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
雨林

察看世界 內觀心性 閱讀社會 書寫自由

由取悅、失去到遇見

書寫情緒,從沒奢求同情;閱讀情緒,正是療傷之法。漸漸,我們都可以學會照看情緒、發見自己...

曾幾何時,我懼怕照鏡,更害怕讓別人發現我在照鏡,尤其是我媽媽,因為我害怕她責罵我「發姣」!

我是家中長女,為了方便照顧,媽媽從小就將我當男生照顧,直到小學五年級,我的頭髮都不會長過耳朵,束短髮的我,自然被認定沒有照鏡的必要!到中學時,照鏡是照顧自己衣衫必須的步驟,卻會換來「發姣」的一句回應!大概因為是家中長女,媽媽待我相比弟妹冷漠,加上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我早已習慣了媽媽的冷待。

或許一個五口之家真的有數不清的家務,加上弟妹比我小三歲和九歲,媽媽的眉頭總是繃緊,或常因小事大發雷霆。回想那正直青春期的我,在面對龐大的學業壓力時,媽媽卻隨時會大吵大鬧,於是我的回應就只是順從指示!洗碗、抺地和幫忙照料弟妹的家課,不但是我成長中對家庭必要的「貢獻」,更是換來我跟媽媽平靜關係的條件。當然,偶爾窺視到媽媽在我落力完成家務後變得歡容的臉龐,那份滿足倒叫人可以喘息一晚。久而久之,這種順從指示變成「取悅」媽媽的方法,我也認定「取悅」就是孝順!

我絕不是千依百順的女子。在不知是「取悅」還是「孝順」的過程中,原來我已一次又一次傷害自己。我會一邊逼迫自己接受媽媽的指令,一邊卻偷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借做功課之名與同學通宵達旦閒聊談心更是常事,當然「取悅」媽媽包括優秀的學業成績、令人欣賞的事業成就,彷彿我完成的那一切都會令我窺視到媽媽在我落力過後變得歡容的臉龐,當然我也一直期盼賜予卻一直落空的稱讚。

這一連串不知是「孝順」還是「取悅」功夫,沒改變她對我的冷漠,也沒有為我倆帶來對等的關係。更可怕的是,我愈是「取悅」她,她就愈覺得我對家人的貢獻不足,不論是時間、金錢還是心力…… 當我愈有財政能力,我倆的關係就愈見惡劣,而我的「孝順」也令我懷疑自己的能力,我的「取悅」令我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隱隱然,我明白我快要因為「孝順」她而崩潰,直到我發現我的「取悅」無法改變她其實一直偏心弟弟的事實!

及後家中遭逢巨變,她一直視如寶貝的弟弟因財政問題離家出走,我也因沒有「取悅」媽媽為弟弟解圍而被埋怨。這對我成了如打進深淵般致命的傷害,我在「不孝義」之名的深淵中來來回回,我一邊想盡方法尋回可得到媽媽重新「看見」我的轉機,同時又進一步唾棄那早已看不清面容的「我」,我只想媽媽聽見我的解釋得到媽媽的認同被媽媽好好的愛我...... 就這樣, 我倒下了。

跟天下的兒女一樣,對於父母,我一直有著自然而然的愛,我不會因為媽媽的冷漠而心生憎恨,更何況我也見到她被深愛的弟弟傷害......

赫然,我發現媽媽對弟弟的偏愛不也就是一種「取悅」嗎?

我鼓起勇氣將內心的感受坦誠告訴媽媽,我愛她,想她開心,於是「取悅」她, 直到那無法承受的「取悅」,將一切都壓垮。不斷的「取悅」讓大家都失去了自我,最終也讓我們各人都活在自責與否定當中。我倆都在承受由「取悅」到失去的痛苦。

放棄「取悅」媽媽,沒有將我倆關係打碎。

我放棄「取悅」,學習坦誠表達,讓我重新遇上早已瑟縮一角的「我」,那個不敢照鏡的「我」,那個要一步一步學習觀照自己的「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