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BOBO
李BOBO

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生活出一个故事,让每个人成为每个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libobo2333 间隔游微信公众号:x-plus-plus x++微信公众号:xplusplus2018

学好外语是否就能进行“跨文化交流”?

莉雅是「生活出一个故事」互助社群的小伙伴,最近她提了一个关于跨文化交流的问题。

下面是我针对“跨文化交流”的一些思考:


我觉得跨文化交流,每个人需要做的准备大致有两点:

一个是技术层面的,也就是语言,你是否有精准的语言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对方;

另外一个是观念层面的,你所传递的信息,对方是否愿意接受。

相比之下,在我看来,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先谈语言技术,这个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语言学习,学英语,学日语,学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目的都是为了可以搭建一个桥梁来更好地链接对话双方的意识。

但是,即使语言已经不是问题了,跨文化交流也未必就会很流畅,举一些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有出现不同人之间存在代沟的情况:比如长辈要子女早点结婚,很多年轻人却宁愿单身;有些人以赚更多的钱为人生目标,另外一些人却专注于自己内心的精神探索;有些人认可在一个职位上勤勤恳恳,另外一些人却开始向往斜杠青年的生活……

尽管我们在语言上已经完全没有障碍,甚至可以通过吵架,叫骂的方式来精准地传递自己的情绪,但是这似乎对跨文化交流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同一个国家的人群虽然使用同一种语言,但是因为认知的不同,也可以被理解是两个不同文化的载体,当他们双方各自认可的观念发生冲突时,“跨文化”的交流也会因此受阻。

(顺手分享两篇我曾经写过的一些引起文化冲突的文章)

《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参加家族聚会了》

《如何看待越来越不被需要的婚姻》

男女性别之间也存在文化冲突

所以,跨文化的交流从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语言学习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同样重要的是观念的培养:一种更加公平的,开放的,包容的,普世的,可以接纳异己的观念,才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更重要的基础。用武侠小说里的概念来做比喻,前者练习的是技法招式,后者才是内力的沉淀。

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因为在一个单一的文化环境里生活久了之后,脑子里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固定的价值观,一旦他们接触到另外一种价值观的对象,发现对方的言行举止并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时,就会本能地想要去“纠正”。

当“纠正”的观念一旦出现,每个人也就离“理解”渐行渐远,双方的跨文化交流也因此多了很多阻碍。

有些国家规定车辆靠左行,有些国家规定车辆靠右行

因此,“跨文化交流”也不是一件单向的事情,它需要双方都抱着一种好奇的,试图去理解的心情,需要双方都做好准备,暂时搁置自己所认为的“正确”,对自己所坚持的东西保持时刻的警醒和质疑……然后,一场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才有机会发生。

(如果只有其中的一方做好了这个准备,那么比起称之为“文化交流”,我觉得它更适合被描述成“文化观察”。)

不过,相比通过抽象的观念上的交流,更加简单的方式可能是一些行为上的互动,比如去尝一尝对方文化下的食物,穿一下对方的衣服,参加一下对方的节日,听一听对方的故事,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整理卫生,收拾碗筷,给予对方一个微笑…………

也许你会收获关于这个文化更立体的感受。 然后,在这种“共同经历”的体验之后,双方不同的观念与想法也终于开始有了互相交换的基础。

最后,简单地总结一下:直接去那里生活,就是一种最好的跨文化交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