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wind
leafwind

在日軟體工程師|不務正業|碎念個人意見|聯絡我:https://linktr.ee/leafwind

從千里達選舉事件解讀「不要碰政治」

「沒有立場」本身就是一個極端的立場

千里達選舉事件

千里達,一個中美洲的島國,上面主要由兩個族群組成:早期移民的印度勞工,與非洲來的奴隸黑人(非洲裔加勒比人),而政黨也分成這兩個族群所個別支持的兩個對立政黨,如果印度政黨取得權力,黑人什麼都得不到,反之亦然。

造成臉書醜聞的劍橋分析這間公司,在當時用了一個宣傳活動,替印度人在 2015 贏得了原本五五波的選戰。


兩個族群的差別

劍橋分析研究了這個國家的數據之後發現幾件有趣的事實:

  • 所有年輕人都感到公民權利(或者說投票權)嚴重地被剝奪(disenfranchised),因此對政治冷漠不關心(很像五年甚至十年以前台灣的年輕人)
  • 印度人的家族階級關係很重,年輕人很尊敬長者、雙親以及家庭
  • 非裔加勒比黑人,相較之下則沒那麼重視家族與階級關係(直白一點就是沒有在敬老尊賢,比較叛逆)

“DO SO” 宣傳廣告帶來的效果

於是劍橋分析做了這樣的塗鴉海報,它有著一個明顯的肢體動作,以便讓年輕人效法,而且 “DO SO!” 非常地簡潔好念,他們用以下的概念宣傳:

“Do So.” 不要投票、不要碰政治,這是一個反抗的象徵,不是反抗政府,而是反抗政治與投票。

很快地年輕人把這當成一種有趣的活動,甚至在 Youtube 等社群上面製作影片宣傳,就像病毒行銷一樣地快速散播。

接下來的發展就可以預期了:印度年輕人照著父母長輩的意思去投票,而非裔加勒比黑人都 “Do So” 反抗投票,於是在 18-35 歲的族群中,印度人贏了約 40%,這也讓印度人在整體選舉贏了 6%。


千里達事件與劍橋分析告訴我們什麼?

有人可能會說「劍橋分析這間公司真可惡,它居然這樣操控選舉!」也可能有人會認為「年輕人叛逆容易受煽動、被洗腦,乖乖聽長輩的話就沒事了」。

但我認為,重點都不是這些,而是「從根本上不了解政治」這件事情非常可怕,換句話說,很多人並不了解我們所有的行為都代表著政治立場。


只要你是人,日常生活就脫離不了政治

通常重大的民主投票(像是總統)都是贏者全拿,所以很容易變成二選一的情況。在這種制度之下,如果用「不要碰政治」這個理由放棄了自己的權利,事實上就等同於「你認同對方」。

從兩個爛的裡面選一個,才是民主精神;不投票的結果,等同於你把自己的事務交給別人決定。非裔加勒比年輕人,正是因為拒絕參與民主制度的行為,讓他們把自己的日常事務決定權都交給了印度人。

這是幼稚園小朋友都知道的觀念,但是長大之後反而很多人卻鴕鳥心態地認為「政治歸政治」、「政治很骯髒不要碰」。

哪些是政治?

  • 出門搭公車,票價與路線是政府與業者的政治;改搭 Uber,他們的法規也是新創公司、傳統車行與政府的政治。
  • 上班薪水與勞動條件是勞工、資方與政府的政治;產業職缺是既存公司、新創公司、學界、外商與政府的政治。
  • 吃飯定價是小吃攤老闆、物價與員工成本的政治;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什麼添加物不能加也是廠商、人民與政府的政治。
  • 所有消費都是政治、租屋買房價格是政治、普悠瑪出軌、南方澳大橋崩塌,這些全部都是政治。

再進一步說,既然所有行為都是政治,那麼我們就不可能沒有立場,因為所有政治相關議題都或多或少會影響到你的生活。

我認為只有神(或其他非人的存在)有資格說他「沒有立場」,因為他們不需要食衣住行育樂、不需要跟社會互動,所以自然就不會碰到政治、跟這個社會絕緣,自然也不需要有立場,因為這些議題跟他都無關。


從科學角度來說「沒有立場」可能嗎?

身為一個理工人,我很難接受「沒有立場」這種不切實際的說法,不管你願不願意,任何人類都必須要有立場,我們永遠可以從任何面向找到你在光譜中的位置,即使你在中間,那也是一個立場。

用比較數學一點的說法,在「現實」這個高維度空間當中,你對於每一個維度(議題)都會有一個值,除非你不存在。如果你說沒有立場,那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你還沒決定好立場,而不是「沒有」。


「不搞政治」的人是什麼人

一、講給別人聽的人

我曾經聽人說過他「不搞辦公室政治」,在我看來這非常不可思議,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身為主管不只要對上顧好自己的老闆,對外跟其他團隊、客戶溝通,還要帶領下面的團隊成員,怎麼可能不碰政治?

後來想了想,或許他口中的「政治」定義跟我不太一樣,他的政治是比較「骯髒」的那一種,是為了講給某些認為政治骯髒的人聽的。

二、不知道、不想管、不思考自己立場的人

另一部分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做政治、也不知道什麼是立場。他不知道自己食衣住行育樂都是要自己參與的,或者就算知道也不想管;明明對議題有偏好,但是不願意認真去想自己的立場。

三、刻意操縱,希望你對政治冷漠的人

還有一種是,他明明知道、也清楚政治是怎麼運作的,卻想要影響你、讓你覺得政治很骯髒而不去碰政治,但他自己卻反過來利用這一點,達到他的政治目的,因為「你不要碰政治,他才可以操控政治」,就像劍橋分析對千里達的非裔加勒比人做的事情一樣。


「沒有立場」只是一種話術,不管是否有意為之

「我這個人沒有什麼立場」這個開頭,通常都是講話者用來暗示聽者一種中肯的印象,接著再闡述他的觀點,讓聽者接受。因為這個「沒有立場」的人是公正的,他講的話應該可信吧?

但就如上面所說,每個人都有立場,在這個時代,我們常常得弄清楚對方的立場,再來檢視他說的內容。

這跟「以人廢言」不同,以人廢言是貼標籤,從以前的行為斷定現在,而檢視對方的立場則是深入了解動機,抱持懷疑角度去求證現在的行為是否正確。

資料來源

‘They were planning on stealing the election’: Explosive new tapes reveal Cambridge Analytica CEO’s boasts of voter suppression, manipulation and bribery | openDemocracy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