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Chen
Lily Chen

我用文字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給我的種種感受,唯有靜下來好好寫些什麼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最像自己,已經不必再有任何心理狀態的偽裝。 也歡迎來追蹤我的方格子帳號:https://vocus.cc/user/5be04756fd89780001719c13

寫作課題裡的自問自答 — 繼續寫下去,就會有答案吧!

最近思思念念地一直想著幾個關於寫作的問題。坦白說,這些問題是在我來到Matters正式發表一些創作作品後更加鮮明,我這裡想再補述說明一下是指「問題的樣子」更加鮮明,而非我已經找到了可短暫說服自己的答案。

我的問題也許邏輯性還不是很清楚,深怕說著、說著,又繞回了原點,於是我就把這些問題們紀錄了下來:

1.我的讀者是誰?

我會來到Matters寫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聽說這裡有會真實讀者,其次則為想藉由寫作賺錢。先談談對我而言比較容易理解的後者,故事的開始是某天我和姊姊聊到有關財富自由的議題,我說:「希望有一天我能藉由自己喜愛的寫作來達到財富自由的狀態」,姊姊是一個凡是都很務實的人,她接著便說:「那妳現在有靠寫作賺到錢嗎?」我思考了一下,先撇開不去想那些投出去都杳無音信的文學獎,我確實有藉由投稿賺到一些以年收入去看少得有些可憐的稿費(大概是連我一個月含水電瓦斯、電話費等的生活費都不到的金額),於是我說:「目前是有少少的,但我都有在固定平台寫作喔」,姊姊聽到了我的回答幾乎是不假思索地說:「那妳要去思考自己的東西是不是有價值?還是根本放錯地方?」

那天和姊姊聊天回家後,我滿腦子想法卻繞不出答案,我出於人自我保護的意識,並不想一下子就跳出舒適圈去質疑自己先前的做法是錯的(又或者說「不那麼能達到我要的成效」)。我在那次和姊姊聊天前總認為「寫」是最重要的!我每天都有寫(有時不想正式寫文,則是寫日記,應該有算吧),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當人僵固以久的想法受到挑戰,便是真正思考的開始

「文章發在fb或ig不會賺錢」我腦子衝著姐姐這句話一直在想那麼到底哪裡才是我的文章該去的地方呢?後來我查到matters,對這個平台有關賺錢的機制,初步了解是「讀者的like可以用一定比例來換算成台幣」,我保持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把一些以前創作的文章放上來,果真發現有讀者會回應我,也有人會在我的文章按like,甚至在一陣子後我發現Email裡的信件竟然還有讀者可以直接捐款like給我(在此深深的感謝您們),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大鼓勵,我內心雀躍地想著:「真的可以賺到錢耶」,然而,又過了好幾日,當我內心的激動平息下來後,我開始在這裡正式寫文並想在這裡紮根,迎面而來的問題卻一一浮現。

這就又回到了我來的Matters的主因—我想要找我的「真實讀者」,我好奇著自己在的文章有人在看或有人喜歡嗎?以前我總是藉由直接投稿給報社居多,如果報社編輯喜歡可能就會有機會錄取,然而,這樣的模式讓我對於自己真正的讀者在哪很茫然,畢竟我也不可能去盯著買報紙的人,看他們有沒有在看文學副刊啊,這更不用說想獲得他們真實的意見回饋。

來到的Matters我發現「好像」真的有人再讀耶,這個發現也讓我更想好好發文(再此想說聲抱歉,前面有幾篇文章可能品質不是很好,因為我有點把它當成靈感紀錄或筆記,如果有騙到您的like,誠摯致歉)。我以前就因為很喜歡寫作,所以常把fb當成個人發表空間,然而fb終究還是大家放鬆的環境,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看落落長的長文,所以有天我終於開竅了 — 我想著那些在我文章底下留言:「寫的真好」、「文筆好好」的朋友們終究是真的認為我文章寫得好還是出於鼓勵?這就像大多數女生在fb發文都會得到「正妹」的回應一樣,朋友之間,比起禮貌,我更想聽到真心。

為了上述的原因了,我多年前又在fb開設了一個粉絲專頁,這次我刻意不邀請朋友想試試自己的能耐,沒想到經營多年依舊清清冷冷清清,我感到了創作的孤獨,雖然許多說法是「創作者註定一生孤獨」,但我不想要在創作當下以經足夠孤獨了,還不能在作品完成後與世界產生一點共鳴,我喜歡寫,說實話即是我也會希望有人看、有人給我意見,甚至是能彼此共鳴,遇見伯樂與知音。


2.我該讀什麼?

