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草原
林海草原

部落格:https://lhcy.org

人生前三十年(二)

(1)

提到我的家庭,不得不提到我父母各自家庭的背景,以及他們組成家庭的過程。這些背景和經歷,決定了他們各自的性格、人格,他們再以這樣的狀態去生活。我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決定了我的自我評價、人際關係、情緒管理、人格成長等方方面面。

(2)

我的父親,出生於1960年農曆9月。

在1960年農曆6月,我的爺爺奶奶經歷了一次遷徙。這次遷徙的起因,是1959年開始的全國性挨餓。那幾年沒什麼災難性氣候,但收成不好。我們這邊的人主要靠將柞樹皮裡面的嫩皮、柞樹葉子、榆樹皮、野草等與玉米面和在一起蒸餑餑度日。這種餑餑非常粗,小孩、老人難以下咽,因此餓死的人當中主要是小孩和老人。我外公的母親一輩子沒生病,掉了一顆牙還是嘴裡叼着煙袋去開窗時被別掉的,但就在1960年餓死了。我爺爺的表叔叔,也餓死了。

山東某縣的情況比我們這邊更惡劣,連柞樹皮都沒得吃了。當時的景象,這些親身經歷的老年人依然記憶猶新。當地政府,為了減少因挨餓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數,讓百姓報名遷移到情況相對好一些的東北。我的爺爺奶奶就在1959年報了名。

1960年,我們這的公社書記,親自前往對口接收的某縣,進行政策宣傳、安撫民心。在農曆6月,所有前往該地區的公社書記們,帶領這些百姓,乘坐兩趟專列,抵達了我們這邊,並由各自的書記帶走。我的爺爺奶奶,就這樣來到了我們這邊。

當時,爺爺奶奶已經有一個兒子,出生於1953年。並且,奶奶又懷有身孕。三個月後,他們的二兒子降生在一個只有一間的茅草房中。這就是我的父親。

(3)

我的爺爺奶奶組成家庭,非常簡單。

我的爺爺家裡,有兄弟三人,爺爺排行老二。家裡一貧如洗,為了養家糊口,爺爺曾經在戲台唱過戲,家裡開豆腐坊時曾賣過豆腐。爺爺的家裡為了靠賣豆腐把收入提升到最高,家裡幾乎沒怎麼吃自己家的豆腐,都拿出去賣。家裡沒錢買鞋,也沒錢買做鞋的原料,無論颳風下雨,爺爺都是光着腳在外面賣豆腐。

爺爺20歲那年,爺爺的父親病危,可能會很快離世。按當地傳說,此時家中如果有大喜事發生,那麼這些災難性事件會被衝掉,爺爺的父親也可能不會那麼快就離開人世。於是,爺爺娶了比他小5歲的奶奶進門。然而,爺爺的父親還是很快去世了。

(4)

我爺爺奶奶的四個孩子,小學期間有同一個老師——曹老師。這位曹老師50多年前嫁到我們村王姓家庭,後來在我們村的小學(大概2001年倒閉)當老師。再後來,成為了我大爺家的姐姐的老婆婆。

曹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家這四個,書沒少念,個頂個不見出息,性格不行。在外面嘴並的噔噔的,一句話沒有。”曹老師說的是東北方言,把方言詞彙翻譯成普通話,表達的意思是:我父親他們四兄弟,在外面嘴並的很嚴,不僅僅是對任何事情沒有主意,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辦不了任何事情。

他們為何會這樣呢?這都是我的爺爺管教出來的。因為我的爺爺就是這樣的人。

我的爺爺,只會用語言和肢體暴力管教自己的家人,包括奶奶和四個孩子。對自己家人什麼話都說得出來,如果奶奶和四個孩子不按照他的想法來做,爺爺就會發飆。爺爺心裡想什麼,想讓別人怎麼做,他卻並不說。但是,如果家人沒有按照他沒有說出來的想法去做,爺爺就會用語言和肢體暴力攻擊他們。

爺爺在自己家裡作威作福,在外面遇到事情時,卻說不出有價值的話,任何事都不拿主意。並且,他卻要求自己的孩子也是那個樣子。

就這樣,他們的四個孩子都被引導成了這個性格。

(5)

奶奶年輕的時候,當然想讓自己的孩子都能考出去。儘管當年考上大學是難如登天,即便是中專也需要高中畢業才能考(極個別的尖子生能在初中畢業就考上中專,全縣每年一般有1-2人左右),而不像現在初中畢業不用考就能讀。

過去,我們這有個敬老院,離我們村口不到1公里。這個敬老院里收留主動送來養老的老人、無家可歸的老人,以及孤兒。敬老院裡面的老人當中,有個盲人,會算命。奶奶曾主動找他算命。那個盲人說:你那四個孩子,就老小能考出去,別人都考不出去。每個當母親的,自然不會去信這種鬼話,儘可能培養自己的孩子,讓他們都能考出去。

