場商品化,成為二次傷害的情況。雖則大小品牌陸續聘用不同體態、膚色、身體特徵的模特兒,固然增加了市場的多元性,但是不少品牌所聘用的所謂「大碼女孩」模特兒實質以「微胖」為主,而且要肥得嚟玲瓏浮凸,仲要五官標緻,否則仍是不合格。商業市場只著眼於其身型所帶來的商業價值,多於其本身的內在價值,變相仍是在推廣第一點所指的「外表勝於一切」文化。被市場挪用價值這點未必與body positivity本身有關,但仍可作為一提醒。 (關於此點,詳情可參VOGUE《關於身體自主的一切:對於Body Positivity還有漫漫長路》)


有見以上各點,到底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身體自愛」?未來進路應當如何才能避開雷點?

或許,在集中推廣身體之「美」以外,我們還可以探索 Body Neutrality / Normalization / Acceptance 之進路,即強調接納、身體平常化/中性 (如有更佳翻譯歡迎告知)。意思是,人未必要時刻地愛或欣賞自己/他人的身體,而是單純地let it be,你今天可以喜歡自己的身體,而明天不喜歡,沒關係,你的價值不被你身體所定義。但當然,假如你很想追求身體的美態,那亦無妨,只要知道,You are so much more than that.

最後分享一個讀者的回覆,我覺得很有意思 (而且很有心,是一篇真.千字文XDD) ,其觀點是,”All bodies are beautiful” 所說的beautiful不純粹是指觀賞上美觀,而是更宏觀的 “beauty in essence” (本質之美),意思是,能徹底為自己或他人的身體感到包容與欣喜,感恩生命、感恩身體的狀態——這也不失為另外一種有趣的理解。

無論你認同身體自愛運動與否,都希望你記得,自我接納與賦權並不需透過自我催眠或催眠他人,也不需感到有壓力或被強逼。而我想,最核心的精神始終是:

讓世上每個人都能自在地去做自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