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无
方无

計算機專業在讀學生,女權主義者,關心文化多樣性保護,人權議題,以及2047倒計時下的香港

家庭冲印升级:从黑白负片到彩色反转片

从铜锣湾到中环,再到湾仔,换了几家冲印店以后,发现香港街头的冲印店配置基本相同,都是一台C41自动冲洗的机器。

因此彩色负片可以即日取片,而黑白和彩色反转片就要等待一周。

问了两家店,彩色反转片都是送到柴湾去洗(那里的Color Six有吊挂式冲洗机)。黑白如果不是手冲,估计也是送到柴湾。因此在香港,一般来说冲印成本最低的黑白负片便和成本最高彩色反转片一样收费($60 in Color Six),而彩色负片倒是最经济快速了($26 in Color Six)。

因为黑白不能当日冲洗,我们一开始就配备上了柯达D76的全套。而后才知道彩色胶片在温控上要求更加严格,又因立等可取的方便之故,迟迟没有升级的动力。

用120相机拍的135黑白胶卷

直到反转片的高昂价格(~$85 in 中环/铜锣湾)和漫长等待(一周)把我们逼疯。

灯板上的光透过半透明的底片,拍不出来的感觉

再是想到中画幅的胶卷没法自己扫描,不如直接拍反转片自娱自乐。于是着手安排起了E6工艺。

反转片直接呈现正像,色彩明艳、颗粒细腻,但曝光宽容度小,在产的只有ISO 50或100的低速底片,选择很少,价格更贵。不过通过观片器看反转片和显示器或者相纸上的观片感受颇有殊异,值得一试。

冲洗反转片需要两次显影:

第一次(首显)是像洗负片那样还原被曝光的卤化银(潜影)。但不同于C41(彩色负片)工艺,显影液并不与染料耦合剂结合。如果随后定影,将会得到黑白负像。

第二次(彩显)要在显影前使用反转液浸泡胶片,使得在拍摄中未被曝光的卤化银能够在接触到彩色显影液后显影。彩显之后胶片上出现彩色正像。染料形成的具体过程如下:

在每个乳剂层中,彩色耦合体以极细小的油滴状分散在卤化银晶体周围。当显影剂到达感光银颗粒,显影剂被提供了卤化银电荷后被氧化。被氧化的显影剂结合偶合体分子后形成一个彩色染料。在接下来的冲洗过程中,银将被移除,在原来的胶片颗粒的位置上仅留下彩色染料。

—— Kodak《电影制作指南

虽然E6步骤比较多,但实践起来无非也就往显影罐里倒药、搅拌、换药。主要是显影环节对温度敏感,药液需要保持在38度。因此在家冲印的朋友们多用低温慢煮棒(sous vide舒肥)控温。

插在水箱上的低温慢煮棒

这慢煮棒本来是烹饪牛排用的。通过水浴加热,让牛排内外达到预定的基础熟度,再上锅热油快煎,据说就能外焦里嫩。(因为药水迟迟不到货,我也尝试了两回,味道的确不错XD)

除了类似于热得快的加热金属棒和测温传感器以外,它里面还有驱动扇叶旋转的马达,保持水的流动,另外温控芯片会根据反馈调节通过金属棒的电流,而不只是控制通断,从而使得整箱水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

药水合影

至于药水,比较了一番以后还是从国内买了店主自制版,算了一下洗上两三卷就能回本。

显影罐也一并升级到了支持120的双芯尺寸,并且配上了自动搅拌器。虽然外观有点蒸汽朋克,用起来真的解放双手。

新的显影罐和搅拌器

最终结果相当满意。美中不足的是有点偏蓝,并且中间的几张隐约有横向条纹,怀疑是显影不足或搅拌不够。

6x9的Fuji Velvia 50在观片器上的效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