我的大爺(大伯),讀了九年書。下來幹活。我的父親,讀到高中畢業,沒考出去。

我的姑姑,曾經學習不錯。考中專,第一年差1分;第二年繼續考,差2分。姑姑像瘋了一樣,到處走,最後平息下來,接受了這個現實。

唯獨我的叔叔,1982年高中畢業考上了中專,就讀於省糧校。當年,有糧校和郵電學校可以選擇。當時,男性從郵電學校畢業後,便是騎着綠色的二八自行車,去公社下屬的各個地方送信。叔叔因此選擇了糧校。1984年,叔叔便被分配到了我們這裡相鄰公社的糧庫,後來又調到了我們公社的糧庫。那時候,國家提倡“備戰備荒”,糧庫要求每家每戶必須賣給一定比例的糧食到糧庫。

1990年底,某位總理下達“降低農民糧食價格,社會穩——定——!!”的政策。現在人們提起他,必提他的反腐,但無人提起“降低農民糧食價格,社會穩定”這些事,出現了選擇性失明。當時,受這個政策影響,糧食收購價格大跌,無論是否將糧食送到糧庫,農民都血本無歸。當時還到處設卡堵截私人運糧車輛,因此即使想辦法把糧食運到外地售賣也無法運輸,在路上便會被截獲。於是,百姓無心收割糧食,任由牛羊在農田裡啃食。隨后土地撂荒,尚有一點技能的人則外出打工。這幾年,糧庫無糧可收。

這個人下台後,農業秩序慢慢恢復,糧庫收糧能正常進行了。我小的時候,到了糧庫收糧的時候,賣糧的車排隊能排一公里多。叔叔拿着驗糧的器械,風風火火的在糧庫大門口驗糧。每年年底,糧庫分給員工的福利很厚重,兩個人分一頭豬,還有大量的魚、雞肉等。每年春天到來以後,掛在爺爺家外面的鐮刀魚都沒吃完。

叔叔被分配到我們相鄰公社的糧庫時,老嬸的父親在糧庫裡面打工,就這樣認識了老嬸。當時老嬸已經處了一個對象,但她父親不同意,因為我叔叔中專畢業,那個時候高中畢業進入糧庫都能當上糧庫主任,於是認為叔叔以後肯定能當上糧庫主任,這樣就吃香的喝辣的。於是要求老嬸嫁給我叔叔。

結果,直到國家關閉糧庫、叔叔下崗,都沒當上糧庫主任。前一任糧庫主任退休後,是一個比叔叔文化程度低的女性當上了糧庫主任。後來,在國企下崗潮那些年,國家關閉了大量糧庫,叔叔從糧庫下崗了。隨後到私人的小糧庫上班,但這些小糧庫收益很低,每個糧庫經營的時間都不長,一個又一個倒閉。

老嬸有兩個妹妹,沒有男丁,自然沒了後人。前些年,老嬸的父母來到叔叔家養老。老嬸的父親對我叔叔說:“當初我把×文(老嬸的名字)給你,就是看你有文化,指望你能當上糧庫主任。可是你呢?一句話沒有,辦不了任何事,哪怕你順嘴胡咧咧兩句也行啊,怎麼在外邊就一句話沒有呢!”

(6)

儘管我父親和姑姑沒有考上中專,但那個年代高中畢業的人,也能有份體面的工作,儘管曾經高中畢業的人所在的單位在90年代的倒閉潮中全部倒閉,但最起碼當年還是能混得不錯的。

可是,那都發生在了別人身上,沒有發生在自己家的成員身上。

我的爺爺,他不僅僅控制四個子女,遺傳了他的這種極其不好的性格,而且還控制我的奶奶。有句話叫“三個女人一台戲”,女人喜歡走街串巷的去和別人家的女人聊天,談些家長理短,奶奶當然不例外。但是爺爺卻不允許奶奶這樣做,讓奶奶也變成在外面一句話沒有的那種人。每次奶奶去附近的鄰居家或者與她相處很好的那些小媳婦的家裡,爺爺都會緊跟着去找(俗稱“攆腳”),讓她回家。爺爺去世後,有人邀請奶奶去她們家做客,奶奶說一定去,現在沒有攆腳的了。

爺爺奶奶對子女的管教,還讓他們的子女形成了在家裡絮絮叨叨的性格。

爺爺奶奶通過他們管教四個孩子的方式,傳給了四個孩子不好的性格。這些性格,影響了他們的一生。不僅影響了他們為人處世的能力、態度,進而影響了前途;也影響了他們對待自己子女的方式。為何會有這種影響呢?這就要從我父親管教我的方式來看了。講述這個問題之前,我需要再提及一些與我的家庭高度相關的其他背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