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藍
灰藍

貓奴 / 文具控 / 書蠹蟲 / 可用食物收買

Netflix 電影〈千萬別抬頭〉微心得(有劇透)

結局並不是在彗星撞地球就結束了。而對於觀看這部電影的我們來說,有許多飄盪的餘韻。
Photo by Justin W on Unsplash

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展出華麗陣容以來便熱度不減。原本想找個週末良辰吉時,不過後來居然在週間的半夜看完了(欸?

以下內容可能劇透,介意者請自行迴避。

吾已善盡告知義務。


像這種大咖雲集的電影,看大家互相飆戲就很痛快。再加上這部電影有些嘲諷搞笑,令人想起小時候的賀歲港片。這裡面我最有印象的大概是〈東成西就〉和〈花田喜事〉,熱鬧的感覺非常相似。

首先來說說演員的部分:

對梅莉史翠普的印象,最早來自於一部老電影,叫做〈捉神弄鬼〉,這部片很黑色幽默。過了這麼多年,片裡的許多場景套用到現在毫不違和。然後是〈穿著 Parda 的惡魔〉,我都要以為梅姨真的是時尚雜誌的編輯了。而在〈千萬別抬頭〉,她演美國總統,感覺浮誇,卻莫名很合這部電影的調性,在人類末日時,演出人類某種表象的瘋狂。

片中演梅姨兒子的 Jonah Hill,是 N 家影集〈髒話面面觀〉裡的「電影角色台詞髒話冠軍」,他飾演的角色有最多的髒話台詞,贏過山繆傑克森。像這種電影,有時演員會給人太用力的感覺,但 Jonah Hill 卻讓人感覺非常自然,那樣行雲流水,增加了電影給人的真實感。

李奧納多最擅長演這種有些神經兮兮的角色,這裡也是把神經兮兮表現得很好。看到花絮說,他還神經兮兮和編劇修劇本數十次……

珍妮佛勞倫斯的作品,最有印象的是魔形女。這裡她演李奧納多的學生,一個天文學博士候選人。她是彗星的發現人,彗星以她為名,而她也是裡面最早展現出即將面對死亡的恐懼害怕的人,有趣的是,她在之後反而有些冷眼旁觀。除此之外,這裡還是顏值擔當,無論她是博士候選人,還是超市收銀員,都無損其冷冽的氣質與極有鑑別度的美貌。

就像那顆彗星,即便是行星殺手,也是閃亮地劃過天際,令人無法忽視。

另一個有趣的角色是凱特布蘭琪的女主播,她有些玩世不恭,然而,在床上和李奧納多演的天文學家坦誠相見(各種意義),提到自己有兩幅莫內作品的時候,有點小女孩天真感,非常可愛。

女主播工作的電視台叫做 Daily Rip,翻成中文大概可以叫做每日爆料,不過看到電視台的 logo,反而覺得比較像是每日 R.I.P,不曉得這是不是也是故意安排?


結局並不是在彗星撞地球就結束了。而對於觀看這部電影的我們來說,有許多飄盪的餘韻。

我們是否能夠抵禦「行星殺手」?

雖然最後看起來是被人類自己的瘋狂搞到 game over,不過,其實大家一開始就遺漏了一個重要的設定:彗星撞地球,是人類文明以來,從未遇過的災難。即便現在已經開始出現富人的登月遊戲,上太空依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沒有人有把握,按照原本準備的方法,就能解除危機。1998 年有兩部電影:〈彗星撞地球〉和〈世界末日〉,恰好用了類似的設定,甚至也用了類似的解決方法,給人一種「彗星要撞地球,沒關係,用這個方法就沒問題了」的錯覺。這兩部電影最後都用慘烈的犧牲來達到成功。然而,如果依然失敗了又該如何?

去年有一則報導,提到 NASA 曾經模擬萬一遇上類似狀況該如何應對,最後結論是,準備半年仍將面臨世界末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18246

剛好,這和片裡設定的人類可反應時間非常接近。因此,換個角度來說,遇上這種狀況,以現今的科技,依然只能等待末日降臨。

在前所未見的災難之前,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有些賭博的成分存在,然後,成王敗寇。

不過,我比較想知道的是,距離 1998 年的電影也過了二十餘年,NASA 依然堅持有類似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然後做了模擬發現可能不能解決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NASA,加油,好嗎?

不過,其實現實裡,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只有彗星撞地球的處理方法而已。


如果世界末日不是天災?

彗星撞地球這個設定有趣的地方在於:這是一個確確實實的全球性災難。同時,它像鬧鐘一樣精準有時間日期;而且,最早發現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看不到的,到了最後,卻毫無掩蓋地呈現一一抬眼就能看見。

如果,世界末日的起因,不是這樣一翻兩瞪眼的災難呢?

而是像碳排導致嚴重的氣候變遷?
而是像嚴重瘟疫導致的人口結構崩壞?

而說到瘟疫,我們不正處於疫情之中嗎?

雖然比起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20世紀初的流感等,現代醫學已有長足的進步,然而,面對大規模的傳染病,我們所仰賴的醫學仍然暴露出弱點。

病毒傳播得比預想更快。
病毒變異得比疫苗更快。

醫療系統,此時彷彿是鐵達尼號上的救生艇。有準備,但遠不足所需數量。

然而,要準備到什麼地步才算足夠呢?沒有答案。

而比起面對彗星來的兩手一攤,這類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其實不少。

說起環保議題,我都會想到科博館裡的那隻騷包龍。小時候,每逢去科博館看恐龍,都會去看看這隻穿夏威夷衫的恐龍,在它前面,等它說話。

騷包龍總是重複著同一句話:「你們人類老是喜歡談論我們滅絕的事,其實我們還真風光過一億五千萬年,而你們呢?才不過短短的兩百萬年,就已經忙著破壞自己的生存環境了!」

彗星先來,還是人類自己先破壞殆盡?真不好說呢!


資訊大爆炸還是大報詐?

網際網路的發展不過是 4、50 年的事,卻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現在能在這裡分享一點兒感想,也是拜網路之賜。而資訊的取得,也因為網路的性質,而有大大的不同。網路使我們的消息傳播得更遠更快,謠言也更快。如何辨識真偽,成了每天大家重要的課題。然而,這個課題,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困難。

是真相?是偏頗的真相?是虛構?界線漸漸變得模糊。


辦公室的大學姐是我們這群最早看完的,她說,雖然片子很搞笑,但看完以後,其實很難笑得出來。

劇情從頭到尾都很荒謬,然而,更荒謬的是,看起來和現實那麼相似。

「現實比小說更驚奇,因為小說還依循邏輯,但現實不必。」

然而,我們還有多少餘裕去面對荒謬所導致的問題呢?


#追影子 | 觀影劇心得

灰藍 @ matter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