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溫
如溫

大家好,我是如溫! 利用下班時間經營寫作帳號,主題包含讀書心得、日常分享、各種想法的分享,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 也可以在文章中留言喔♥

討厭的事物也可能帶來收穫 │《日本推理小說家教你看透人生內心戲》

所謂的經驗,其實就是人活著時,一種不斷、連續性的狀態,不論經驗是好是壞,都只有一次機會,而這就構成了我們的人生。

這次跟大家分享的《日本推理小說家教你看透人生內心戲》,是某次逛學校書局時,在回頭書區買到的書。書局會定期辦活動,書況NG的書,會在「回頭書展」便宜出清,我特別喜歡趁機挖寶!由於不在意二手、有摺痕、有點泛黃的書,只要沒有怪味,我應該都可以接受。

作者分享了100則人生思考,這篇文挑出3個我讀完後產生的想法與思考,有些部分同意作者,也有不同意的部分。

書面有點髒髒,但沒影響閱讀


1. 關於「共鳴」


作者提到:「有些人喜歡用『無法產生共鳴』來否定那些無法引起他興趣的事物。其實沒有共鳴只是因為新的共振頻率與音源頻率不合而已,當我們擁有柔軟感性的心,能接收的頻率自然會變廣。」


我覺得有些人將「無法產生共鳴」當作對於作品的註解,不一定完全否定該作品,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有些電影看完後卻心如止水,事後回想觀影體驗,我會歸類為「無法產生共鳴」,因為沒有對上我的頻率,但很可能我是喜歡電影的其他面向(如演員、劇本)。


在不同年齡層,接收的頻率會有變化,小時候看到孩子與家人「離別」的場景,完全無感,還想:「不是還可以通話嗎?」但當自己成為「孩子」的角色,離鄉讀書後,出現這樣的場景,極度容易戳中淚點。


不過,我同意作者提到:「即使是討厭的事物,也有可能帶來收穫,會有感動,也有驚喜,像這樣讓自己保持貪念,其實正是讓感受性豐碩的不二法門。」就像電影中有讓人討厭的角色,但討厭歸討厭,適時的想想為什麼他讓我討厭,喜歡他的人是為什麼,說不定有我在我頻率之外的特點,刺激思考。

Photo by Magnet.me on Unsplash


2.關於「親身經歷」

如果任何事情都得經歷,那麼經歷的效率未免太差了。

「即使沒有親身體驗,透過聽聞、閱讀、思考,有太多事情我們都能大概掌握,只是沒辦法像親自體驗理解得那麼透徹罷了,重點是親身體驗相當耗時費力。假設我們沒有經歷過A事件,沒有經歷過A就是我們的經驗,相對的,A也會被其他的B取代。」


我同意作者的觀點,並且我認為有些經驗是我沒辦法體驗的,畢竟人生在多數時間點只有一次機會選擇,像是我高中讀的是女校,當時做出這個選擇後代表我無法體會到「男女合校」的高中生活,取而代之的就是「女校」的高中生活。


我有關於「親身經歷」與「創作」的疑問,即使到處取材,收集故事,可是在寫小說的時候,我發現我「沒信心」寫與我生活圈較遠的角色,或是他們發生的事件,例如「中年男子失業」。我會覺得我無法刻劃出深刻的心境,質疑自己的文筆,就算是借用生活中身邊人的故事,在寫的時候會不知不覺感到心虛,導致我只能寫校園相關的故事。但我又希望故事中不僅只有和我年齡層相當的角色們,不知道有沒有市民有過類似經驗?

因此,遇到各種背景的人們,與他們聊天時會有大開眼界的感覺。我滿喜歡這種感覺的!


Photo by visuals on Unsplash



3.關於「容易入口」

「容易入口是對料理的稱讚?趨於「容易」,無疑是人類的一種退化。」作者不喜歡「容易入口」這個形容詞。


我能理解作者的想法,但是在這個時代,「容易入口」的資訊,的確更容易被轉發、發揮影響力。然而容易入口的資訊會不會更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讓有興趣的朋友自行搜尋更深度(不易入口)的報導呢?


曾聽過講師在講座中提醒我們,可以看懶人包,但要注意其資訊是從什麼地方整理出來的,不要過度依賴,因為懶人包也是小編整理給我們看的內容,盡量多看該懶人包的資料來源,以保有自己的判斷。我聽完這段後,反省自己太依賴懶人包了,往往沒有深入了解該議題,「容易入口」與「不易入口」的文章需要相輔相成。


110.08.25 如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