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Huan
Shao-Huan

語言學習者,以精通一兩種東南亞語文為目標;然而有時連基本的中文都是不甚熟稔。

讀書筆記:America Is In The Heart

(编辑过)
America is not merely a land or an institution. America is in the hearts of men that died for freedom; it is also in the eyes of men that are building a new world.
America is not merely a land or an institution. America is in the hearts of men that died for freedom; it is also in the eyes of men that are building a new world. America is a prophecy of a new society of men: of a system that knows no sorrow or strife or suffering. America is a warning to thos who would try to falsify the ideals of freemen.
America is also the namelss foreigner, the homeless refugee, the hungry boy begging for a job and the black body dangling on a tree. America is the illiterate immigrant who is ashamed that the world of books and intellectual opportunities is closed to him. We are that nameless foreigner, that homeless refugee, that hungry boy, that illiterate immigrant and that lynched black body. All of us, from the first Adams to the last Filipino, native born or alien, educated or illiterate- We are America.

說到菲律賓移民文學,最無法避免談到的就是Carlos Bulosan的America Is In The Heart(a美國在心中),這個出生在菲律賓貧窮鄉下、在1929年前後美國經濟大蕭條時到達這塊美好大陸,在受盡磨難、痛苦後的書寫。整本書切做四大部分,菲律賓成長時期、去到美國工作初期、染病療養期間及最終他出院後的作為。

作者自幼出生於Pangasinan的鄉鎮Binalonan,被貧窮跟生活追著跑,父親是一個典型不識字的農夫,如同大部分菲律賓家庭般,家中擁有許多的兒女,總是為下一餐所困苦,因為缺乏避孕而母親一次次的懷孕,卻又因為缺乏足夠的醫療,甚至有兒女這樣死去,父母終日忙碌,期盼著家不至於分崩裂解。

對抗貧窮,是這個家每日的課題。為了讓這個家的翻身,全家將希望寄託在了兒子Macario上,傾全家之力讓他受到了高等的教育,父親期盼他之後可以當老師,領取較為豐厚的薪資,為了Macario將田地一筆筆的典當出去,以為最終兒子的薪資會再把土地購買回來。然而家中的資源都集中到Macario身上,使得另一名兒子Amado的憤恨,也因此他跟父親的衝突使他離開了這個家,並成為這個家去到美國大陸的第一個孩子。

在Macario畢業後順利進到學校工作,一個月的薪資夠整個家庭使用,父母親的重擔看似可以減輕,但命運也總是作弄,在Macario工作幾個月後,他因為與一個女子的關係,使得逼婚鬧劇進學校並丟失了工作,他開始不停的在不停土地上流轉工作,最後就算到了民答那峨這夢靨也同時追隨過去,他知道他若是在此時結婚,一輩子會隨同父母的生命般在這片大地上掙扎,最終他亦離開到了美國,也象徵著這個家庭的夢想一同消逝。

年紀較長後,Carlos Bulosan先離開了家鄉到了碧瑤(Baguio)工作一陣子,後來也跟著兩個兄長的腳步到了美國,在離開前,他另一位留在菲律賓兄長Luciano結了婚生下了小孩,他本來的政治的夢想也逐漸停滯,身體也逐漸變差。Carlos跟他都知道,他們將成為他原生家庭的模樣,生活逐漸困頓,而孩子一年年不停地出生。Carlos Bulosan的家庭如同菲律賓許多的家庭一樣,以為與離鄉的孩童分開是為了能讓家庭未來更好,生活更加緊密不再刻苦,沒想到還是無法避免分崩離析的命運。

在大蕭條期間到達美國後的Carlos Bulosan做著各種底層工作,餐廳、農地、管家,在不停的在這之間留離,那時工作找尋不易,失業或困頓時就住在紅燈區中,生活伴隨著犯罪、吸毒及死亡,警察三不五時的找碴甚至毫無來由的到殺害菲律賓人,黑暗壟罩他的生活,身旁的菲律賓朋友不停地在墮落中渡過,見證Amado的走私生意及有著高等教育的Macario在白人家中當奴僕的模樣,這使得與兄長的重逢並未帶來祝福,來自菲律賓的詛咒跨越的海洋,持續壟罩在它們之上。

因為在四處打零工,他有機會參與了罷工,開始接觸了運動,組織工人同時也為了自己的生活奮鬥,在一個個美洲大陸的城市中奔跑。期間多少次受到壓迫及無賴白人的攻擊,他的朋友Jose因為一次意外中斷了腿;甚至,他們也在一次對工會的攻擊中近乎喪命,雙腿的重創使得他的行走擁有嚴重的影響。這片土地對他如此殘忍,卻也又在絕望處給予溫柔。在他書寫中也數次在一些白人女性的陪伴中找到慰藉,恰似美國人中最柔軟的部分,但最終他們卻又一次次的從他的生命中離去。

當他再次找到Macario時,他們成立的報紙為了菲律賓移民書寫,但卻又發生了種種衝突,在這片土地上的少數族群們不但無法團結,卻因為各種原因相互針對,這使得這個組織又分崩離析,為了生存他跟Macario不得不回到現實生活中奮鬥。

始終在糟糕的生活環境中,肺結核襲擊了Carlos,兩年的醫院生活中,他在三次手術中活了下來,亦失去了大半邊的肋骨。療養期間,他受到作家Alice Odell及她妹妹Eileen的照顧,Eileen帶書來給他閱讀、陪他散步及談天,他一天閱讀一本書,對於知識的獲得奠定了他後續書寫的深度及對美國歷史有著更多的認識。出院後他也無法做過多勞動的工作,Macario努力工作讓他有機會可以書寫自己要的作品,本以為一切可以暫時安頓,卻又因房子業主的死亡,新業主的歧視使他們再次搬遷。而終日的工作,Macario後來也因為過勞而重病,在給Macario療養期間留下一筆用贓物換來的錢後,他再次回到了社會運動。

在運動倡議中他得知了自己一手促成團體因為內部衝突而解散,但他不氣餒的持續奮鬥,四處演講跟組織,每到一處就宣導他的理念,直到團體內部產生有利的組織者後才離去,這期間他也奮力書寫,直到完成第一本作品要拿給兄長看時,日本的開戰又使得他兩個兄弟前往赴戰而分離,最終整部作品在這一次的分離中作結。

整本書籍流暢,自傳式的寫下他從菲律賓出發,最終到美國大陸上奮鬥的過程,他並非完人,他曾孤寂、曾痛苦、曾懦弱,但透過文字中又透露出的那些希望。在美國的這群異鄉人,一直以來受到歧視跟欺侮,卻又在絕處逢生時得到了幫助,他們追尋著美國夢,二戰時甚至前仆後繼的想為這片土地付出,一輩子流浪跟奔馳,在這塊土地上的美國卻不曾給過他們做夢的機會。

一個世紀過去了,可惜的是許多在美國土地的移民仍舊在極度貧窮的狀況下生存,Bulosan的書寫似乎尚未過時,一切切的苦難在疫情中看似更為嚴重,階級的不平等更加拉鋸。但願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國真的在有朝一日可以成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