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識。書寫
書識。書寫

閱讀蘊含創意,觀察激發靈感;當創意碰上靈感,再透過文字進行記錄,將發揮出巨大的力量,一股能令世界變得更好的力量。

物質的減法 心靈的加法

書名:《斷捨離》

作者:山下英子

譯者:羊恩媺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9月


本書作者山下英子自稱為雜物管理諮詢師,其工作是協助客戶重新檢視家中的物品,從思考個人與物品之間的關係,讓客戶丟掉自己覺得不需要、不舒服、不愉快的物品。在丟掉廢物的同時,也能清理佇立心中已久的灰暗思想,將自己內心深處的廢物進行新陳代謝,只留下有助增長正面能量的物品,這就是作者提倡的“斷捨離"。其源於瑜伽中稱為“斷行"、“捨行"和“離行"的行法哲學,為讓人斬斷欲望,及放下心中的執着。

山下英子將此哲學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把它作為整理術加以應用。她將“斷捨離"定義為:透過“斷"絕生活中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廢物,最後得到脫“離"對物品的執着。簡言之,“斷捨離"是一套以收拾家中雜物來整理心中廢物,讓身心變得輕鬆自在的人生整理術。

“斷捨離"和一般的打掃、整理不一樣,整理、收納着眼於“如何保管物品”,“斷捨離"則以不斷代謝為前提,是一種讓居住空間可以經常疏通的狀態。作者指,我們大多數人都漫不經心地“整理”,對於別人送的東西,明明不喜歡卻捨不得丟掉;有些則覺得總有一天用得上而留着,但實際上卻很難用到;還有一些即使知道和垃圾沒兩樣,仍放着不管。把物品裝進垃圾袋塞進儲藏室,這並不叫做整理,只不過是把物品放到看不見的地方罷了。

將不要的物品送出家門,才是“斷捨離"裡的“收拾”。若現在的自己不需要這物品便應該放手,把它趕出屋外,這正是“斷捨離"的重點。換句話說,篩選物品的訣竅所思考的,並非物品是否“可以使用”,是否“用得到”才是關鍵。不符合這個標準的物品,就應該淘汰或送人,這樣社會上的物品就能適得其所。

然而,不了解自己的話,是很難做到這種判斷。舉例說,朋友送的高級茶具,一直捨不得用,其實是潛意識覺得自己不適合那種茶具。但使用中的物品,往往能反映個人的自我形象,只要清楚這個概念,就自然會想把現在使用的物品淘汰掉,進而重新認定自我。所以,只要准許自己使用高級茶具,便能讓過往以扣分法看自己的觀點轉變為加分法。像這樣把焦點放在物品和自己的關係上,便能看見從物品投射出的自我形象。更甚者,還可看出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這種篩選物品的方式,最後甚至具有改變自己和他人關係的力量。說得更明白一點,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決定了一切。通過做這樣的篩選訓練,當下的自我形象會越來越鮮明,過程中會讓你從“看得見的世界”走進“看不見的世界”,最後能夠深入了解自己。

實行“斷捨離"後,打掃、整理就變得不再需要,因為你已經不會胡亂堆積物品,也會經常更換必要的物品,而且購物時也自然會三思考慮。事實上,打掃、整理等詞語本來就伴隨着某種義務,可以的話根本就不想去做。“斷捨離"可讓大家擺脫這些煩惱,執行起來也不會讓人感覺厭煩。只擁有真正的必需品,這樣的狀態會令人神清氣爽、心情舒適愉快,日後僅需要維持這種狀態便可,而你也會不自覺地想這麼做。因此,體驗過的人都不會再說整理了,大家都只會說“斷捨離"。原本是討厭的義務,經過“斷捨離"後,這個觀念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就是“不整理的整理法”的最終形態。

在留下最低限度的份量後,剩下的物品不僅實用又美觀,更重要的是,圍繞在身邊的只有自己喜愛的物品,周遭的物品和環境會成為自己的力量,最後,自然就能長保清爽自在的好心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