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Chen
Lily Chen

我用文字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給我的種種感受,唯有靜下來好好寫些什麼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最像自己,已經不必再有任何心理狀態的偽裝。 也歡迎來追蹤我的方格子帳號:https://vocus.cc/user/5be04756fd89780001719c13

學習成為優質的提問者

「發問」這件事,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學生時期,我們無疑地都「鼓勵發問」,不過,最近我正思考著提問者的發問心態,我想:「一位優質的提問者可以被接受對任何新事物不會、不理解,但絕對不能欠缺發問的正確態度」,如下分享3項我認為提問者該具備的態度:


1.找對問題核心的keyman,以幫助效率解決問題

問問題要找對對象,而非亂槍打鳥地詢問;當要問一個問題的時候,可以試著先思考這個問題所屬的權責負責人或擁有核心知識的人是誰?好比說要問採購流程問題,理論上不會打電話去資訊部門詢問;要問公司福利,不會寄信去生產管理部門。誰才是你要問的問題keyman,這個議題對提問者無疑是在發問前應該自己先想清楚的事,如此才能幫助你找到對的人盡快解決問題。

2.釐清自己要問的問題重點,擬定問題清單,以利溝通更加順暢。


分享一段實際發生在我工作上的對話:

提問者:「您好!我有點事想請教你。」

我:「請問是什麼事情呢?」

提問者:「啊!…..我想想喔,我忘記了.....」接著,電話那頭閒置了快一分鐘之久都沒任何回應。

我挨著電話,心中的OS是:「既然是已經想好要問的問題,怎麼還會忘記呢?撥電話前應該要先明白自己要找誰和討論什麼事吧?如果怕自己忘記,可以先寫下來啊」。

當然,我也大可直接說:「那你回去想想,想到再談就好!」不過,我遇上的對方,是他明明想不起來又不肯放棄地硬要在那個當下逼自己想起,於是,他就開始說些無關緊要的閒聊來拖延時間。

我不否定在工作間偶爾聊聊天作為調劑,但是,我想每個人似乎都有屬於自己的工作模式和休息模式,請不要隨意地將兩者混為一談,浪費彼此的時間。

我覺得身為一個優質的提問者不妨把自己的問題條列紀錄下來(如果真怕忘記,可以寫在紙上,簡單條列即可),並用有邏輯的表述方式和對方陳述。例如:一開始就可以告訴對方總共有幾個議題要問或討論,以幫助對方掌握談話的重點和進度。


3.針對問題先嘗試自己找答案,別一開始就急著向外求援。

我覺得問別人問題,理當應該要先自己做功課,先試著自己解決問題,並思考問題本身和蒐集相關資料,這樣的過程不就是培養獨當一面的必經之路嗎?雖然,有人可能會覺得直接去問會的人就可以省下許多時間,更有效率!我不反對此點,但我覺得不要放棄自己能夠釐清問題點所在的機會,我相信即便要直接與理解問題的人討論某事,也會因為深入摸索過,而問出更有深度與厚度的關鍵議題,解決潛藏而沒被發現的問題。

懂得問問題的人,才是真正有遠見的人,正因為深入問題,所以解決屬於大家的課題。

我一直覺得問問題是一種態度,就像開會討論,事前準備或閱讀相關資料再出席是一種習慣,學生也不該習題全部沒算就等著老師給答案。

問題是人類成長歷程的累積,每個人都曾問過愚蠢的疑問,但那些問題並不可笑,可笑的是反覆問著自己也沒認真思考的事,很多事別人可以幫忙,但思考這件事的確很困難假借他人之手。

提問者面對發問者的態度也會因為問問題的誠意而有所不同!《禮記.學記》曾言:「善待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如果提問的當事人本身就事不關己的樣子,又怎麼期待別人為你的問題視如己出呢?

學習問問題的技巧,是培養一個人深度的根本,我們不能對於提問這件事毫不負責,因為我們打從接觸這個世界以來,就是藉著「問」來理解這個世界!「為什麼會下雨?」、「為什麼太陽一定是從東邊出來?」、「為什麼黑洞會生成?」

我們被賦予問為什麼的權利,也能夠適度懷疑這個世界的客觀性,但請不要忘了我們對於這些提問也有應盡的義務,我們該努力去完整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活在別人建構給我們的地方。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