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涵
喊涵

脫離社畜身分即將滿一年,信奉一人公司原則努力創業中。開了一家課程內容製作公司,希望不要太快倒閉。歡迎各種課程製作案件合作,也歡迎「知識萃取」授課邀約,詳細請參考官網:https://lens-content.com/

【分享教學 10 件事】01:何謂知識萃取?為何需要它?

(编辑过)
上週發佈離職文後引發了意料之外的迴響,非常感謝願意閱讀我的文字的所有人。接下來我與好友展開了 Ten Articles Challenge,自本週起每週更新一篇文章,連續十週,拖稿者需要請對方吃一頓大餐。在這次挑戰中我預計以「分享教學」為題撰寫十篇文章,還請各位讀者監督我了!

分享教學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想跟大家談談「知識萃取」。近年隨著知識經濟、線上教育產業的發展,知識萃取這個名詞成為了圈內的 Buzzword;而究竟知識萃取的定義為何,各界基於不同的專業立場都有相應的解釋,以下我將基於從事線上課程製作四年的經驗與大家分享自己對於知識萃取的看法。

隨便搜尋都有非常多篇探討知識萃取的文章,有趣的是目前尚以中國文章居多

一個好的分享教學該具備哪些要素?

在深入探討知識萃取前,需要先回到「構成一堂好課程」,或是更廣義的構成一個好的分享教學」該具備哪些要素。一個好的分享教學應該要能夠讓聽眾從原本的程度,順利達到更高的目標程度。而其背後的要素我認為有三:

  1. 知識萃取
  2. 教學設計
  3. 教學表達

這三個要素間具有先後順序,一位專業人士可以透過「知識萃取」將蘊藏在自己身上的專業技術提取成可以進行傳遞的知識架構,再來透過「教學設計」將知識架構轉化為聽眾容易吸收、理解、記憶與應用的教學方案,最後則是透過「教學表達」技巧將之精準、無礙地傳達給聽眾。欲構成一個好的分享教學,三者缺一不可;若任一環節出錯,聽眾將無法順利達到目標程度。

好的分享教學背後的底層架構,知識萃取位在第一個環節

知識萃取的定義與其重要性

為大家建立起好的分享教學背後的底層架構後,即可深入探討位在此架構第一環節的知識萃取(此篇不會探討教學設計與教學表達)。依據上段所述,知識萃取是專業人士將蘊藏在自己身上的專業技術提取成可以進行傳遞的知識架構;一般人可能會納悶為何需要經過萃取,專業人士難道不能直接進行教學設計、直接傳遞知識嗎?是的,還真的不能。

一般大眾在理解非自身專業的人事物時,多半是看到事物的結果、事物的表象;專業人士在展現技術與陳述見解時,非其專業的外人僅能感知到他展現技術後的成果,至於他依照哪些步驟做到、基於什麼邏輯得出對某事的看法,外人是看不出來的;且耐人尋味的是這些專業人士時常也說不出自己是怎麼做到,大部分都只能片面闡述,因為這些技術或觀點已經內化成本能,甚至不須思考就能使用

如果不相信的話,讓我們來玩個簡單的遊戲。請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下你認為你的專業是什麼;再來,想像一位完全不懂你所屬專業的初學者,在紙上寫下如果要讓他從零學到能夠企及你的程度,需要教他哪些東西?如果十分鐘內可以在紙上寫下所有必備項目且具有邏輯順序,那麼恭喜你已經不需要繼續閱讀這篇文章了(誤)已在不知不覺中應用了知識萃取!然而,大部分的人應該僅能做到列出不少項目,但往往有遺漏,且項目間的邏輯順序無法理得清楚。這個在紙上的教學項目與項目間的邏輯,就是知識萃取後的成果,也就是可以進行傳遞的「知識架構」


那麼知識萃取究竟是什麼巫術,可以將看不見的專業技術轉變成具有邏輯的知識架構?其實知識萃取本質上十分單純,由兩個行為組成,分別是「萃什麼」以及「怎麼萃」

萃什麼?

進行知識萃取前,絕對要先釐清以下三個問題:

  • 分享教學的聽眾是誰?
  • 聽眾目前的程度為何?
  • 聽眾希望達到的程度為何?

