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高考
昨天高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突然爆炸的“安瓶”,是美丽又沉默的危险 | 评论练习#2

开始学习写评论——如有谬误,欢迎斧正。如有感想,欢迎评论。

安瓿(bù)瓶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9月12日,微博用户@ 京城第一母老虎 上传了自己手指被炸裂的安瓿瓶割伤的照片,并表示桌面上的安瓿瓶“四个炸了三个”。许多网友回应自己曾使用的相同产品“经常炸”、“放久了就会炸”、“用一次炸一次”。人们熟悉的护肤产品鲜少以这种方式进入公众的视野,但显然这一次暴露的不是单个产品的质量问题,而是时刻潜伏在每一位消费者身边的危险。


安瓿瓶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小型玻璃容器,瓶身粗、颈口细,顶端由高温熔封。在护肤品行业中,安瓿瓶主要用以封装浓缩精华液,其容量在30毫升到45毫升之间,有些容量更小的只有1至2毫升。用安瓿瓶封装的精华产品往往被简称作“安瓶”,即便后来有些产商将包装更换为塑料或者胶囊包装,“安瓶”这个名字仍然在被继续使用,甚至已经成为多数护肤品牌的官方产品名称。

玻璃“安瓶”包装的出现,来自于一些面部精华产品对密封性、温度和光照的严格要求。小体积容器可以保证消费者一次性全部使用,避免了产品整体氧化或污染的风险。如今许多耳熟能详的产品依然沿用着玻璃安瓿瓶包装,如西班牙MD(MartiDerm)、TJE377美白原液、isdin怡思丁等。

图片来自网络

以西班牙MD为例,“安瓶”虽然价格昂贵,但由于其美白保湿提亮等功效显著,获得了广大买家的认可,那么在包装质量方面,经营者是否也能与消费者更加接近呢?可以想象到,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玻璃材质一般比塑料包装更“有分量”,而且安瓿瓶本身在医疗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因此玻璃“安瓶”产品会带给消费者一种高端、安全、高效的使用体验。

而在早些时候,玻璃“安瓶”的开启完全依靠使用者手动掰断,但这种方式相当不便,因此有些品牌设计了专门的开瓶器,本质上也是将瓶身折成两半。据消费者反映,开启了包装质量差的“安瓶”后,会露出粗糙的断口,十分危险。而且有些玻璃碎渣会落进精华液中,使用时稍有不慎就会损伤面部。

如今,可能有足够安全的开启“安瓶”的方法,但就算是专业医生和护士,都有可能被装着药液的安瓿瓶意外割伤手,更何况普通消费者呢?《消费者保护法》第七条提到:“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同时,第四十条也提到,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然而,消费者难以就“安瓶爆炸”问题向商家问责。首先是取证困难,玻璃“安瓶”是易碎物品,使用者极有可能不留意将其摔碎,而无法证明是因产品自身爆炸而破碎。其次,即便玻璃碎渣有伤人风险,总归是在皮肤上留下细小创口,这是使用任何玻璃商品都有可能遭遇的问题,索赔的理由并不够充分。

此外,有些网友判断,玻璃“安瓶”爆炸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瓶内物质分解产生气体,导致“安瓶”内气压上升,一旦轻晃就会发生爆炸。无论实际情况如何,经常性爆炸的发生意味着玻璃“安瓶”始终是一个有安全隐患的商品。当前,有原来越多的塑料包装“安瓶”产品将安瓿瓶包装取代,不排除是出于降低成本和保障消费者安全的考虑,玻璃“安瓶”终将会被消费市场淘汰。


2021年9月16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