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
高安

習慣在閱讀後寫點文字的小年輕。

閱讀隨筆-The Algebra of Happiness《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

(编辑过)
The Algebra of Happiness《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這本書讀來像是作者Scott Galloway 的人生碎碎念。他曾創辦九間公司,也是一位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但這本書不談他的成就,而是聊他在UCLA鬼混、離婚、創業失敗、情緒衝突的那些人生經驗,教會作者的「怎樣達到幸福又成功的人生?」

如果要把幸福寫成數學等式,那會是什麼?

筆者 Scott Galloway 有一堂稱為「幸福等式」的課程,在那堂課裡,他與學生們共同檢視成功、愛與好好過一生的定義。而這本書正是源自於這堂課程。

在開始探討幸福等式之前,作者說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不容易是人生最公平的事」,追求幸福的路上,不會太容易。

在我們的童年充滿著啤酒、課本、旅行與萍水相逢,但到了20歲中期開始,我們開始明白一些事實,明白想打造出我們想要擁有的生活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時間再往下走,在揮灑汗水照顧家人的同時,我們也將遭遇所愛的人生老病死,充分看見人生無常的一面。於是我們認清人生中的不容易,懂得停下享受路旁的玫瑰花香,允許自己擁有我們值得的幸福。

也因為這樣,如果在成年期時發現自己壓力很大,甚至並不快樂,請認清那只是旅途中正常的一部份,只要繼續、繼續前進就好,我們正在通往幸福的路上。
說好的幸福呢? 工作與個人生活的失衡
現實層面是這樣的,職涯發展的頭五年將會重重影響你的職涯發展。也就是說,在剛踏入社會的頭五年,如果你希望路途順遂,即便你只是一位社會新鮮人,你必須燃燒許多精力在工作上,也就是工作與個人生活的極度失衡。

被世人奉為真理的成功語錄多半說著同一件事,那就是你要歷經千辛萬苦才能成功。不過這只說對了一半,因為這聽起來像是你只能單方面不斷地燃燒心力,不斷地付出卻毫無所獲。但事實上,你能在路上得到許多收穫,這些千辛萬苦並非只會給你在路途終點的成就。

這聽起來一點也不容易,也的確真的不容易。不過好消息是,這個世界不會讓你予取予求,不過能讓你盡情嘗試,所以儘管努力嘗試吧。

不過,真的不能在年輕時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嗎?

其實是可以的,不過,如果你在年輕時把平衡放在優先順位,就必須接受除非你是個天才,否則可能無法得到較高等級的經濟安全保障。
錢買不到快樂但能少煩惱
錢這東西就算買不到快樂,也能讓你少點煩惱。賺多少錢與有多快樂之間存在相關性,金錢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買到快樂。不過,當我們達到某個層級的經濟安全後,相關性就趨於平緩。

所以,是的,請拼命工作取得一定的經濟層級保障。
能投資的只有錢嗎?
特別注意那些能帶給我們喜悅,但不會強迫置入某種思想,或不需要花很多錢的事,並開始投資他們。

作者說,他曾在這件事上犯了錯,他用了人生中大部分的時間,思考怎麼做才能賺更多錢,卻沒有暫停一下,自問什麼事情真正讓他感到快樂。

那些能帶給我們喜悅的小事,不管是烹飪、跳舞彈吉他或者與所愛之人的互動,都能為我們的性格與生活增添層次。
投資體驗 > 物質
在物質與人際關係上,作者有另一個深刻的體悟,人永遠高於物質。他說,他年輕時也時也常在這點上判斷錯誤。

這是作者從維繫各種關係中體悟到的道理,而也有研究指出,人們會高估物質帶來的幸福。這說明了,對體驗的投資應該高於物質。

把買奢侈品的費用省下,租台車載著妻子、朋友或者與小孩一起來趟旅行吧。
(Scott Galloway 還留了句,這絕對不是他老婆逼他寫的。)
追隨熱情是個好主意嗎?
幸福裡應該包含熱情嗎?追隨熱情就能成功?

