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碎
蛋碎

關注政治發展、社會生態!坚若磐石地與台灣人民🇺🇦站在一起!

認真回應一下“射手媽咪婷婷”

剛剛看到射手媽咪婷婷所寫的《沒民主及言論自由並不可恥,但不懂裝懂又愛批評才是可笑》,感慨良多啊,因為差不多十年前在豆瓣的台灣相關組群就能看到台灣網友很多相似的論調和情緒。有時我也在想,全球化時代跨群體之間的交流意味著什麼,互聯網的公共空間,究竟是人們交流與合作的促進者,還是博弈和競爭的新領域。


大家都知道在這個平台最熱門的一直都是時事及政治議題,原因無他,因為中國人非常多,為何中國人很多?因為這個平台得以讓平常沒有言論自由的中國人們暢所欲言,即使翻牆也在所不惜,這是一種壓抑之後的解放,在這裡的發言不會被中共追訴責任也不會被請去喝茶。

按大陸人在華語世界裡的人口比重,這裡的大陸人我自己感覺並不多。港澳台新馬,華語人口加起來恐怕不足5000萬吧。中國互聯網2019年網民就有8.3億(1)。從Matters上的發言和創作觀察上來看,這裡大陸網友的數量應該還遠遠達不到其在華語人口中所佔的比例。

當然任何群體中的個人,都有對喪失“話語主導權”的焦慮,這個很正常啦。研究表明人們通常也傾向於高估意見和自己相同的人的數量。當遭遇觀點立場與自己相異的人時,經常也會將其病態化。

我個人看法,Matters沒有那麼大的魅力,更多是人們翻牆的副產物,而不是人們翻牆的原因。人們翻牆有各自的需求在裡面,Matters存在與否,對翻牆人口的數量感覺影響有限。

至於壓抑之後的解放感,不是說完全沒有,但是個人觀察的經驗是這種感覺體驗偏短期。基本上和有牆外經歷的人交流都會發現類似的表達,比如“起初感覺很新鮮,之後就開始覺得bala bala”。支持長期活躍往往還是依賴其它因素,比如政治競爭和政治參與的氛圍與壓力,自身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和影響等等。

就筆者自己而言,無論身處牆內還是牆外時候,自己作為學生時往往在參與公共方面更加積極,開始上班工作以後則這種活動就減少乃至停止。

但說來也好笑,某些沒有民主及言論自由國家的人們卻存在著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嚮往民主自由,一方面卻又可以講出100個民主不完美的地方及缺點,甚至評論民主投票甚至罷免都是失敗或是可笑,這就像是吃不到葡萄卻又說葡萄酸的心理,明明連吃葡萄的機會都沒有,卻站在優越的制高點對別的國家指指點點,但真正回歸到自己國內卻又像縮頭烏龜一樣事事戰戰兢兢,唯有透過網路匿名再加上VPN才能保護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失敗及可笑吧!

這種現象其實蠻好理解的,因為牆外有政治競爭、政治參與和政治動員的需求。牆外的公共討論會影響政治和政策,進而影響不同行為者的利益。這個也不是台灣獨有,但是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的影響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議題,而在歐洲甚至美國這個議題影響力都沒有它在台灣、香港這麼大,所以吸引的公共討論也就有限。那些願意翻牆發表言論的人,與其說他們是雙重標準,不如說他們的政治感很敏銳,能察覺到擁有廣泛政治參與和政治競爭的政體與社會其互動邏輯的不同之處。決定人們參與或者不參與政治討論的關鍵還是現實利益的需要。

大陸的官方如果不能做到在各個群體之間平衡利益關係和利益分配,一樣也會面臨很大的政治參與的壓力,甚至比民主政體還要大。我個人是很難想像當前大陸的民眾能容忍一個政府治下出現200萬例新冠肺炎確診這種事,或者官員在當前的死亡率下說出“群體免疫”這種論調。武漢和湖北的官員在疫情期間的公關效果不佳,收到的政治後果都是立即的,連罷免程序都省了。很多事我不是說完全和自我保護的動機無關,而是說這種考量其實不是主要因素。如果真的確實有需要,很多大陸人在採取集體行動時甚至會故意實名化,以便贏得更多的信任、支持和援助。

最奇妙的事情就是自己根本沒來過台灣,卻透過自己狹隘卻自以為寬廣的網路文章就好像自己身處在台灣一樣,好像對台灣的內政及政治人物了解透徹,甚至是各縣市的市政都講得好像自己是當地的市民一樣,用自己幻想中的市民角度來批評台灣正港當地人講得不對,真的匪夷所思也讚嘆臉皮其深厚。

全球化時代都是這樣,類似“台灣人對大陸無知”的各種論調也經常出現在牆內。個人觀察,只不過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政治影響很敏感,所以看到大陸人討論台灣政治會有被干預的焦慮情緒。事實上多數資訊的傳播和討論,都是與當地實際相去甚遠,各說各話也都有各自自身的訴求、考慮和情緒在裡面。

那種幻想自己是某地市民的情緒,其實和之前經常被討論的“世界公民意識“,也是很相似的。如果仔細檢視牆內的互聯網輿論,台灣應該也不是唯一被拿來討論的地方,也不一定經常被討論,牆內大陸人的國際政治討論恐怕更關注美國吧,如果在大陸以外的互聯網輿論,台灣受到的關注度恐怕更低,而美國政治在哪都是被相當程度關注的。在牆外華語世界,也有很多討論世界各地政治的言論。

說到底還被不被關注和討論,還是看網民自身的需求,和被關注者的影響力和影響範圍。如果台灣做到像美國那樣家大業大,不被整天關注和討論也很難。如果台灣在Matters這裡被特別多的討論,大概和Matters本身的用戶結構和產品定位有關。就我自己所看到的,Matters上港台網友對大陸的討論,並不比大陸網友對港台的討論少,姿態和方式也經常很相似。

對台灣人而言,我們日常生活的重點從來不是中共及中國,但中國卻有許多人天天關注台灣,關注沒有不行,但台灣人最不能忍受你們根本不了解還裝懂,台灣人不管政黨傾向如何都不甘你們的事,就像我們會去管美國民眾傾向哪個政黨嗎?完全就是吃飽太閒才會做的事吧!
奉勸這些無時無刻都想干涉他國內政的人,應該多培養一點個人專業及興趣,如果有餘裕還是多做點運動排解壓力,不要一直把垃圾往台灣倒,謝謝大家。

大陸人的日常生活重點更不是台灣了,個人的觀察是大陸人在生活中彼此之間聊到台灣的機率實在太低。大概Matters上台灣網友的比例比較高,所以這裡台灣容易成為話題。確實牆外的華語人口中,台灣人的佔比和影響力都會比較大。大陸的新聞中出現台灣相關內容的比例,比在台灣看到大陸新聞的比例低太多了。

但是台灣之於大陸也確實不像其它境外地區。雖然台灣朋友可能對自己腳下的土地主權歸屬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你的想法只是你的想法,你可以主張自己的想法”至高無上“、”理所當然“、”普世真理“,但這恐怕不會改變別人有和你不一樣想法的狀況。對於很多大陸人來說,台灣人的政治認同並非與他們無關的事。事實上這事對於兩岸關係也確實影響很大。如果你希望改變別人的想法,說別人”吃飽太閒“、”干涉他國內政“、”把垃圾往台灣倒“恐怕不會奏效。如果你不希望改變別人的想法,那你可能要調整一下你對他人行為的預期了。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