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Chen
Lily Chen

我用文字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給我的種種感受,唯有靜下來好好寫些什麼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最像自己,已經不必再有任何心理狀態的偽裝。 也歡迎來追蹤我的方格子帳號:https://vocus.cc/user/5be04756fd89780001719c13

|2022年 寫作計畫 — 遊戲式寫作|2月份結案(旅行與家鄉) & 3月份主題(喜愛的作家與獨立書店探訪 )

到了3月中旬,才肯替自己的「遊戲式寫作」做個小結。坦白說,有時針對主題想寫的東西不只幾件,但礙於時間有限,日子中除了成天吃喝、睡覺和冥想外,我把部分時間留給創作,無論是寫字、畫圖,或剪接影片都讓我感到活力充沛,不過為了喜歡的事,精力過於旺盛似乎也是不行的,容易過勞。因此我會刻意提醒自己慢下來,像透過讀書的時光把我帶回寧靜的日常。3月份的獨立書店探訪主題,宜放鬆來寫,逛一趟書店的確可以發現不少好書!
Photo by Dino Reichmuth on Unsplash
2022年 2 月份 主題:「旅行與家鄉 」結案

【共計寫作了 4 篇相關主題文章】

【還寫了1篇不知道算不算旅行主題的口袋美食名單,總覺得旅行的時候總會想到吃耶】


從台灣的山城九份,寫到擁有一片湛藍的澎湖灣,再回到自己的家鄉北投,不得不說身為台灣人的我真的很幸褔,有幸可以住在這座美麗的島嶼之上。

有句話,許多人應該不陌生:「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跑到別人活膩的地方」,是這樣說嗎?的確,有時候在家待久的我會覺得有點悶,不過,出門散步一趟回來,好似又不怎麼膩了。我很珍惜自己所在的地方,也很以自己能夠立命於台灣島上為傲。日後,我也會繼續寫作關於台灣人的台灣故事。

我去過的國家不多,出社會工作後,自己存錢去過日本京都、大阪和奈良,當然還有讓我永生難忘的泰國喀比海灘。我喜歡旅行,因為我並不覺得那些住在當地的人真的都過膩當地的日子,他們只是在用一段很長的曝光,拍攝一生美麗的風景,當然,安居於世的我也是如此。

好奇心促使我不斷地有股想把自己拋出去,再撿回來的衝動,每一次旅行,我都有機會更加認識自己;每一次相伴的旅途,我都更加體會茶道之中一期一會的道理。旅行是文明人的奢侈,感謝誕生於文明世代的我能享受成為流浪者的浪漫,亦能在旅途過後的返家,泡杯熱茶感受有家人陪伴的幸福。

Photo by Rumman Amin on Unsplash
2022年 3 月份 主題:「喜愛的作家與獨立書店探訪 」提案

預計 3 月份 至少會發佈的主題文章如下:


  • 隱身於大溪老街的古宅書屋—「天井逅書
  • 或者我們這周末可以去全家共讀的寧靜書房—「或者書店
Photo by rigel on Unsplash

3月份的主題是「喜愛的作家與獨立書店探訪 」,會選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很喜歡去書店挖寶的感覺。還記得國中時,我最愛去的書店是家裡附近的何嘉仁書店,不為什麼,只因為國中放學後,從山坡上走下來便會看到一間有著綠色招牌的何嘉仁書店,我的同學們也都很喜歡去那裡( 吹冷氣 ),而我則是拋下教科書不想讀,儘管沉浸在書店的各種有趣讀物中。

國中時期的我特別喜歡讀小說、剪紙、插圖、美術和食譜類的書籍,當時身無分文,買不起書的我,卻花了大把時間耗在書店中,捧著一本又一本的書,一邊罰站,一邊讀得津津有味。我很感謝那段時光,在我沒有能力消費起一本書的時候,有間燈火通明的書店陪伴我度過課後時間。

念了高職之後,看課外書的時間越來越少,半工半讀再加上課業繁重,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分配到工作和背誦考科書本上,偶爾讀起課外書,大概也只是為了應付每學期需要繳交的讀書心得,然而,說也奇怪,當時的我書看得少,卻習慣在每天上班前的早晨寫一首詩,興許是因為當時的我壓抑了太多情緒,需要找到一個情緒的出口,我這才發現,原來在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寫作就這樣溫柔地陪伴著我。