如果不釐清聽眾是誰以及他們的程度,那麼將無法精準地從專業人士身上提取適當的知識架構。想像有一位專業的財經部落客希望分享投資實務,你認為面對已經買過股票的聽眾以及連理財都不會的聽眾,講述的內容會一樣嗎?答案絕對是不一樣吧!

清楚定位欲分享教學的聽眾是非常重要的,選定聽眾後再界定出他們目前的程度,以及歷經分享教學後希望他們到達的程度;以目前的程度為始,希望到達的程度為終,有了起點與終點後接下來就「以終為始」回推,若要到達終點,位在起點的聽眾需要增加那些知識、技術以及觀念,並依照聽眾適合吸收的順序,將所有需要增加的項目進行排列,比如先學會 A 才能更快領會 B,進而結合 AB 兩者做出 C,即可產出一份完整的知識架構。

總結來說,先設定聽眾樣貌後才能知道要「萃什麼」,也就是為了讓聽眾到達目標程度,要從專業人士身上萃取出哪些知識、技術、觀念並將之依照學習先後順序排列。

怎麼萃?

看完上段後大家可能會納悶,設定聽眾樣貌與目標後不就能以終為始排列知識、技術、觀念了,為什麼還需要談「怎麼萃」?這個關鍵在於「以終為始」排列知識、技術、觀念知易行難,無論是對於幫自己進行萃取的專業人士,或是幫專業人士進行萃取的企劃或教學設計師都是困難的。前者難在自身對於專業技術已太熟悉,很難完全將自己歸零,故萃取出的項目可能有遺漏且不自知。後者雖可站在聽眾的立場來進行項目萃取,但因為萃取者本身不具有該專業,故在邏輯排列上可能發生盲點。

到底來說我們最終想獲得的知識、技術、觀念都是蘊藏在專業人士身上「看不見的抽象資訊」,而若要從他人心中獲取資訊最有效的手法就是「訪談」。訪談是一座通往人心的橋樑,透過「詢問適當的問題」建造適合的橋樑與路徑,逼進對方心中想法、獲得想要的資訊。換作在知識萃取的情境中,就是詢問專業人士適當的問題,令其回答出聽眾們需要知道的知識、技術與觀念。

以下分享幾個過往經驗中最有效的訪談問題,歡迎有需要的讀者試用(也歡迎分享試用心得):

  • 如果要用比喻的,你會用什麼方式比喻你的專業知識或技能?
  • 聽眾經歷你的分享教學後可以獨立完成什麼事情?
  • 列出如果要讓聽眾從零到可以獨立完成你期望的成果,他們要增加哪些知識或技能?
  • 將知識跟技能列出來後,你覺得它們的先後順序該怎麼排序?
  • 排序後休息五分鐘,重新審視刪去哪些項目不影響聽眾獨立完成期望的成果?
兩年前第一次透過訪談進行知識萃取的恐怖畫面,一邊整理一邊聽當時的接案學直播XD

以上是我對於知識萃取的定義以及實驗過的方法,在分享給大家的同時我也需要再次強調知識萃取的定義與做法絕對沒有標準答案,上述僅是我個人淺見,目前也有許多前輩與單位在網路上分享對於知識萃取的看法,我認為這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因為有越多人討論、接觸這項技術,這項技術的迭代與進步速度就能越快,進而造福更多需要的人。

生在各種專業技術日新月異、資訊持續爆炸的世代,我認為知識萃取不再只能應用在分享教學場域,而是逐漸成為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能力。若能夠透過知識萃取來整理、獲取各種知識架構,人們就能更快速了解各種專業領域,或許做不到應用但至少能夠有第一層理解;如此一來,人們就不會因自己的無知而擔憂甚至產生知識焦慮,能夠更舒心地在這個世代中生存下去。

文末不免俗為自己的公司業配一下XD 若有需要知識萃取服務、數位影音課程製作服務,都歡迎與敝司聯繫(contact@lens-content.com),讓透鏡數位內容有限公司提供您最專業的知識萃取服務,為您聚焦觀點,實踐專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