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昭勇
黃昭勇

相信經濟是世界的最大公約數,透過有意義的交換,不同的價值可以獲得提升,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好。

WEF對2019年可以樂觀看待的預測,台灣能沾上多少邊?

美國總統川普因為「築牆」預算問題可能不會出席1月22日登場的世界經濟論壇(WEF),這讓市場期待中美透過WEF場合進一步解決貿易衝突的期待更加忐忑。2019年全球經濟的開局,已因世界銀行最新的預測全球經濟成長將低於3%,還提出「天快黑了」的悲觀論調,讓金融市場動盪不安。

不過,2019年還是有可以樂觀的理由,就看台灣在這些可能的樂觀期待中,可以沾上哪些邊?

WEF媒體內容總監肯恩(Olive Cann)提出了全球的10大趨勢或計畫,說明2019年全球經濟與社會發展可能可以樂觀的理由,我們也將與台灣連結,看看台灣可以怎樣樂觀。

1.拯救海洋

海龜因為吃下塑膠袋而窒息、太平洋中途島的信天翁肚子裡取出了台灣製的打火機,各式各樣的海洋垃圾,正在毀損我們賴以生存的大海。WEF的研究機構2015年一項預測示警,到了2050年,全球海洋裡面的塑料總量恐將超過魚類。

面對這樣一個可怕的預測,許多國家限制塑膠使用。其中,歐盟在2018年12月底宣布將禁用10種一次性的塑膠製品。台灣在去年推動禁用塑膠袋之後已收到部分成效,今年將持續擴大限制店內使用塑膠吸管,在透過限塑拯救海洋上,算是拿到1分。

2.幫助人類獲勝

工業4.0與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人類工作機會逐漸消失的擔憂愈來愈盛。不過,WEF最新發布《未來的工作》研究指出,儘管有些工作會被機器取代,但也會有更多新型態就業機會出現,像是大數據分析應用工程師、供應鏈重整管理師等。WEF也推動一項「縮小技能鴻溝」行動,計畫到2020年提供1,000萬名勞工學習新技術。

台灣在新技術的應用上可能是需要加把勁的,光看我們在行動支付的使用上相對緩慢,就可以知道因為太過方便的金融交易環境,其實是會阻礙創新的動能,我們的工作環境也有同樣的狀況,就是大家常常聽到的溫水煮青蛙理論,新技術的變化已經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有必要更積極地應對。

3.延長壽命

WEF的這個論點對台灣等許多面臨高齡化的國家來說,可能是有點難以想像的。不過,肯恩是從「減碳」與人類健康的角度出發分析。

他指出,在所有的人類活動中,有15%的溫室氣體排放是來自畜牧生產,肉牛與乳牛又占其中的40%,如果我們可以改變畜牧的動物種類、改善數百萬以畜牧為生者的生活,為人類的食物提供更多選擇,就有機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延長人類的壽命。

同樣的觀點,在去年底「雞排熱 會影響台灣的減碳成績(https://udn.com/news/story/12654/3525601)」的文章中,我們比較了雞肉、豬肉、牛肉與水產等的耗能狀況,畜牧養殖業除了跟隨市場價格決定飼養的物種,也必須開始依據碳排放與資源耗用等永續觀點進行調配。

循環農業,無疑是這個項目的重點,這部分台灣還在研究階段,需要急起直追。

4.無人機救援

無人機不再只是空拍使用,現在它被用在拯救生命、保證食物安全、推動經濟成長與投入戰場。WEF在2018年協助盧安達成為全球第一個制訂無人機性能的國家,所多數國家從管制出發不同,盧安達針對各種大小、形狀與性能的不同制定無人機規範,這讓盧安達可以透過無人機達到經濟發展的創新模式。

台灣近幾年面對新科技、新技術,往往想的不只是科技所帶來的趣味與便利,而主要是在安全的考量。這當然是一種立法上的進步思維,任何的發展都不應該危及人權,只不過,創新原本就帶有破壞的性格,就像從馬車時代進入汽車時代,汽車的速度破壞了道路的使用規則,但我們不會因此禁用汽車,無人機等新科技也是,我們要想的固然是安全與隱私的人權需求,但也得讓新科技有發展的機會。

5.防疫

2014到2016年伊波拉病毒在西非爆發,此後,世界各地不時會出現大範圍的流行病、病毒傳染等等,讓各國政府措手不及,總是在補防疫的漏洞。

2017年在WEF年會上成立了「流行病應對創新聯盟(CEPI)」,致力於在疫病爆發前提供資金、研發疫苗,成立不到兩年

,CEPI已在研發15-20種疫苗,其中選定的立百病(Nipah)、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拉薩熱(Lassa Fever)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為當前的緊急威脅;2019年將會有更多成員加入CEPI,為防疫工作努力。

