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一
函一

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Telegram:@kannami

我的???中国——两个现实,同一混乱

——持续至今的困惑。

新中国70华诞大型焰火晚会|深圳湾公园

从小到大,我对中国的认识一直是稳定的。大好河山,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大一点后,每次看十一国庆阅兵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对香港和台湾的认识,只觉得那里的人都被“境外势力”洗脑了,天天吵着独立,都是港独台独。记得好像是在雨伞运动前后那会儿去了两趟香港,去买东西用普通话交流会收到鄙视(?)的眼神,还有不搭理。如果不是因为香港有亲戚在,我绝不会每年1~2次去一趟香港。对台湾的认识只有偶像剧和小学课本里一篇和日月潭相关的课文,都记不太清了。


我对政治时事不感兴趣,不如说身边的同学都对这些不感兴趣。男生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总是军事武器和特朗普就是个傻逼。除去和军事武器相关的部分,我也一样。对历史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再多一点就是死记硬背。有时历史老师会说几句“…西方小弟们都贴着美国屁股跑…大哥嘛!”,每次讲到这里全班都在大笑,大家都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大笑着,我也是其中一员。


上了中学, 共青团中央和 观察者网大概在17年左右进驻b站,这对我改变很大。我非常爱国,也很想入党。我刷了《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不知道有多少回,“…眼泪会冻住的”这一段看了好多回,写这篇文章前又去看了一遍(第一季第三集),还是泪目。它曾一度下架(记不太清了),后回到b站。现在共青团中央的视频也有用。在下架那段时间,好多人在说《那兔》触及了敏感,不会再回来了。


如果只说一二线城市,那么很少看到00后没有智能触屏机的,我在深圳长大,在广州上学,班里有平板的同学不在少数。中学期间,学校给国际部的学生人手一部iPad,大家可以干很多事,也会翻墙,看看有什么喜欢的youtuber,不过我估计大家都没怎么上,一个b站就够丰富了。我翻墙,就单是为了关注喜欢的画师,政治/时事方面,想都没想过。在生活富足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我,认为中国就是发达国家,尽管截止这篇文章完成前我没有出过一次国。


如果一定要说不好的地方,可能只有儿时记忆里治安糟糕,随时随地会被抢人抢包的关外-吧。


这是一个现实,我的现实。



不久后,我开始玩知乎,知乎上有趣的问答很多,玩得很开心。有一次看到一个方可成的回答,就关注了他,读了许多他的文章和回答,顺藤摸瓜找到了他在南方周末时期的文章和个人博客,还有公众号新闻实验室。后来发现他一篇知乎文章下有些“本文首发于端传媒”,然后找到了端的APP(那时大陆苹果商店有端的客户端,且阅读无需VPN),读了端的几篇开放阅读的文章和圆桌,当时还特别想读《疾病王国》,所以咬咬牙订阅了,这是我的第一次付费阅读。(方可成先生对我影响很大)


之后了解到很多(端有很多专题),最有冲击力的是“六四”,看到端的评论区有人在说六四,我对六四的了解只有历史书上一小段字中“境外势力”四个字,就去百度查,没查到什么,也不是很明白,才第一次用了谷歌,看了维基百科和YouTube上的一些视频。


查完的那一整周都不太好,之前我印象中的中国,和《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样的!品葱上的一篇文章也许可以阐述我的心情,有些不知所措。


后来读端和新闻实验室的newsletter,了解到“事实核查”。以前觉得“官方的一定是正确的,非官方的都有问题”,现在变得读什么都谨慎,几乎说什么(在社交平台上)前都一定要查一查。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


这也是一个现实,只是缺少了些真实感。



这样写,像是“一个防火长城内被洗脑的人终于摆脱被洗脑的故事”,洗不洗脑我不知道。我一直有种说不清的困惑,经过这些的我,对身上“中国人”这个身份都抱有疑惑,一直以来我信任的究竟是什么?现在呢?都说爱国≠爱党,我终于明白了,但是,说真的,现在的困惑究竟是什么?

我眼中的中国毫无疑问还是那个“中国”,可到底是什么“中国”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