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翔萬里
風翔萬里

住在海港山城,患有文化、歷史和藝術上癮的單身大齡女子,分享生活體驗與個人觀點

海鼎風電人文小旅行(中)

(编辑过)

前言

此次的海鼎風電人文小旅行第二日在鹿港進行深度廟宇及地方人文遊訪。本篇為傳統工藝及廟宇參訪。廟多神多是鹿港的一大特色,鹿港幾乎是「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廟宇密度是全台之冠。鹿港的廟宇大致上分成五類:

  1. 行業廟:就是奉祀各行各業的祖師的寺廟,
  2. 閤港廟:全鹿港的居民共同信仰的神明。
  3. 人群廟:由相同祖籍的人們一起建立的鄉土神明的廟宇。
  4. 宗族廟:某特定的宗族及姓氏,為共同所信仰的神明而建的廟宇。
  5. 角頭廟:生活在相同區域的居民一起建造祭祀的寺廟。

這些大小廟宇提供從早期離鄉背景來台奮鬥打拼的移民精神及心靈的寄託,凝聚人們的共識跟命運一體的觀念,並建立鹿港本地的信仰、文化和人際交流中心。據說鹿港人問鄉親都是說:"汝是佗一角頭的?"依回答者告知的廟名判定回答者是居住哪一個鹿港村落的人。

由於鹿港廟宇眾多、祭祀興盛,因此衍生許多與民俗祭祀相關的傳統工藝:如木雕、石雕、錫雕、刺繡、燈籠、剪黏、製鼓...等技術,以及各種陣頭文化如:舞龍、舞獅、神轎、砲城、鼓陣、北管、....等技藝傳承至今。

萬能錫藝館

萬能錫藝館

2014年我曾因去拜訪過鹿港龍山寺對面,鍚藝文化保存者(人間國寶)陳萬能師傅的萬能錫店(工作室),現在距錫店不遠處新設立萬能錫藝館作為錫藝作品展示空間,原先佈置在錫店的各種大小錫雕作品多已移至新址,此次行程有幸前往參觀,並由萬能師傅父子親自接待及導覽作品,看到八十歲的老師傅仍身體硬朗、精神奕奕,甚幸!

博物館內展示許多萬能錫店收藏的錫雕老件,以及陳師傅父子檔製作的各類錫雕作品,大至四大天王、達摩像、觀音、鳳凰,小至酒杯、燭台、等皆一覽無遺。

錫雕神明燈
達摩像
四大天王
鳳凰
鼠—金玉滿堂

鹿港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山門

國定一級古蹟鹿港龍山寺是佛教寺廟,龍山寺正殿主祀觀音菩薩,後殿主祀紫微大帝、風神、龍神,這樣神祗祀奉和鹿港的地理因素相關,觀音乃是來自清代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的香火,加以鹿港繁華因商船貿易生意興盛而起,紫微、風神、龍神皆與行船航海相關,符合早期鹿港常民生活背景需求,故為鹿港龍山寺主要祀奉神祗。鹿港龍山寺為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由前至後分別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依佛教建築規制,由前而後依序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及大士殿。

八卦窗

龍山寺山門採重簷歇山式工法,重簷即指雙層屋簷,歇山係指屋簷停歇在山牆上頭。重簷歇山式屋頂早期施工難度高,因此在傳統建築上具有頗高地位。穿過山門進入龍山寺,廟埕舖滿泉州白花崗石板,兩旁座一對青斗石獅,龍邊公獅腳踩雕有古代錢幣圖紋的繡球,虎邊母獅懷抱小獅。龍山寺所使用的石材多為泉州花崗石,許多係為商號郊行船運的壓艙石再運用,也是鹿港石材取得容易所形成的地方特色。