大學的我熱愛圖書館,總在空堂的閒暇往圖書館跑去,但未必都是在看書,有時只是累了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休息,休息夠了,也經常就自然而然地拿起眼前架上的書起來讀,當時的我讀了許多心靈雞湯類型的書,因為我對自己的人生很迷惘,在大學的殿堂裡,我按部就班地勤奮於課業,成績表現還算中上,但我仍對未來有所恐懼,我沒自信自己能夠成為「有用的人」。

什麼是有用的人?現在在家養病的我比當時在大學兼修輔系與教育學程的我更有自我價值感。我不會否定過去的自己,我看的書,我經歷過的迷失,那些都是我的一部份。我很感謝人生發生過的所有迷途,最終都成就了我的自我認同。

就這樣,大學期間我自以為是地看了許多認為「有用」的書,我對書籍貼標籤,分門別類地用有限的腦去判斷哪些書讀了有用,哪些書沒什麼用。我討厭被人貼標籤,卻像個惡婆婆似地對書籍貼標籤,渾身沾滿人們評價與標籤的我,矛盾地想甩,卻在有時又因著標籤的光環而自喜,這番如此度日,大學的我端著一本又一本的《哈佛商業評論》狂寫筆記,讀著每期最新的《商業週刊》自認為漸漸有用,舉凡考科的科目,我總是會去找一堆相關書籍來讀,可是怪的是,我越讀越焦慮,越讀越覺得自己在人生的各項跑道上欠缺準備,對於知識的恐慌,對於茫茫未來的徬徨,充斥了我的大學四年。

然而,最終我成為有用的人了嗎?我不知道,但我成了一名病人,不折不扣的重大傷病患者。

醫生說我的病,病因不明,但我卻始終認為是勞累過度所致,人總是這樣,找不到原因的時候,比已經確切知道「事出有因」時更慌!人年輕時是不是都需要別人來給我們一個交代,卻鮮少對自己亮起黃紅燈的健康與生活釋出善意

我需要被提醒,被用力地打醒,上帝沒這麼壞,但祂讓我生了一場大病,醍醐灌頂般地使我歷經所有失去的錯覺,我的愛,我的命,我的夢......,我所珍惜的一切好像日漸被消磨殆盡,這比一瞬間的崩毀更加折騰。一下子,我以為自己支離破碎的夢總算快拼了回來;一會兒,我以為自己可以抱著愛人再睡好幾個夜晚,然而,病情的不可控制,總讓我患得患失。

當我的世界變成必須十分用力吸吐才能感受到氧氣存在的時候,活著真好,卻也真苦!我的苦,有一部份是愛著我的人在替我受的。生死之際人就會突然開悟嗎?我的經驗是—「並不會」,至少我沒有。

罹病的每個階段中,我經常手足無措又摸不著頭緒該如何與我的病共處,我認為那病是個壞東西,它不斷地侵蝕我,吞噬我!於是,我想要抵抗它,我告訴自己要「戰勝病魔」。

但病魔真的是用來戰勝的嗎?許多生過一場大病的人未必會這樣告訴你,他們反而會說:「我在這場病裡學會了許多」。學會這個詞,我總覺得是建立在放下自己的成見與驕傲,所以,在某方面勇敢承認自己失敗的我,沒有戰勝什麼。

說了這麼多,我想說的只是這些轉變之中,依然有書陪著我。書是人寫的,我時常覺得自己幸運,在不同的人生際遇之中,總能遇見與我共鳴的書,讀著那些陌生人留下的情思與智慧,不用見面,書自當成為了我的慰藉。

現在的我又再看那些書呢?近期特別喜歡閱讀動植物及飲食文學的相關書籍,偶爾依然看著心靈療癒或健康類型的書(像是中醫養生、瑜珈等)。看書的喜好 ,大概就好像人吃東西的品味吧!總是變來變去的,每個時期有不同的口味與需要,而我的心中興許有一間不打烊的書店,時時刻刻願意守護。

Photo by Judith Frietsch on Unsplash


至於,本月份我想選一位喜歡的作家撰寫一篇分享文章,但我仍選擇障礙,思索中。因此請再容我賣賣關子。

如果您也期待我接下來的主題作品,敬請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您在一日珍貴的時光中,撥空閱讀我的文章。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創作,請幫我點擊文章下方綠色的拍手按鈕,您的肯定將成為我的創作基金,鼓勵我持續創作。

假若您願意且有多的餘裕,亦可成為我的讚賞公民,或按下「支持作者」贊助我,感謝您支持創作有價,再此獻上誠摯的謝意!

我將於Matters上持續發布文章,期待我們能以文會友。祝福您日日好日,順心平安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