作者很直接地說了,不要追隨你的熱情。追隨熱情需要龐大的資源當靠山,大多數能夠不斷追隨熱情的人,都很有錢。而多數人之所以能擁有龐大財富,是因為他們在五次創業後,開啟了廢棄物處理場,他們知道何時該放棄。

從別人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你可能擅長的事和不那麼糟糕的事中間取交集,挑件事做。我們的工作是找到我們擅長的事,不斷練習,變得精通。不管我們擅長什麼,伴隨而來的情緒收穫,例如成就感,和經濟報酬,將讓你對此充滿熱情。
負責就是告訴別人「我辦的到」
我們的行動必須開始對父母和周遭的人表達「我辦的到」。

有一天,我們和父母的角色將會互換。他們變成孩子,我們變成父母,這通常緩慢而自然的發生。也就是說,我們得成為照顧者和解決問題的人,而非壓力來源。

做一個被需要的人,別待在父母身邊就退化為滿腹牢騷的小孩。當我們開始照顧父母時,會逐漸發現照顧父母帶來的收穫,這常常被社會大眾忽略,所以現在就開始吧。
第一間房 vs 最後一個家
我們的第一間房顯示出某種意義,大概是你的未來與可能性。而最後一個家顯示出深遠的意義,也就是愛你的人。

作者的母親晚年時深受疾病困擾,在他媽媽病重且動過幾次手術後,醫院將他移入長期照護機構。他走進那間機構,裡頭散發尿味,走廊裡有人坐在輪椅上睡覺。他走進媽媽的房間,她和另一位女士住同一間房,她的室友臥床不起。

有台小電視設在金屬臂上,離他母親的臉15公分遠,螢幕斷斷續續地閃爍著。她看著作者,問他會不會太大聲。然後,挺直身子坐在床邊,看著他說:「我不想待在這。」

甚麼發揮重要性、半個網紅、錢、奢華的生活,在此時此刻全都虛假的該死。眼前的景象告訴 Scott Galloway,他失敗了。

作者隨後立刻替母親打包行李,將她接回家。最終,在作者與朋友的照顧與環繞下,她於七個星期後在家中過世。

幸福等式裡該有甚麼?客製化你的人生指標

Scott Galloway的個人體悟是,愛與關係是目的,其他的一切成就都是手段,書中也提及了一些他在意的人生指標。

1.資產淨值
很現實的,活著就要花錢。擁有多少錢是種前瞻性指標,顯示我們的未來可以享有多好的醫療、多舒服的家、多和諧的關係,以及後代的教育品質。

2.回家的頻率
作者的父親正步向死亡,雖然身體依舊硬朗,不過已經88歲了。作者明白,一般而言,這代表他正逐步走向生命的盡頭。不過過去五年,作者每年至多見他兩次。

3.自己流汗的時間與看別人流汗的時間比例
如果有個傢伙,每晚看ESPN體育台,星期日整天都在觀看美式足球比賽,卻從不鍛鍊身體。作者相信這個人的未來將充滿怒意。

那我們自己呢?看完作者分享的這些個人觀點後,我們想設立怎樣的人生指標?我們的幸福等式裡又該有哪些元素?

這本書讀起來就像在與作者閒聊,書中大量提及一些他人生中所遭遇的故事和這些故事對他的影響。不過礙於篇幅,我紀錄的大部分都是他總結的觀點與結論。

他花了很大篇幅談愛與關係,甚至是文筆裡頭也常常提及他的家庭,父親、母親、繼母和他的小孩,流露出他對愛與關係的重視。Scott Galloway 在書中說了愛與關係才是目的,透過書本我感受到,他絕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真正的在付諸實踐。

如果你想透過書本與他聊聊人生,我想,這本書會是不錯的選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