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Yip
LanceYip

商業和社會問題的跨界合作推動者,中文系背景的「野生」人類學研究員。關注科技、藝術以及人的 well-being.

西部世界,阿飛正傳和小李飛刀

《西部世界》(Westworld)可能是近年來最受人們喜歡的電視劇,證據是從第一季到第二季,網路上都有許許多多的分析,甚至是逐集逐幀地解讀。諾蘭夫婦是構建故事的大師(注意,不是「講故事」),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經費給他們肆意玩弄時間線的結果,就是《敦刻爾克》想做而做得不夠好的,讓人追著去解謎的樂趣。

在整部第一季裡面,編劇或者說作者們在探討的一件事是「我們如何獲得意識」,也就是所謂的「人工智能的覺醒」。而劇裡面給出的回答叫做「迷宮」,記憶的不斷積累,和對這些記憶的反復咀嚼、敘述和行動,就像西蒙筆下那個住在迷宮裡的雨果,在不斷「走迷宮」的過程中,人 / hosts 那只會遵循本能而動的思想逐漸變得複雜,最後人發現,他學會了依慾望而行動,世界忽然變得很小很小,過去因著本能而得到的東西,再也不能讓我們感到完全的滿足,我們產生了自我意識。所以 hosts 覺醒的標誌就是,跳出自己被設定的思考和行為循環,開始做非理性(「我不知道」)的選擇。

影片中的「迷宮」(the maze)圖騰

這裡頭有一個很有趣的情節:被收服的小弟給 host 梅芙(Maeve)展示她的設定。她親眼看著自己說的每一個詞都實時呈現在屏幕上。(甚至是還沒有說出口前就已經有了「預測」,是不是和現在的輸入法一樣智能?)這讓我想起了所謂的「作者悖論」,也就是,當一個小說/漫畫人物遇見了 TA 的創作者,讀到了關於自己的那些作品的時候,ta 們會怎樣?(關於這方面,嚴肅一點的可以讀董啟章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想要輕鬆一點,看 Deadpool 的漫畫就好了。)

這個悖論也是部分持虛無主義者愛用的論點:所謂的「自由意志」其實是個幻覺。然而 Maeve 隨即就狠狠地抽了這種人一個大嘴巴,她要求小弟把她的設定(比如智力)調到最高。仿佛在說,「有設定」,或者說「人會到環境和成長的文化影響」和自由意志之間,真的是矛盾的嗎?

這個話題引出了劇裡面的一個重要設定,那就是 corner stone,或者叫基石。第一季第三集裡面指出,每個 host 的人格都是基於一段記憶,這段記憶決定了它們面對任何事情時會做出的選擇,絕對不會出現出乎意料的選擇。這段記憶,就是每個 host 的 corner stone。它被認為是人和 host 最大的區別——人會「出乎意料」,而 host 不會。(當然也有人會提到「真實記憶」和「被植入的記憶」之間的區別,但這個問題我覺得電影《Blade Runner 2049》已經回答得很好了,在這裡就不展開。)

然後這個設定被編劇親自推翻了,這成了我真正愛上這部劇的時刻。

第二季第十集說,巨大的系統「熔爐」把「西部世界」樂園的投資者 Delos 的人格複製了一千八百萬遍,每一遍都微調一些數據來作為變量,然後在虛擬世界裡測試,希望能夠得出一個在現實世界裡面不會崩潰的人格。但是後來他發現,這一千八百萬個 Dalos 最終都會去到他和兒子的最後一次對話那個晚上。然後他說,其實人類和 host 一樣,也有自己的 corner stone。它定義了一個人是誰,讓人快樂,也讓人痛苦。讓人受禁錮,同時也讓人自由。

這塊基石,可以讓李尋歡自願被名為「林詩音」的絲線牽制;讓旭仔永遠束縛在對生母的想象裡;也可以讓 Maeve 違背上帝般的 Ford 給她安排的命運,去尋找自己「被虛構的女兒」,並且在途中救贖了很多人。

說來很奇怪,「自由意志」原來是建立在一根牽住人本質的絲線之上的。我們的「執著」,都是我們自找的「過不去」,而這有時是一種自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