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a the Prophet
Lucia the Prophet

Vocus 創作者 蓋一平凡的8年級女子 • 兩貓之母 • 社會科學領域博士生 • 收容所長期志工 • 什麼心得都寫得出來的寫心得魔人。我用書寫記錄生活,你用文字閱讀我。

收容所冷知識—入門Q&A

必須說在我實際進到現場服務之前,也對收容所的情況並不是很了解,對收容機構的概念相當於一般民眾的程度,對收容所的整體印象還是偏負面的,之後隨著服務時間的累積,才漸漸對現況有越來越多了解。

以下用個人現場服務經驗及對相關知識的了解,用問答的方式進行說明:

Q1. 零撲殺就是零安樂死嗎? Ans: 不一樣 ,兩者是不同的概念。所謂零撲殺是廢除過去的「十二夜」——超過12日無人認領之流浪動物得撲殺之辦法,但仍保留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得進行「人道處理」的規定,如遇重大傷病等情況還是允許斟酌執行安樂死

Q2. 進入收容所就只能等死嗎? Ans:要解釋這一點要從狗的個體特性講起,大家可以想像成四個分類的象限,一條線的兩端分別是親人不親人;另一條的兩端則是親狗不親狗,有時間再放圖示上來應該會更好理解,總之就是把收容所裡的流浪狗分為四種群體:

  1. 親人親狗
  2. 以我服務的收容所為例,親人親狗的流浪狗其實過得算是不錯的,甚至有機會勝過一些沒有得到適當照顧的家犬,可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活品質。這樣的狗大多生活在認養區,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一定會滿足之外,大多有室友陪伴(感情好的前提下)、每週志工會遛會訓練,生病或受傷也可以獲得比較即時的治療(志工會回報狀況給員工),同時也更有機會被民眾認養。
  3. 親人不親狗
  4. 親人不親狗的生活條件次之,為維護其他狗的安全,不可能將牠們放在認養區與其他狗同籠,當然認養區也沒有空間單獨放置,所以活動空間和活動機會都會大幅下降。
  5. 親狗不親人
  6. 不親人也不親狗
  7. 至於3和4兩種不親人的類型,攻擊性太強的會單獨關籠,其餘的大多會透過媒合(將比較能接受彼此的狗住一間),然而在爆量的情況下有時候無可避免的必須要用折衷的方案去調配,畢竟滿足所有狗需求的完美配置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可以想像這些狗三不五時就會爆發衝突,就算不致命也會造成精神上的緊迫(不管什麼動物,緊迫都是很危害健康的),且環境擁擠潮濕(因為狗多就需要常常清掃),這些狗幾乎是沒有機會被認養的。 當然,裡面可能也有一些經過長期接觸願意親近人的狗,但因為沒有多餘的空間去區隔出來,導致親訓上的困難。(其他都不親人,要怎麼確定人員的安全?)所以基本上僅少數能透過篩及測試,轉移到認養區進行更密集的親訓。

綜合前述,其實對認養區的狗而言,牠們過的並不差,有的甚至對自己的籠位和志工有很強烈的歸屬感,志工們的努力體現在這裡,但對於那些居住在大狗舍又難以親訓、並且無法回置的狗來說,牠們或許距離等待死亡只有一線之隔吧。至於貓的處境,因為沒有像狗那麼複雜,數量也沒有那麼多,生活品質也並不太差,所以這邊就不多做說明。

Q3. 收容所到處抓貓狗是在衝業績嗎? Ans:就像前面提到的,收容量已經嚴重超標了,應該沒有人會想要增加自己工作量吧?那為什麼還要一直抓?事實上是因為法律規定,就算已經超量,接獲急難救助、危害公共安全、動保案件還是必須去抓喔。

Q4. 領養代替購買和TNR雙管齊下難道不能緩解收容所爆滿的困境嗎? Ans:以現況來說,幾乎每天都會有依規定捕抓的流浪狗入所,一天約莫5~10隻左右,偶爾也會突然暴增,但要說一年內能夠送出幾隻的話,我想應該20都不到,即使是認養區流動率也非常低。再來TNR的部分,其實很現實的是就算回置了,一旦流動到管制區或是被民眾通報,還是會被補抓回流至收容所,這樣一來一往的,事實上根本沒有太大的效果。

要從源頭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是一段很長的路,政府與民間的共識與合作是必要的,執行高強度的TNR也是必要的(區域群體結紮率達到70%以上才可能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總而言之 先從源頭進行總量的管制才有收容品質的提升,也才會有認養率的提升。

在動保之路上,人們該做的從來不是同仇敵愾,而是一起集思廣益,設法解決問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