台灣每年在流感疫苗的投入與施用,已成為政府施政的重要工作;最近在防堵非洲豬瘟上凸顯了我們因為外交與兩岸關係困境下的無力感,如何在防疫上有更不一樣的政治處理,是台灣政府的重大挑戰。

6.促進生物多樣性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18年發出警告,只有果斷的行動,才能阻止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過去5億年地球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推測原因有火山大爆發、冰河時期、隕石撞地球等,而氣候變遷更是一項宛如慢性病:看得到卻疲於阻止的因素。

2018年WEF發起「地球生物基金組」計畫,探索在保持大自然完整性的同時,創造經濟價值的方法,這是一個複製「人類基因組計畫」的行動,從早期成果來看,保護地球與經濟成長之間並不一定是矛盾的。

的確,台灣近年出現許多兼顧環保與經濟發展的企業與單位,如何讓這些力量可以擴大,是台灣在調適經濟發展模式時可以努力的。

7.幫助女性勝利

WEF不僅每年公布全球的性別差距,也在努力彌平這個差距。在WEF的合作場域,智利、法國與阿根廷等多個國家都定下一個目標:三年內將該國的性別差距縮小10%,

性別平權在台灣的發展也具有許多指標意義,特別是去年「台灣女董事協會」的成立,是台灣女性在企業等可以集結重大資源組織中的串連發聲,對台灣的發展性平均衡的社會別具意義。

8.助力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說工業4.0雖然是在經濟與科技創新上的重要里程,但一切的創新與作為應該是在人類願意為地球、環境負責任,建構可持續、永續發展的模式之下,否則這一切將沒有意義。

例如,企業如何確保鋰電池中的關鍵稀土—鈷,不是由童工來開採?人類每年製造的5,000萬噸電子垃圾會對人類健康與自然環境產生什麼影響?2019年,WEF的「全球電池聯盟」會加快步伐,探索實現低碳社會的可能性,以及降低生產對人類與環境產生的副作用。

這個部分,台灣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我們是全球數一數二智慧型手機使用密度高的國家,手機的回收做得並不好,還有很多藍牙音箱因為音效不佳遭丟棄,都產生新的電子垃圾,但台灣回收體系的紊亂也無力處理,最好的就是回到源頭,非必須、非必要的產品不買不用,才能降低浪費。

9.終結非法捕魚

去年底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很可能在新天皇就任後、暌違30年重新捕鯨。WEF認為在海洋保護區大規模捕魚不僅對生物多樣性帶來災難,也會毀掉上千萬靠海洋養家糊口的人們的生計。

近兩、三年,歐盟對台灣遠洋漁業舉起了黃牌警告,這對台灣的影響當然很大,世界海洋秩序是相當紊亂的。肯恩認為今年WEF上將舉行的「海洋之友行動」可以解決一些事情,但這種由大國決定世界秩序、權力分配的運作模式其實已經愈來愈不可行。世界的海洋秩序,或許得交由鯨豚海獅海象等來討論。

10.新型國際關係

這個處於變化、分裂中的世界正在擠壓當前的國際格局,當務之急是要想方法讓各國達成合作,同時又不會犧牲國家利益。

可惜的是,這個始終有國家利益衝突的現象並不會消失,否則中美的貿易衝突、兩岸間如何面對「九二共識」、美國是否該從中東地區撤軍等等問題,就不會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有解決的曙光。

回頭看看台灣,我們再接受新型態經濟發展上恐怕還不夠開放,這並不只是政府的限制,而是全國民眾的共同意志,像是被詐騙了怪政府抓詐騙不力,我們賦予了政府機器更多的責任,就可能讓這部機器限制我們更多。

10個可以樂觀的理由,端看我們是要讓它們成為台灣樂觀發展的助力,還是成為樂觀的另一端陣營。

2019剛開始,台灣加油,地球加油!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前排左四)在2018淨灘數據公布記者會中,與志工、小朋友在以海廢吸管打造的樹前合影,呼籲「以重複使用的態度,向用過即丟的習慣說掰掰」,讓海洋變乾淨。出自聯合新聞網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前排左四)在2018淨灘數據公布記者會中,與志工、小朋友在以海廢吸管打造的樹前合影,呼籲「以重複使用的態度,向用過即丟的習慣說掰掰」,讓海洋變乾淨。記者侯永全/攝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