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湯』通常華而不實,“勵志感”壽命堪比蜉蝣。 『現形』通常省思真實,“牴觸感”是不討喜的對。 人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優劣無差別
雖然, 我不太欣賞人拍亦拍,但我一定會“回顧”;去你“家”看看,看看有什麼“好料”?以致我還是會不免俗的回拍。
可!這有違我的“價值觀”。
所以,我會根據你出的“菜”給予拍數,而制式5拍,不合情也不合理。
這樣一個環境,創作只會往下不會往上。 這樣對一個創作者只有“益處”少了“好處”;因為人人都是5拍,你根本搞不清楚你這一次寫的是“有多好”?
利益也是創作動力之一,但不能是唯一,當成人的唯一,一切的行為就會變得“純粹”。 唯利主義者,心根本不在創作,也不管創作是好是壞。
都是“和諧”的五拍和回拍,這是相互間的“溺愛”。 這和信仰一樣,概括式的支持。 我批佛表面不甩,卻是用佛的精神在寫作。 【人應該信佛,而不應該拜佛。】 這是佛的精神“空”與“無”;萬相皆無相,無相化無窮相。 別讓祂成為你心中最大的羈絆。

人常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為麼? 因為總有那麼一個或“一群人”供你“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