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識。書寫
書識。書寫

閱讀蘊含創意,觀察激發靈感;當創意碰上靈感,再透過文字進行記錄,將發揮出巨大的力量,一股能令世界變得更好的力量。

一份善心成就創業之路

(编辑过)

書名:《穿一雙鞋,改變世界》

作者:布雷克・麥考斯基 

譯者:譚家瑜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5年9月


也許你聽過TOMS這個懶人鞋品牌,但可能不知道它背後有個激勵人心的創業故事。二○○六年一月,二十九歲的布雷克・麥考斯基到阿根廷旅行,發現當地有許多貧苦兒童因為無鞋可穿,雙腳經常受傷發炎、潰爛,甚至感染各種疾病,因而暗自發願,一定要幫孩子找鞋子。起初,他想成立慈善機構請善心人捐助。然而,當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遇到一位為當地兒童募鞋的美國志工,得知募鞋難處要不是來源不穩,要不是募來的鞋子尺碼不一定合腳後,布雷克靈光一閃:何不直接開一家鞋店,每賣一雙鞋子,就送一雙給沒鞋穿的孩子?


就這樣,布雷克帶了三個帆布袋回美國,裡面裝滿二百五十雙經改良的阿根廷傳統帆布鞋(alpargata)。幾個月後,他在加州創辦了TOMS鞋公司,意即明日之鞋(Tomorrow’s Shoes),代表要創造更美好的明天。這家鞋公司透過網絡行銷和布雷克四處尋找零售商的方式,以“買一雙、捐一雙”的銷售模式開始營業。而這種“不以營利為最大目的”的創新銷售模式很快激發共鳴,不但引來媒體報道,也受到消費者高度認同,一天內就接到二千二百雙鞋子訂單。到暑假結束,已賣出一萬雙鞋子。二○○六年九月,布雷克與家人和好友回到阿根廷。他們帶着一萬雙鞋子走過一條又一條村莊。每到一條村莊,總有一大群孩子等候他們。那些孩子都興奮雀躍地迎接人生中的第一雙鞋子。看到一張張童稚燦爛的笑顏,布雷克熱淚盈眶。數年後,他把自己的創業歷程寫成本書,一出版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書內除敘述了布雷克創辦TOMS的緣起,以及跟讀者分享創業與經營所遇到的困難和經驗外,更旁徵博引許多商業案例,闡述社會企業的經營之道。透過書中內容,讓大家看到“企業最終目的是為股東與投資人賺取最大利潤”的思維已經過時,現在經營新趨勢是以商業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創辦社會企業。在做好事的同時,亦能夠獲利,並能邁向永續經營。


今時今日,公益行善、做善事等詞已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語。很多人都說自己經常做善事,例如:把舊衣物捐給有需要的人;捐錢給貧苦大眾;做義工等。無可否認,以上都是我們一般樂善好施的方式。但在讀過本書後,會了解到做善事與做生意實際上是可以兩者兼顧的。一個簡單的行善目標,加上一個有趣的點子,結合行動力,足以興辦一家社會企業,幫助世界另一端的孩子可以有鞋子穿,給世界發揮正面影響力。“九個月前,我憑着日記裡的一張草圖踏出了鞋子事業的第一步,現在我們已有能力提供一萬雙新鞋給有需要的孩童。此時此刻我才真正領悟到,一個簡單的構想就能發揮重要影響力,一雙鞋子就能創造許多歡樂。”


雖然布雷克經營TOMS的社企模式所帶來的成績十分驕人,但另一邊廂也引來非議。有些人認為直接捐鞋不一定能幫到窮困地區的人民,更甚可能帶來傷害,因為直接捐鞋會破壞當地的經濟生態,或是剝奪當地的經濟自主性。就此,布雷克逐漸擴展不同的行善方式,除了捐贈鞋子外,亦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視力矯正或眼科手術。此外,亦設廠為當地人創造就業機會,以支持在地經濟發展。近年更進軍咖啡產業,承諾每賣出一包咖啡豆,便資助偏荒地區一周乾淨的飲用水。而且,又開始捐贈生產工具箱,內含乾淨的墊子、手套和割嬰兒臍帶的消毒用品,致力協助貧困地區的嬰兒可以健康地出生。TOMS的成功為傳統營利的商業模式注入了新概念,引領大眾思考以實際行動開創社會企業。


“追求成功與謀求財富地位,逐漸成為兩碼子事。成功的定義變得更廣,只要對世界有某種貢獻、能隨心所欲地生活和工作,就算是成功。”布雷克以自身經驗為成功寫下新的定義。如果你也懷有一份善心,希望運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作出貢獻,閱讀本書會給你很大啟發。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