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ejerk
krejerk

https://www.douban.com/people/krejerk/

斯大林的小号手 | 西伯利亚红色爵士乐简史

 1946年,古拉格集中营迎来了一名特殊犯人。他叫Adolf Rosner,是一名爵士小号手。奥斯维辛和古拉格都曾让犯人组织文艺活动自娱自乐,但启用这样级别的乐手,恐怕还是头一次。

1933年竣工的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征用了12万古拉格犯人参与修建,当时就有“鼓号队”在工地上为劳工演奏。

Rosner的运气并非一直如此糟糕。作为一个叫“阿道夫”的犹太人,他两次逃脱纳粹的追捕;但作为一个曾被苏联领袖赞扬过的音乐家,如今却被秘密警察从遥远的乌克兰里沃夫城逮捕并押送至此(他本计划从乌克兰越境离开苏联)。

“今天他玩爵士,明天他就会出卖自己的国家!”

 苏联文化宣传部曾试图用这样的言论警告爵士乐手和爵士乐迷。但作为一种代表自由和觉醒的音乐形态,它却从未从苏联音乐版图中彻底消失,这是因为从斯大林到安德罗波夫,整个苏联都有点离不开爵士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联还没开始搞文化封锁,爵士乐在登陆欧洲之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苏联渗透。第一个把爵士乐带到苏联本土的是多才多艺的苏联舞蹈家兼诗人Valentin Parnakh,他花了7年的时间在欧洲各国游历,玩腻了就组了个乐团回老家,以自己的名流身份获取了苏联著名戏剧导演梅耶荷德信任,成功把爵士乐植入后者的某一出戏之中。

Valentin Parnakh

欧洲人都爱上了爵士乐,苏联也不例外,这个时期美国和英国的爵士音乐家甚至能顺利在苏联巡演一圈而不被当间谍赶出去。

数十年之后上台的苏共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是个文艺青年,他就喜欢Miles Davis,而且还看美国小说喝苏格兰威士忌,不过斯大林就差点意思,相比爵士乐,他还是更喜欢格鲁吉亚民歌。

但斯大林很识货,30年代他拿出经费组建了个两倍于通常体量的国家级爵士乐团,意在搞出苏联自己的爵士乐与美国进行文化对抗,这个举动与看了美国动画就开始搞苏联迪士尼非常相近。苏联动画已经被塑造成传奇,但当时官办的苏联爵士乐团却不太灵:爵士乐迷嫌改良得不正宗,民族主义者又觉得太“西方”。既然谁都不喜欢,乐队很快被“叫停”了。

几乎就在这一年,斯大林在一个华沙的剧院里观看了另一支爵士乐队的表演。或许因为这个乐队刚从外地迁至波兰,这天晚上剧院里空无一人,斯大林坐在被阴影遮盖的包厢之中,乐队压根没发现他。演出结束之后,斯大林让手下递上一张纸条赞扬了乐队的表演。

当时站在舞台中心的吹奏小号的,就是Adolf ‘Eddie’ Rosner。(“Eddie”为绰号)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阿姆斯特朗”

 1910年,Rosner出生在柏林,从小被视作小号天才,童年就加入韦恩特劳布的乐团,20岁时已经拥有自己的乐队。

 纳粹掌权之后,Rosner带着他的乐队离开了德国跑遍了欧洲,这个13人乐团足迹遍布比荷卢(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斯堪的纳维亚,去法国也是和舍瓦利耶同台。他们先后在比利时和波兰停留,最终他们决定把根据地放在华沙,这个时期,除了常驻在黄金俱乐部和Peterburgski俱乐部演出之外,Rosner也频繁带团在全欧巡演。旅行中Rosner的音乐吸引到的第一个大人物,是白俄罗斯共产党第一任主席波诺马连科。

