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安
李易安

記者/譯者

書介:利瑪竇和東印度公司的「世界地圖」

我又要來打書了。但身為從事翻譯工作的地圖迷,這本書不能不推!

中研院近史所最近出版了卜正民的《全圖: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地圖學互動》,而這本書,也是我今年投入的其中一個翻譯工作;非常感謝中研院近史所賴毓芝老師的邀請和信任,讓我有幸參與這本書的翻譯過程。

身為地圖迷,我完全沒有理由拒絕這份工作,而且翻譯起來非常開心!

透過這本書,卜正民想破除的是一個常見的迷思:中國人和西方人過去幾個世紀以來製作出的「世界地圖」,其實是雙方互相影響而成的結果,而不是我們一般可能會以為的,只是西方在影響中國的「單向過程」。

在這本書裡,你可以看到卜正民精彩地比對了幾份地圖的不同版本、追溯地圖從中國流入西方的路線,可以看到南京的出版商如何盜印地圖,也可以看到耶穌會和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如何在地圖這個產業中參一腳的。

我自己覺得最精彩的段落,是卜正民認為,中國人早期都使用「華夷圖」或「輿圖」來稱呼「世界地圖」;而「萬國圖」這種稱呼第一次出現,就是利瑪竇帶來的結果,以致於我們今日偶爾還能看到「萬國圖」這種說法。

卜正民進一步指出,利瑪竇引用的「萬國」,出處可能是《易經》的「首出庶物,萬國咸寧」,目的就是希望提醒中國人不能再以「華夷論」這種「自我中心」的天朝地理觀看待世界,也必須體認到世界體系的現實狀況。

這個小小的推論和註腳,其實也恰好呼應了整本書的問題意識──好奇的人類一直都在努力地認識這個世界,而人類歷史也從來就不是單向作用的。

說到底,地圖始終都是東西方用來關照彼此的媒介,我們除了在地圖上描繪對方之外,也在地圖上忠實呈現了我們對彼此的各種理解與不理解。

最棒的是,這本書全彩印刷,不只在內文插有地圖,還附贈三張半開的古地圖翻印本,精裝程度根本堪比藝術品,而且只賣400元整,不愧是政府補貼的出版品,買到賺到。

話說回來,我最近對台灣學術機構和政府的出版品愈來愈刮目相看。

這些書往往會不計成本地投入大量心力進行研究、校對、審定,裝幀設計也是一流,價格又比一般書籍低,如果你跟我一樣也是地圖迷的話,買來閱讀收藏絕對值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