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wind
leafwind

在日軟體工程師|不務正業|碎念個人意見|聯絡我:https://linktr.ee/leafwind

紙博 in 東京。不耐用的紙製品 8/20

偶爾作為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從零開始去接觸新事物,也是用來脫離「自動駕駛」模式、把自己從機械般生活拉出來的機會。也因為有了這些小小的非日常,才能意識到自己生活的軌跡。

「紙博」可謂紙的愛好者勝地,如果是資深文具控,或許都聽過這個盛會。

這次當了跟屁蟲去紙博,毫無文藝氣息的我,原以為只有文具、紙膠帶之類,沒想到信紙、筆記本、明信片、插畫、貼紙、印章、擺飾,可以說,各種想得到的、想不到跟紙有關的製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會場在東京淺草,總共佔地兩層樓,出展超過百間店,還有工作坊跟短講等活動。


來到日本之後,一旦決定好要去的出遊地點,我就會刻意避免在行前搜尋太多相關內容,只做最基本的交通住宿規劃。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用親眼認識即將要到的地方,而不是提前根據看過別人的心得有了既定印象,類似於觀賞一部作品之前不想被暴雷的心情。

這當然也仰賴一些難得的先決條件,譬如日本的活動比較難出現非常雷的主辦單位,就算某些部分不盡如人意,總是也能在一些風景或小地方發現新事物,不致於太掃興。

另外就是另一半的眼光很好,幾乎想去的地方都很棒,而我也通常都不會覺得無聊,然後我們兩個都喜歡比較隨性的行程,不會在意哪裡沒去到,非常彈性。

能做到「不暴雷自己」,就賦予了絕大部分行程「好奇心」,每一次都是新奇的體驗。

雖然我不是所有老高的影片都喜歡,不過他在講〈阿米〉這部作品的時候,最後關於「愛」的解釋恰好就呼應了這樣的想法:「當我們認為小花小草都很新奇的時候,就會覺得生活與世界都是美好的。」

這種放大感官欣賞一切的能力,正是現在的我們最缺乏的部分。



手紙舍的攤位很可愛,是一個木造房屋骨架的造型。他的公司「手紙社」也同時是主辦單位,關於手紙社這間公司的厲害之處,有機會再另外寫一篇跟大家解說。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展覽內容不像是臭直男會有興趣的地方,但或許「它比你想的更有料」(引用名言)。

譬如資料夾可以用紙設計、桌上收納盒也可以用紙設計,而且還是可以變形摺疊的,這完全打中直男的點!

如果我的話不夠有說服力,另外兩位朋友也剛好有來逛,他們卻是男生花的錢比較多,所以至少可以說「紙博」得到兩位直男的認同了。(雖然事實上一眼望去都還是女性)



受限於不方便拍攝商品、會場內部也比較擁擠,因此沒有更多會場圖片。不過從這張可以看到會場各處有「stamp man」找到他們可以收集印章換獎品。(由於我們下午才到,獎品已經被換光了。)

「stamp man」似乎也是手紙社辦活動的定番。

相較於台灣習慣使用塑膠製品,耐用又便宜,日本紙製品的愛好者不害怕它壞掉、也不講究永久保存,是與台灣文化非常不同的事情。

這或許也與氣候乾燥、比較好保存有關,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紙用品的觸感,比起塑膠等材質更加吸引人。


會場有一個區域是 DIY 塗鴉區,印滿了吉祥物的黑白線條,供所有參觀者人上色發揮創意,畫面上最近的那一隻是倉鼠(學妹)塗裝。


這是隔天的學妹本人,保暖用的衛生紙條纏在頭上,像是喝醉酒把領帶綁在頭上的大叔。


日本大量進口其他國家木材這件事情,在環保上頗有爭議,不過就認真製造/使用紙用品這件事情來說,的確讓我大開眼界。

以前我只看過一些進口的日廠筆記本,而像紙博這樣規模的展出,則是第一次體驗。

用紙來做文具盒、資料夾、小裝飾等等用品,不但保存不了幾年,特地為它設計樣式與功能、甚至手工製作,似乎不太合理。

或許在某些人的價值觀眼中,用高昂的成本去製造/購買這些獨具設計的用品可以說是浪費錢,然而,珍惜與這些精心設計過的紙製品「僅有一次」的相遇,卻也是另一種生活哲學。

從商業角度來看,也是因為有辦法這些附加價值能夠被珍惜且販售,才有辦法維持一個產業的運作,也較不容易淪為低價競爭。



會場附近的路邊設立了一個手帳風的看板,希望大家能欣賞淺草街道的美,看著頗有趣味。


以前覺得時間寶貴,覺得應該要專注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看動畫、打遊戲、關注科技產業動態等等,否則時間根本不夠;然而隨著年紀增長,對各種興趣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反而對各種領域的態度越來越開放。

偶爾作為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從零開始去接觸新事物,也是用來脫離「自動駕駛」模式、把自己從機械般生活拉出來的機會。也因為有了這些小小的非日常,才能意識到自己生活的軌跡。



最後這張照片是回程經過上野馬路所拍攝,我想很多人都只注意到東京繁華熱鬧的部份,即使是晚上可能也不太注意到有人煙稀少的大街,因此我特別喜歡這種反差,就像是又到了另一個世界的東京一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