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Chen
Lily Chen

我用文字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給我的種種感受,唯有靜下來好好寫些什麼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最像自己,已經不必再有任何心理狀態的偽裝。 也歡迎來追蹤我的方格子帳號:https://vocus.cc/user/5be04756fd89780001719c13

寡言

(编辑过)
有時候,在一群人相談甚歡時,我也會很想說些什麼,但是經常在那樣的熱絡中,我卻找不到自認為合適的空隙,於是讓時間刷過留白。

寫文章和說話好似有所不同,握筆寫字,我經常一頁筆記本會不夠寫,敲起鍵盤,我時常容易忘了時間要去休息。

然而,與人交談,我卻總難多話,一群人之中的聚會,我常常是「聽話」的那個。聽人說話很有趣,有時可以有些發現新大陸的驚奇之處,聽著、聽著,偶有問題發問,話題便繼續了好久。

我在想,「說話」和「聽話」究竟何者比較有樂趣呢?我後來發現:大概是每個人享受的樂趣不同吧!於是我告訴自己:「別在對寡言者強求了」,那是我與自己內心的一場對話。

存在感與參與感兩者有個微妙的關係,比如說在一場餐會中,某人的存在感極低,安安靜靜地待在一角,但並不代表他自身對於這場聚會的參與感低,存在感好似是比較偏大眾認知的面向,而參與感則是建立在自己的感受上。

我曾經有個奇怪的想法,就是希望自己可以看得件任何人,但別人看不見我,我想當個隱形人,因為我想像那樣會很自在,可惜,除非我有隱形斗篷,否則,逃離人群可能是不太容易的事,這不容易大概因為人類的天性使然,人有時喜歡孤獨,有時又害怕孤單,所以一下子把自己推向人群,一下子又想自己一個人閉關。

今天早上我做了一個內心斷捨離的冥想,隨著冥想引導的廣播走到了尾聲,我聽見節目主持人說著:「想想有沒有什麼樣的習慣或關係是你想捨離的呢?」這句話停在我心上許久,思想著這一年多來,有沒有什麼癥結是讓我感到內心沉重的呢?

坦白說,過度依賴網路這點確實有些。我的生活與人事物對應之間必須要調整成符合自己的節奏,有時是自己需要快步跟上前,有時則是明白了那不適合自己,該是放手的時候了。

有句話說:「在一起久了,就知道個性了」!我想這真是一種體貼的說法,因為相處了解之後,願意包容個性中的不同之處,是很有同理心的,不見得所有日夜相處的人們,都可以接受人性格裡的「獨道」之處 ( 另一種說法是「怪癖」 )。

曾擔心自己成為話題的句點王,我翻閱過些許說話技巧的書,但沒學到什麼,不是書寫的不好,而是我大概天生就不是那塊料吧!《安靜是種超能力》的作者張瀞仁曾說過類似的話:「嘗試去了解自己的個性,但不要因此被束縛。越理解自己時,越要更有意識地去突破自己的極限,不要被外向或內向的標籤限制自己的可能。」

如今我時常提醒著自己,不要強求任何東西。不強求自己寡言,不勉強自己難言善道,一切就順其自然吧!如果說話都得像演講比賽一樣,那可太累人了。


【封面圖片是自己做的文字小卡。「陳綿綿」是我寫小說的筆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您在一日珍貴的時光中,撥空閱讀我的文章。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創作,期望您能幫我點擊文章最下方綠色的拍手按鈕,或成為我的讚賞公民,鼓勵我持續創作!我將於Matters上持續發布新文章,期待我們能在這以文會友!祝福您日日好日,事事順心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