 某次在明斯克的演出结束之后,一堆保镖裹挟着波诺马连科来到Rosner的化妆间。总书记亲自做出指示,命名这支乐队为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爵士乐团,也授予小号手Rosner以“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这时的Rosner刚满 24岁,留着霸道总裁的胡须,雇佣了全欧洲最好的乐手做伴奏,还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国出租车司机式的英语。在这次巡演中,途径意大利的Rosner碰到了首次访欧的年轻的Louis Armstrong,两个人短暂交流,惺惺相惜,还比拼了一把吹奏技巧,至此,“白种Armstrong”的名号也被流传开来(当然也有人把Louis Armstrong称作“黑种Eddie Rosner”,不过他自己的名声已经够响了)。

 令人遗憾的是,Armstrong一生未能前往苏联演出(唯一一次演出计划也因他抗议艾森豪威尔种族政策而流产),Rosner也没有得到造访美国的机会。这次碰面,成为两个年轻的艺术家一生中唯一一次接触。


被斯大林钦点之后,Rosner获得了国宝级艺术家的特权和演出机会。苏联政府专门为他在克里姆林宫对面安排了一套四间房的公寓,里边挂满了阿富汗挂毯,还放着一架昂贵的钢琴。

二战期间,他的乐队挂着“斯大林乐团”的名号,乘着乐队专属的卧铺列车,从亚美尼亚一路演到西伯利亚为战士们鼓劲。穿越枪林弹雨需要勇气和运气,随便一个披着骆驼伪装的敌人就能把战地舞台上的演奏者射个对穿。所以除了祖国的荣誉,Rosner还能获得极高收入——那时候,平均每个苏联工人一年能挣2000卢布,Rosner的收入是他们的50倍。

牢不可破的古拉格爵士联盟

 没有人能一直幸运,很快战争结束了。斯大林的文化政策出现180°大转弯,一夜之间,Rosner从主席的座上宾沦为叛国贼,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被要求监禁在古拉格群岛的集中营里。如我们开头所说,这位嗅觉向来敏锐的音乐家并没能在边境逃脱秘密警察的追捕。

946年,格伦·米勒主演的《太阳谷小夜曲》在苏联上映;因二战中苏联加入盟军,当局略放松文化控制,选出这部不痛不痒的歌舞片,不料片中音乐激起年轻人对西方的向往,他们开始偷偷收听“自由欧洲”等电台,很多人将这部电影视作现代苏联爵士乐的启蒙

1946年,相距Rosner举家迁至华沙不过10多年,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白色Armstrong”已经吸纳了足够数量的粉丝,这个数目庞大的粉丝集团里,就包括他进入古拉格集中营时的指挥官——后者曾在鄂木斯克市看过Rosner的演出,之后一直念念不忘。这一次,他终于可以为偶像做点什么——或者,其实是为他自己。

他下达了一项指令:允许Rosner不用参与劳作,可以保留自己的乐器,他的目的是让后者在整个集中营内挑选可造之材,组成一支新乐队。

▲ 一支正在排练的古拉格乐团

Rosner找回了几个和他一起被关押在此的伴奏乐手,同时甄选了另外一些犯人进行培训。有时候,他们甚至需要自己制造乐器。很快Rosner的新乐队又开始新一轮巡演,这一次他们的足迹遍布古拉格,尽管观众只有集中营看守、官员和其他正在劳作的犯人。

 斯大林去世的第二年,Rosner终于重获自由。此时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已经形成稳定的地下爵士圈子,风格也日趋全面,但Rosner并未加入进去。他拉起一个64人的庞大Swing乐团,依然走地上路线,依靠自己过去的传奇经历和声望,这支乐队又在苏联大火了一把。

 但数年牢狱生活对于一个少年天才而言打击是毁灭性的。Rosner再也没有过去那样的热情和创造力,很快,生活在苏联只能给他带来痛苦。他选择离开苏联回到自己的柏林老家。1976年,曾经的“人民爵士艺术家”、Louis Armstrong仅见过一次的好朋友,苏联爵士乐传道士Adolf ‘Eddie’ Rosner,死于贫困和疾病。

(老文搬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