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 Infant
Crypto Infant

On a mission to democratize the mentorship experiences

只要是員工,都是來領薪水的

今天算起來在現在在職的新創公司快要待滿 1 年了。以前都聽人家說新創 1 年如一般公司 3 年,但老實說除了亂、變化快,其實並不覺得新創的做事方法比較有效率,甚至時常會懷疑這樣的變化到底是新創的正常過渡期,還是管理層的無能。但即便是管理層的無能,我仍然比過往更佳敬佩那些敢於冒險一次,為自己圓夢的創業家們,越了解其實越覺得不簡單。

作為員工的角度會覺得我就是來領薪水販售我的技能,只要公司有我可以發揮的舞台,職涯生活與公司成長目標一致,一切合情合理 。但如果我是老闆,這一切真是必須要有過人的心理素質。我們會期望自己的新創老闆能夠擁有面對恐懼的果敢、忍受孤獨的堅持、包容各種員工不同心態想法與成長階段、自律且永不放棄的恆毅力與執行力,然後有遠見而聰明的帶著公司成長,還要照顧我們的職涯規劃。老闆因為是老闆,自己選的路沒得抱怨,員工也只是領薪水的,抱怨員工並不會讓老闆的事業活下去,繼續把堅持該做的事做到好,不留下遺憾,才跟自己有關。

這一切一直都只跟自己有關,無論你是員工,還是老闆。

員工不分企業與新創,員工之所以是員工,就是因為他此時此刻沒有想要創業。就算有想,他也不敢,所以他甘願當員工,直到他願意冒險的那一刻為止,他就只是員工,這是每個創業家必須要看清的現實。如果一個新創老闆把公司的存亡希望放在員工身上,那一定要趕快離開那間公司,因為這個老闆不大清醒。並不是說老闆無需理會員工的聲音,而是對於某個時刻有部分對公司業務狀況心灰意冷而決定離職的員工這件事要視為常態,心裡會比較舒服一點。即便千挑萬選,經驗增長,還是偶有失足,或天時地利無人和。雖然是你花錢請人來,但對於期待他們為你 work their ass off 這件事,就跟在職場上遇到夢幻老闆一樣:「可遇不可求」。你遇到了是你的福氣,你沒遇到是常態,除了謹慎再謹慎,別無他法。

那麼,新創公司在資源稀少選才的時候,究竟是要選特質,還是選經驗與技能呢?我現在還是認為是選特質永遠優先於技能的,尤其是在草創初期的團隊價值觀異質性絕對不能太高,避免過高的溝通成本讓團隊執行與決策速度過慢。基底打好,時機成熟時,自然會指數增長。

如果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至少要撐到支持你的人能夠成為你的翅膀的那一天。而那一天,你永遠不可能事先知道是什麼時候。

因此另一點我覺得作為創業家不容易的是,你好不容易福氣滿點,遇到了情義相挺,願意無條件出力也很努力上進的優質員工,無奈能力尚未到位,無法幫助你帶著公司一起很快的飛到你想去的地方,這時候如果老闆們的才華也還撐不起自己的夢想,至少要撐得起讓公司活到身邊值得信任的左右手變強的那一天。人員和資源都到位之後,可以跟你一起飛的那一天。這過程,你覺得自己可以撐幾年?

可能因為自己做的是教育產品,現在更覺得我們在培養未來人才的時候,這種心理素質才是最難培養的,但卻是讓改變世界變成實踐的絕對關鍵。

如果現在的我想要對 5 年前的我說話,我會說,留意那些在公開場合分享創業經驗與臉書發文時,平鋪直述而從不慷慨激昂的人。不夠謙虛的,是因為還沒摔過,或摔得不夠重。

今年 6 月加入公司內部創業的一個 project,體驗了一個很弔詭的從 0 到 1 的過程,雖然弔詭但有時候抽身來看還是挺有趣的。年輕的時候在外面看總覺得新創充滿生機、又酷又炫又潮、也想成為那個站在火箭上的一份子。以前聽到創業者辛苦的故事,要比喻的話就像聽到一個上過戰場的老兵對我們秀出他的傷疤後,那種他在現場的本人證明他在那樣的震盪中活下來的證據,真是好不崇拜啊!但現在看到檯面上在公開場合分享開講的人,其實會懷疑有多少人真的親自經歷過那些?新創聽起來很潮,主流上最政治正確的解讀都是,想來新創工作的人,都是想做點什麼事的人。殊不知,想做事跟做得出什麼事是兩回事。(疴. 我沒有要繞口令的意思)

好,還是不要爆料太多了,以上心得分享到此為止。如果你覺得還不錯請打賞,讓我有繼續分享的動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