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識。書寫
書識。書寫

閱讀蘊含創意,觀察激發靈感;當創意碰上靈感,再透過文字進行記錄,將發揮出巨大的力量,一股能令世界變得更好的力量。

善用限制,發揮延展力

(编辑过)

書名:《讓少變成巧》

作者:史考特.索南辛

譯者:薛怡心

出版社:新經典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很多時候,我們將自己做不成某件事,或未能達成某個目標,歸咎於自己資源不足,例如:時間不多、資金不夠、缺乏人脈、欠缺資訊。然而,這可能只是我們在為自己找藉口而已。本書作者歷經多年的顧問工作與學術研究,發現多數人認為的“我們需要更多,才能成就更多",經常是引致失敗的主因。從矽谷泡沫化、金融海嘯到糧食短缺,追根究柢,正是我們追逐資源的習性所致。書內從科技、製造、醫療、零售及非營利組織等各個領域,援引一系列實例故事,佐以行為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實證,向讀者介紹“延展力"的思維模式:不再致力追逐更多資源,轉而珍視現有資源,實現資源的各種可能性,即使絆腳石也可成為墊腳石。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追逐資源,認爲資源愈多愈好。但這種想法往往無法帶來最好的成果,因為這會使人努力追逐實際不需要的資源,忽略手中資源具有的潛力。就像一些企業,因版圖擴充得太大、太快,卻未能充分利用手上資源,但又產生新的債務,最終淪落到破産的地步。其實資源的多寡並不是重點,如何有效運用手中資源,才是成敗關鍵。要發揮延展力,首要任務是轉變思維模式,捨棄“擁有更多就獲得更好"的想法,改為“善加運用資源=獲得更好成果"。改變思維模式可讓我們遠離永遠無法獲勝的資源爭奪戰,驅使我們發掘既有資源的潛力來應付難題。


在現今科技發達的年代,網絡帶給我們很多方便,不但容易獲取資訊,亦令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便捷。但社交平台的普及卻使我們容易陷入“向上社會比較"的心態,覺得“鄰居的草皮比較綠",羨慕別人的資源,抱怨自己擁有的很少,感到不知足,低估了身邊既有資源的價值。而隨着年紀增長,我們容易受社會常規束縛,跌入“功能固着"的思維陷阱,對資源的看法過於僵化,難以用非一般方式運用資源,因而促使我們去尋求更多,結果又為了想獲得更多而囤積資源,落入“盲目累計"的陷阱裡,永無止境地追逐,卻不斷在追逐過程中,感到更空虛匱乏。


延展力所強調的核心理念是,把重心放在已有的資源上,這種思維方式會讓我們從“永遠不夠多"的焦慮中解放出來。書裡透過不同領域的真實例子向讀者呈現,資源不一定是我們向外尋求並取得的,也可以是自己創造、形塑出來的。而不論有形或無形,幾乎任何事物都有成為資源的潛力,但要真正變成有價值的資源,就仰賴我們的動力。


摒棄追逐資源的思維方式後,接着便要培養延展思維的技巧,其中提到“多元背景原則",即藉由涉獵不同領域的經歷,跨越不同領域來連結資源,培養出克服挑戰的能力。不過,這並非要我們成為如達文西或富蘭克林等橫跨多個領域的天才,而是鼓勵大家致力尋求新經驗,如透過閱讀另一領域的書籍、找到新嗜好或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交談,暫時脫離自身的狹小世界。這都有助於突破傳統思維,發揮資源的非典型用途,以新穎的方式結合不同資源,讓整體遠大於個別加總,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要習慣進入行動模式,而非在萬事俱備、完美規劃後才行動。因為採取規劃模式,會使人過度專注於擬定計劃後才行動,這很容易延誤行動,更可能令計劃永遠都無法執行。皆因計劃永遠都不可能完美,總會有難以預料的情況發生。相反,在採取行動後,過程中可透過反饋資訊來調整修正,從中不斷學習,這更能讓我們培養出就地取材、隨機應變的技能。當中提到一個具啟發性的真實故事:一批士兵於嚴寒天氣下在阿爾卑斯山迷路,找不到返回營地的方向。有名士兵拿出一張地圖,讓大家按着地圖指引的方向走,最後眾人平安返回營地。他們回到營中才發現,那張根本不是阿爾卑斯山的地圖,而是庇里牛斯山的地圖,卻因該名士兵在不知情下拿出此地圖,使他們不再為自己所欠缺的感到慌亂,並開始移動腳步,再逐漸因應周遭環境來、調整路線,最終順利回到營地。由此故事可見,唯有行動才能改善眼前局勢,突破困境。


本書並不是勵志書籍,但閱讀後會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因為它展現給讀者:凡事俱備不見得好,限制反而更能激發創意,令我們更靈活變通,繼而開創無限可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