最近讀著Matters上的文章,我發現文章的種類和風格很多,每一位創作者關注的議題和興趣都不盡相同,有人喜歡電影、有人喜歡歷史、有人喜歡寫詩......,我相信正是這樣的多樣性創造了matters的豐富內容。不過,「想要讀什麼」這件事,我認為是一件很個人口味的事,就像美女環肥燕瘦各有所好,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喜愛的寫作風格或文章主題,我自己也是,看來看去總對於太艱澀難解的歷史或科學議題仍覺得燒腦,一天頂多一小篇當作吸收新知,再多我就會頭昏腦脹了。

每個人一天的時間有限,扣掉上班、吃飯、睡覺,可能有些人回家還得照顧小孩,而那些每日必做的日常大事花了我們許多時間之後,那些保存下來的珍貴時光則是我們可以自由拿來閱讀、創作或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因為那些時光通常不多,所以更顯珍貴。

因為時間很「貴重」所以不能亂花,我相信如果花時間讀了一篇廢文的氣憤可能會高於拼一個小時拼圖只拼兩塊,前者的感覺就像吸收了什麼奇怪的東西還需要清空排除淨化一下,後者至少則有放鬆舒壓效果。為此,在有限的時間內選擇閱讀什麼對我而言真的很重要,這可以用經濟學的稀少性與經濟效益來做解釋:「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必須以最少成本,達到最大效益」,我想特別說明「效益」於我而言,如果達到放鬆效果也算了。

雖然我會選擇把文章放在網路平台上,但比起閱讀網路文章,我其實更偏愛閱讀紙本書籍,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我覺得書籍通常經過出版社篩選會比較有系統性(不過也不能說全部出版的書都是好看的書,有些其實蠻雷的),其二是因為我就是喜歡手上拿書和翻書的「手感」嘛(任性什麼)。

那麼,我究竟在網路(matters)上讀些什麼文章呢?說真的,目前我依然還在探索中,我覺得一開始認識一位網路作家就是保持著先讀讀看的心態,看看這戶人家端出的菜色是否符合自己的食性,如果愛吃我就會去追蹤,甚至會不時主動點進去看看作者有沒有發新的文章了,因為通常那些被我鎖定的餐館,我都會讀得很滿足且意猶未盡。

至於如何再遇見自己在網路上喜愛的新作者就一切隨緣吧!因為想想那些我追蹤的作者不也是一開始隨著緣分才遇見的嗎?所以當我通勤或只有短暫零碎時間滑手機時,我就會在網站上隨意瀏覽文章,不挑食的什麼都看,先是快速的瀏覽掃過一遍,再像篩網一樣留下自己喜歡的內容保存起來細讀。我覺得認識作者或許就像是在真實世界裡結交朋友一樣,有時需要先找到,找到之後還必須花時間慢慢了解,也或者可以反過來說,先是慢慢了解了,而後確定自己是找到了。


3.我想成為一位什麼樣的創作者?

Matters上的文章千千百百種,我曾想過自己要寫什麼?自己的定位是什麼?而後感謝這裡的朋友們也給了我一些意見,目前我仍決定「隨著心」創作吧!寫自己想寫的,成為自己最誠實的樣子,我想以真面目示人,文字讓我赤裸,也成了我的保護盾,我藏在文字創作裡脫衣揭疤,再躲回文字裡避風安身,如果要感謝上天給我最珍貴的寶物之一,大概就是 — 我能寫字,能閱讀,能為此感受。

「我想成為一樣什麼樣的創作者」?這問題我想需要經常地問自己,也或許根本沒有找到標準答案的一天,因為我覺得創作者需要不斷的自我反省、檢討和學習,不該給自己框架,如果有了答案,說不定有天自己也會不滿意。如果目前硬要我回答自己這個問題,我會說:「我想成為一位真性情做自己,並能夠與時俱進的創作者。創作的同時能夠為著別人,也為著自己」。

看別人的好作品,即便再好,也是別人的,模仿不來,也不該模仿,與其成為複製的他人,我更期待成為獨特的自己,我希望自己的創作能夠具有識別性,並且能從中真正給出一點什麼來令我無愧。

我正式來到matters寫作應該才算一個月吧(這樣應該算新人吧?!好像常看到新人來都會自我介紹,我也想了好多遍要怎麼對大家說說關於我自己,然而卻始終未下筆。希望有天等我準備好了,可以真心誠意的獻上自己)。其實早在我已忘了的n年前,我就在朋友的推薦下註冊了matters(當時朋友和我說他去聽了一個演講,內容中有介紹到區塊鏈和matters,那裡似乎可以寫東西),基於好奇心與動機不明的情況下,我嘗試註冊並發表了大概一兩篇文章後,就消失不見了。這次再回來,我想好好認真地認識並探索這個大家口中的馬特市,初來到市鎮還請大家多多關照,這幾日收到的溫暖也多謝大家照顧和關心,希望我們能在這裡以文會友,共創matters的美好生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