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CPTSD亲历者,在人道主义和马基雅维利主义间迷路。邮箱:[email protected] 脱胎于流放海伦(2017-2022•6•4-♾️是小河)
手記|試論肉體自殺作為反抗、悲劇美學&判斷自殺風險及干預方法
手記|試論肉體自殺作為反抗、悲劇美學&判斷自殺風險及干預方法
對自殺的研究是最危險的研究之一,筆者親歷模仿效應的影響。研究自己自殺可能,可以從研究他人自殺入手。為自殺者著書立說也是在為自己寫下墓誌銘。
這裡簡要分析四個代表性案例:
陸秀夫和朱由檢
作為士大夫代表的入世知識份子、國士、丞相陸秀夫抱著三歲小皇帝在崖山跳海(我的共情更多在三歲孩子而不是那個成年人身上)
作為國君、皇帝吊死在煤山
都是殉國者。為祖宗家業陪葬
以及被污衊以示清白的: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覺悟:若把自殺作為反抗的手段,其本質上仍是與你要反抗的對象所同構的受害者思維
鄭南榕、帕拉赫等代表的異議人士、自焚者
江緒林、林嘉文、胡波、芥川之為政治、哲學、學術、藝術殉道者與日常生活之共通絕望的可能
胡羽因被羞辱而死
https://share.api.weibo.cn/share/216244833.html?weibo_id=4625893294608699
婷姐、小魚
https://mp.weixin.qq.com/s/qFm9Q8F-hD2CrGsaIcZA-w
對於知識份子/藝術家的自殺而言,一個重要的指標:浪漫程度、崇高程度、昇華程度、悲劇美學程度
若人能完成道成肉身,則死亦不足懼,殉道順理成章
倘若能把自殺行為的意義進行拔高
第一層的拔高是反抗某種不合理
第二層的拔高是進入悲劇美學的高度
這時即使理性上已經多次論證反對自殺,仍有可能因為這種審美的衝動而僭越理性的節制
典型的死亡悲劇:漢密爾頓、三島由紀夫、劉博士、耶穌、蘇格拉底
因意外而死的典型:加缪
病死:托尼朱特
反抗死亡的典型:霍金
反抗失明:海倫凱勒
死刑:林昭、默爾索
我們的談論已經超越了自殺,涉及到死亡
在謙卑中,我已能夠獲得超越智術師的鑰匙
人們不可能掌握智慧,充其量只能成為愛知者
對知識份子/藝術家自殺的干預方法:與悲劇美學、殉道衝動對話、同時與現實生存困境(無外乎金錢、人際關係、事業這幾項)對話
死亡是存在的終極命題,而自殺是人類的終極權利
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解決終極問題,就能解決背景性焦慮(⋯)
對於任何運用理性而非純粹因衝動而死之人而言,如何運用好自殺作為人生最後之權利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做出決定前往往需要做出論證。但我們看到沒有一本證明出自殺是必要的、邏輯上必然的作品可以被出版。
然而,在衝動行為之前建立理性的節制防護網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相信,與正午之魔為伍將使我永遠對存在和生命保持謙卑
為什麼我珍視正午之魔並試圖把它人格化,因為在解釋裡只有它是不離不棄的。因為我不願意放棄它,它就不會走。當我這樣說時,它已經開始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