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安
李易安

記者/譯者

肺炎疫情與波斯灣國家:勞動結構轉型的契機?

兩年前,每週末從科威特大學進市區都會經過的高速公路。


對於海灣國家而言,這波肺炎疫情,可能也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捩點。

2014年油價暴跌之後,因為石油而不愁吃穿的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赫然發現國家財政出現了赤字,於是開始加速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改革,便是想辦法提升本國人在私部門就業的比例。

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這些富得流油的國家(literally)長期以來,都非常仰賴外來移工填補勞動力——家務勞動、中低階白領和服務業一般都由菲律賓人擔任,比較粗重的建築工、清潔工,則幾乎都是南亞人面孔。

你會問,那本國人都在幹嘛咧?

就我在科威特的經驗來看,這些銜著金湯匙出生的石油國民,要嘛會在政府部門當公務員、坐領高薪,要嘛會在外國人開店的時候當名目上的負責人,藉此收取人頭費——因為科威特政府規定,小型零售業和餐廳只能由本國人「經營」。

換句話說,科威特人光是靠他生來就有的國籍,一輩子就能不愁吃穿。

我在科威特的阿拉伯語老師,一個星期只授課十小時,薪水卻高得嚇人(確切數字忘記了,好像是三十萬台幣,而且免稅唷)。有些辦公室裡的科威特職員,每天上班都姍姍來遲,但不到下午三點,就會跑去購物中心喝咖啡,找都找不到人。

相較之下,每天來我宿舍打掃的印度移工,一個月只領不到八千台幣,房租交通費還得自己出。事實上不只是學校宿舍而已,整個科威特都是如此,維持街道衛生、甚至是醫院裡的醫生護士,幾乎都是印度人。我每次聽到別人說印度衛生條件落後,都會覺得弔詭,畢竟科威特整個國家的公共衛生,可幾乎都是由印度人在把關的⋯⋯

雖然我很感謝科威特政府讓我白吃白喝,但每天看到這麼懸殊而具象的貧富差距在眼前上演,有時還是會忍不住覺得噁心。

但反正這些海灣國家這幾年終於發現,不能再繼續這樣寵壞自己的國民了,石油遲早有天會坐吃山空,於是紛紛推出了「Kuwaitization」、「Saudization」(早期還有「Omanization」)的計畫,目的總歸都是一個——提高本國人在私部門就業的意願,減少對外來移工的依賴。

雖然政府祭出了不少措施,比如對雇用本國人的企業進行補貼(因為雇用外國人便宜超多),但這五六年來的改革計畫其實成效低落。

然而這次疫情,終於也讓海灣國家認清提升本國勞動參與率的重要性。一方面,國際油價再次暴跌、市場對石油的需求也因為經濟衰退而下降,另一方面,封城措施和居家檢疫也讓移工難以消受,加上需要和客人面對面接觸的服務業被迫關閉,許多移工都在準備捲鋪蓋回老家了。

我覺得最早踏上這個改革道路(aka最早坐吃山空)的阿曼,其實還算蠻成功的。阿曼航空有些空服員就是本國人,不像科威特、卡達、沙烏地航空清一色是外籍員工。不過阿曼在改革的過程中,似乎沒有經歷過像這幾年來這麼大的劇變。科威特和沙烏地原本也都想要循序漸進,以2030年為目標,哪知道震撼教育這麼快就來了。就此而言,科威特和沙烏地未來的改革之路,恐怕不會等太好過。

雖然我的巴基斯坦同學前幾天才跟我說免驚啦,科威特政府還是很有錢,主權基金操作一下,又可以養國民好幾年。但這種超級不健康的經濟結構、以及超不健康的國民心態,如果能趁這次危機好好改革的話,倒也未必是個壞事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