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o
kyo

back to basics 🌱 blog.kyomind.tw

Q1學習計畫,盤中檢討與修正

時光飛逝,距計畫提出已近4週,2020第一季至今也過了一半,意謂今年已經過了八分之一。什麼!不是很想面對。

為什麼需要盤中檢討?

原先的打算是等到Q1結束後再發一篇review,但後來想想這不太符合現實。只要開始進行,就會發現最初的預期和現實有所落差,或事情本身有了變化。無論如何,期間的檢討與修正實屬必要。

主要的作用在於彌補落差、適度調整方向。當然,如果是實踐力道的不足,也應該要所有反省。

好,廢話不多說,先看一下目前的數據。

學習記錄與說明

1/1-2/16,有學習記錄的類別時數圓餅圖

數據統計至2/16為止,共45小時34分,各類別所佔時間如圖所示。

其中「程式」就是原文裡的「Python與其他」,內涵相同,基於敘事方便以後簡稱程式即可。反正就是指所有和程式相關的學習,但不含前端,因為前端已經獨立出來。

「其他」則是非屬Q1計畫的6大類範圍——比如出於好奇而看完的「社群力」線上課程——但性質上仍為學習(請見原文對學習的定義)。

47天完成這樣的時數,平均1天還不到1小時,進度上略為落後,但尚稱及格。比較值得注意的還是調整部分,以下依類別闡述。


各類別檢討與修正

一、前端:5小時45分/30→25小時

書依舊未打開,課程推進至Bootstrap章節,工作上則是過年後幾乎都在寫前端。

課程我覺得還算不錯,但即使只到jQuery,也可以先跳著看。總的來說這部分問題不大,就是材料的消化略慢。

前端熟悉度增加,最顯著的差別就是看到網站介面(主要指配色)不合自己的意就忍不住想要動手去調整它的CSS樣式,重新取回網頁呈現方式的部分主控權。以後有機會可以介紹一下。

調整:因工作已投入相當時間,時數降為25小時。
二、閱讀:3小時49分/12→15小時

已完成5本中的3本,其中1本看到1/3直接放棄。我發現當初的想法有一個很大的偏差,那就是還不夠重視閱讀的價值。

當我開始看Cal Newport的《深度數位大掃除》後,再次重新確認,閱讀才是這個被網路與社交平台無限制剝奪自主權的年代,最大的救贖。而且便宜。

調整:時數增加為15小時,希望可以讀完10本。
三、Python以及其他→程式:9小時31分/12→20小時

近期學習方向和當初預期的有相當落差,要大幅調整。本季會著重在Web後端(Django)與API部分,以便和前端進行串接。

調整:Deep Dive和機器學習都先中止,只留API,另撥出時間學習Django(Python最廣為商用的網頁框架,自行架站也是很方便的選擇)。
四、英文:0/10小時

毫無進度,慚愧。

為了增加現實中的反饋,3月底報了口說班,每星期五晚上上課,為期3個月。希望有了環境後會強化學習的動力。

且如此一來,看線上課程部分就有「預作準備」的真實感,畢竟接下來就要派上用場。

調整:無。
五、聲音表達:0/12小時→取消

和英文一樣毫無進度,不同的是它將在本季被暫時捨棄。

想想一季規劃6項(類別)未免略嫌貪心,3-5項應該比較合理,且學習太紛雜往往有顧此失彼之感。

調整:取消。
六、寫作:16小時51分/24→30小時

才過一半就用掉2/3,只好把時數往上調。

比較大的變動是主力寫作平台從Medium移至Matters,臉書短文則完全放棄,因為太容易受到「影響」。

本來說不提材料的,因為之前看的多是一些流量取向的寫作書,令人厭煩(不一定不好,就是興趣不大);而純論寫作的,又講得太含蓄、偏心法,難以臨摹、套用。

但最近入手的這系列就滿值得推薦,目前只看完《作文七巧》前2部分:直敘與倒敘,便覺得相當精彩。要理論有理論,要實例有實例,不愧為大師之作。

附帶一提,我個人很喜歡新版的系列封面配色、構圖,賞心悅目,頗有幾何之美。

調整:上調時數、新增學習教材。

小結

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調整以後心情踏實些,減少了幾分因不切實際期待而產生的焦慮感。

Keep going.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