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Chen
Lily Chen

我用文字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給我的種種感受,唯有靜下來好好寫些什麼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最像自己,已經不必再有任何心理狀態的偽裝。 也歡迎來追蹤我的方格子帳號:https://vocus.cc/user/5be04756fd89780001719c13

談獨處 — 每個人心裡總有一處別人到不了的地方

問問自己:「真的喜歡『獨處』嗎」?

「每個人心裡總有一處別人到不了的地方」這句話乍聽起來孤獨,但後來當我靜下來思考後,才明白這種單獨感何嘗不是一種獨立呢?所有物種,只要活著終將會有如此的時刻,抽象地說那個地方是心裡,但其實那處別人到不了的地方,有時甚至還很可能是實質上的一處呢。

猶記過去有一年,老公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出差,而且一去就是將近兩個禮拜(那地方出發前還不確定是否有網路聯繫),雖然我很想跟著外子一起去,但事實上,當然是不方便也不允許。這個「不便」的限制追溯至最根本,並非出自於外子公司規定或我先生的口中,而是我自己的心底。

您可能會覺得我說話怎麼這麼矛盾,一下想去,一下子又不想去,但其實我過去也是把這種迂迴的想法釀在心底發酵了好一陣子才懂了自己到底在想什麼。原來,這麼牴觸的想法竟是證明了自我成長的印記,因為小時候總缺乏安全感,所以我討厭一個人自己待在一的地方太久,然而,如今的我已經不在是那個需要媽媽來餵養的小女孩,我明白了即便自己一個人獨處,只要內心有足夠的力量,依然能夠感受到溫暖與愛。

進一步思考「獨處」帶給我們什麼感受?

每個人都有慾望,包括:吃東西的慾望、生存下來的慾望、享受美好事物的慾望….等,然而,這些慾望除了生理上的基本訴求必須被滿足外,有些慾望卻不見得需要被立刻滿足,部分研究人類成長的理論提到:因為人類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所以若孩子想要什麼就一定能被滿足的話,長期下去,人的慾望會容易無限制地擴張和膨脹,導致孩子長大之後不懂得克制慾望,更沒有耐心等待慾望實現的過程,這類的說法大概在「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的理論中不難見到。而後我思忖了自己想「黏人」的慾望其實只是暫時性的衝動,那並非一定需要被任性滿足的慾望,因此,我認清了,便容易放下了。

提及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談的是每個人的心裡終究會留有一處只給自己,這不自私,我倒覺得這像是成熟的象徵。關於那次丈夫的出差,我後來其實沒想了多久就放下了「想跟去」的瘋狂念頭,因為我早已明白自己本質亦有屬於需要獨處的一部分,老公和我都喜歡自由,也需要一段獨處的時間,這種喜歡絲毫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相愛。(我把心底的細微想法轉變一一紀錄下來,希望讀者不要嘲笑我是個很黏人的女人)。

感受獨處之後的我們能夠成為什麼?

人的心,正因為有一處願意留給自己,我們才能活得更快樂而完整,也更懂得如何去愛、去付出。愛自己並非與生俱來的能力,我覺得愛自己這件事,就如同所有我們想努力做好的事一樣,需要努力學習,需要刻意練習!

有些女人有了孩子、丈夫之後,會把對自己的好當成一種罪惡,有些男人婚後會把扛起一家生計的責任視為私人的權責,然而,我想沒有任何一個走向婚姻的家,會只需要一個刻苦耐勞的女人,或一個有苦難言的男人家之所以為家,是因為那個地方讓我們能完整地展現自我,並藉由互愛與自愛間的相互和諧成為一家人

每個家都應該學習保留一處讓家人能安心待著的地方,也許那個地方是能一個人能坐著看完一本好書的窗邊,也或許那個地方是不必關門也能擁有隱私的房間。每個人的心裡總有一處別人去到不了的地方,那裡沒有進去的門,但從那裡出來的我們會因著找到屬於自己空間,而更有力量從心底的深處去給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