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Chen
Lily Chen

我用文字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給我的種種感受,唯有靜下來好好寫些什麼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最像自己,已經不必再有任何心理狀態的偽裝。 也歡迎來追蹤我的方格子帳號:https://vocus.cc/user/5be04756fd89780001719c13

斷捨離心理學:囤積症背後丟不掉的是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Photo by okeykat on Unsplash每一個囤積症背後丟不掉的其實是內心的重擔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到底是不是病?還是一種壞習慣?當我認識到原來囤積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時,我更認真地去看待及思考自己及母親的儲物問題。
Photo by okeykat on Unsplash


每一個囤積症背後丟不掉的其實是內心的重擔

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到底是不是病?還是一種壞習慣?當我認識到原來囤積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時,我更認真地去看待及思考自己及母親的儲物問題。

囤積症又稱儲物症,患者通常對於物品的存在具有強迫行為,可能會過度購物或蒐集著數量非常龐大的物品,而當身邊的物品遠超過患者本身的管理能力時,他們的生活開始受到影響,可能是環境髒亂導致健康問題,或者與家人生活的觀念產生衝突。

依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 DSM)第五版,已將囤積症定義為精神科疾病,可惜鮮少人知過度囤積物品是需要接受專業治療的。

我認為缺乏病識感,則是最難解決囤積問題的根本。然而,既然囤積症是病,那麼,探討產生過度儲物的背後心理則成了治療的首要方向。

Photo by Maxim Shklyaev on Unsplash


為什麼囤積物品?

一個會把大量物品堆積在自己身邊的人究竟在追求什麼?是一種安全感?慾望需要被滿足?抑或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現在擁有了什麼?

當什麼都不需要考慮捨棄的時候,就不會發生所謂的「改變」,不用接受改變意味著可以停留在舒適圈,不會變好、也不會變壞,就只是待在原地。

過去對於囤積症的認識太少,讓我不諒解母親為什麼連冰箱裡過期的食物都不願意丟掉?當我抱持著那些東西還能吃下肚的疑惑時,母親總反覆地將它們拿出來又冰回去。

我拿著垃圾袋準備清理冰箱並說:「那些過期的食物不可能吃了啦!吃壞身體,更不值得。」沒想到,母親瞪大雙眼斥責我:「你都不知道賺錢有多辛苦,這樣浪費食物。」她真的很生氣,我撞見母親的反應後不敢有所動作,內心卻掙扎了好幾天。

曾經捨不得淘汰衣服的我,在母親身上再次看見了對物品的強烈執著,衣服若說有天還會穿上至少還可以說服我,但變質過期的食物要人吃下肚卻很為難。

母親就只是繼續冰著那些過期食品,沒吃、沒丟,就像我曾經把那些「有天總會穿上」的衣服塞進衣櫃裡一樣,沒穿、沒丟,只是一種負擔的存在。

母親的囤物問題難解,猶如我們糾纏情深的親子關係。每次只要提起整理屬於母親的物品時,就會引爆她心中的地雷區,那些被媽媽捍衛保護著的心上物為她築起了一座具有高牆的城堡,難攻難守,我明白母親在裡頭待著也孤單,卻放不下,也走不出來。

Photo by Samantha Gades on Unsplash


同理母親,改變從自己開始

近年來,我開始練習整理自己身邊的物品後漸漸懂了母親心中的糾結,我開始心疼母親內心的傷,而非像過去那樣懷著不諒解的心情去看待,並硬是要介入她的人生課題。

我能做的僅是從自身的少物生活開始轉變,並時常地與她分享我在捨離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能量與快樂。

我想活出一個不需要倚賴外物亦能擁有足夠安全感的生命姿態,我告訴媽媽自己的體會:「擁有也是相對被擁有,所以才會感覺被綑綁及不自由。」母親靜靜地聽著,那回她並沒有直接反駁,而後有天她主動傳來訊息告訴我:「東西不需要買太多,夠用就好。」

這令我有幾分驚訝,雖然我不確定母親會這麼說,是否是因為她認為我總在丟東西,是起因於過去買了太多的東西,還是這番話為媽媽幾經思考後的領悟。

這些年來,我的母親開始穿起了衣櫃裡的美麗衣裳,那些都是她從前「展示」在衣櫥裡捨不得穿上的,即便對於丟棄物品的本身,媽媽可能還是有一道很難跨過去的坎,但她不再瘋狂地僅是把物品搬回家後就束之高閣。

帶進家門的東西漸漸幾減少,她背在身上的行囊也開始減輕了,而我發現母親變得比從前更溫柔了。

持有物品或看著存款簿的金額都曾讓母親感到安全感,我很感傷我們這個家庭必須讓母親依附著這些才能感到心安。

我們都是受傷的孩子,我亦沒資格大言不慚地責備母親對於物品的執著,因為我又何嘗不是曾用著忙碌的生活麻痺自己的感受。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課題需要跨越,內心的重擔需要透過學習寬恕與割捨才能卸下。

Photo by Adam Hornyak on Unsplash

梳理著我們紊亂而複雜的心事,丟東西和接納改變都有點刺痛,彷彿是在拔出一根扎進心底的針,有點疼,卻是必要之痛。

既然成為一家人,在彼此脆弱之處提供情感支持有助於修好內心的傷,我發現當我們之間的關係越緊密,能說的心裡話越多,能放手的東西也越多了。

大概是因為我們都感受到有新的好東西要住進心裡,所以都更願意騰出一個空間來放愛了吧!

【原文刊載於「回家吧」—《斷捨離心理學:囤積症背後丟不掉的是內心的焦慮與不安》2021/12/30】


生命從來不需要控制,我們卻總是用控制來折磨生命。— 柚子甜《專注,是一種資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您在一日珍貴的時光中,撥空閱讀我的文章。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創作,請幫我點擊文章下方綠色的拍手按鈕,您的肯定將成為我的創作基金,鼓勵我持續創作。

假若您願意且有多的餘裕,亦可成為我的讚賞公民,或按下「支持作者」贊助我,感謝您支持創作有價,再此獻上誠摯的謝意!

我將於Matters上持續發布文章,期待我們能以文會友。祝福您日日好日,順心平安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