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書維
顧書維

前社區主任,曾留學英倫,主修國際關係,現於國際顧問公司任職,寫文章以自娛娛人。電郵:kooshuwai@gmail.com

食相難看

在現今三司十三局中,要找個正正常常讓香港人順眼的官員,眾所周知,一個也沒有,這是香港的悲歌;如果再要在當中,挑出食相最難看,非楊潤雄莫屬。

楊潤雄會計師出身,以差不多30歲之齡考入政務職系,自然感到輸在起跑線上的壓力。因此2012年離開公務員體系、加入問責班子後,馬上全面貫徹「奴才式示忠」路線。過去一年尤其過份,時常赤膊上陣,以「取消資格」恐嚇教師、校長不在話下,再在歷史科考題上大造文章,開啟港版文革批鬥之風,更是醜陋無比,如今連一個簡簡單單的父親節,也視為示忠的舞台,在Facebook上發文表示「雖然這是西方傳來的節日,但中國人社會同樣重視百行孝為先」云云,透過將節日劃分中西,以推廣中國式孝道為名,拍馬屁為實。

不難想像,在楊潤雄眼中的「孝」,就是愚孝:不理父親犯了何事,甚至對兒女百般打罵,總之就該子為父隱,忍氣吞聲,不可以向父親設訴半句,更加不可對外求救;以他膚淺的理解,現今的年輕抗爭者的種種行為,自然是「不孝」。孝道,抽離來說當然不成問題,但說穿了,還是要回到人與人之間的基本尊重,無論是陌生人、朋友、抑或是親人,無一例外。然而,如果任何一方超越這條界線,尊重又從何以來?這也是以「父母官」心態治港的林鄭班子以及北京思維,從根本上無法正確解讀以及處理香港問題的原因之一。只是一味強調「有國才有家」的觀念,大石砸死蟹,而不尊重獨立個體的自由意志,只懂有權有盡,以強權打壓,卻期待香港人可以尊重「一國」,甚至來個二次回歸,無疑是妙想天開。

楊潤雄帖文中其中一個標籤(#),是出自《孟子.梁惠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指撫養自己孩子時也不應該忘記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由楊潤雄說出來,尤其諷刺。他掌管教育政策,子女卻先就讀國際學校,再去澳洲接受大學教育,完美演繹何謂以腳對香港教育投下不信任一票。再者,楊潤雄對於香港孩子,毫不客氣,叫學校報警處理不合作學校,又是拉又是鎖,這是哪碼子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又如何可運於掌?他另一個標籤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楊潤雄會如此對待自己的子女嗎?

他兩名遠在澳洲讀書的子女,是幸運的,至少可以擺脫這種對孝道的曲解到達病態程度的父親。苦了的,卻是萬千個仍在香港教育制度下掙扎求存、覺得前路暗淡的學子,以及終日提心吊膽的老師及校長。

說穿了,楊潤雄的重點,從來不是孝道,也不是什麼教育,學生的生與死,與他何干?「整頓」教育界的戰績,只是為了幫助自己繼續上位,與聶德權、邱騰華來個三人混戰,爭奪政務司司長一職,甚至劍指特首寶座。上位的野心,官場不少人都有,但將上位的階梯建築在學生的福祉之上,卻不是人人做到,楊潤雄食相難看,毫無陰德,既不配掌管教育局,也不配成為香港官員,自然更不配為香港人。

聽到有人懷緬殖民年代,一些建制派支持者、或是華春瑩之流的大媽就會跳出來,力數英國管治的不是,或者問哪位港督是民選產生。沒有人會否認殖民主義醜陋的本質,但英國人畢竟深諳管治之術,吸納的人才或是上位的華人精英,都是八面玲瓏、處事得體、絕不會予人面目可憎的感覺(當然凡事都有例外,那個叫譚惠珠),但九七過後,尤其近年落力大跳忠字舞的一群奴才,卻是食相難看之極,香港人見到都不禁反胃,哪裡有絲毫社會代表性?他們存在的唯一作用,就是成為反面教材,讓下一代見到後自我鞭策,提醒自己長大後不會成為這種討厭的大人。這個分別,華春瑩之流明白了嗎?

話說回頭,按照楊潤雄食相退化的速度,距離下次見到他穿著中山裝在政府總部出入的日子,還會遠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