彩繪門神

龍山寺前殿為佛寺建築的天王殿,因開有五扇門故稱為「五門殿」。五門殿建築格局為五開間(兩支柱子的距離稱一間),再加上兩側龍虎翼廊,實為七開間立面,屋頂為三個獨立燕尾屋脊。五門殿的龍柱為單龍蟠柱,圓形柱身,材質為花崗岩礱石,龍柱上除了雲紋、岩石雕刻外,每根龍柱各有五隻鶴飛翔其上,象徵「十全十美」。

五門殿有五對門神彩繪,正門為「韋馱、伽藍」門神,為鹿港彩繪名師郭新林所作,特色為門神眼睛畫法精妙,不論如何移動都可感覺門神眼睛注視,此名為「四顧眼」(透視畫法運用)。次間門神為佛教「四大天王」,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兩側拱門,龍邊門神為太監造型,一位手執如意,捧官帽,另一位手持鹿,象徵「加冠晉祿」;虎邊門神則為文官,手持牡丹花和爵杯,寓意「富貴進爵」。

戲台
側廊的南管團隊日常練習

龍山寺戲台突出於中埕,與五門殿相連,為酬神時演戲的舞台。戲台屋簷採「斷簷升箭口」作法,屋頂下層和屋簷未予相連,形成一個挑高空間。戲台屋頂採「重簷歇山」作法,且正面採「斷簷升箭口」作法,在上層屋簷前再加上一個屋簷,形成三重屋簷。

藻井可塑造建築內富麗堂皇的效果,同時具有隔斷過高空間保持室溫及避免灰塵的功能,是建築頂棚最尊貴的傳統作法,台灣匠師稱為「蜘蛛結網」。龍山寺戲台上方的八卦藻井除了有以上功能外,並具有演戲時聲音共鳴擴大效果,「八卦」則有鎮邪平安寓意,藻井頂心蓋板「明鏡」,有明鏡高懸之意,其彩繪為郭新林作品,枋心還有鹿港書法家黃天素字跡。

龍山寺八卦藻井

拜殿建築是正殿祭祀空間的延伸,是信徒準備禮佛的場所,為三開間建築格局,屋頂木架構建築為二通二瓜捲棚式造型,螭虎及象鼻斗栱及瘦長型瓜筒造型,為泉州匠派工法。拜殿前簷上方橫樑,有一根長達十四公尺的福州杉,為龍山寺木材之最。拜殿壽樑與木柱交角,有一對龍頭魚尾造型的木雕,為龍生九子的「螭吻」,「螭吻」性好吐水,裝飾在建築上有防火喻意,而文人視其為鰲魚,有「獨佔鰲頭、科舉高中」的意涵。

拜殿龍柱的特色為單龍蟠柱,加上鏤空雕,四爪握珠,龍口啣珠並露出兩顆龍牙,顯得格外生動。柱身後側上方雕有鳳、麟、鶴、龜等四種吉祥動物,所以這對龍柱又稱「四靈柱」。龍柱上匠師雕以鳳、麟、鶴、龜四種吉祥動物,喻為「鳳毛麟趾、鶴算龜齡」,有「稀奇珍貴、祥瑞長壽」涵意。龍柱柱身為圓形花崗岩石材,柱珠為八角形青斗石雕,其上有八駿馬及佛教八寶等吉祥物造型。

龍山寺正殿及拜殿

龍山寺的正殿面寬五開間,兩旁再以八卦門連接兩廂廊,正殿屋頂為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宇高聳。民國47年由鹿港郭新林施做正殿門神彩繪。正殿與五門殿門神題材相同,但形態有所差異,五門殿「韋馱」與「伽藍」尊者面貌粗獷黝黑,正殿則莊嚴儒雅;五門殿四大天王做武將扮相,正殿則頂戴佛冠,青面獠牙,手持寶劍、琵琶、寶傘、小龍,象徵「風、調、雨、順」。

龍山寺後殿

後殿建築為單簷硬山式,殿宇面寬五開間,殿內樑枋採三通五瓜的木架構,修建時值日治,後殿大量使用台灣開採的檜木施作。前步口有一對龍柱,龍柱造型為日治時期風格,當時因船運不便,所以採用台灣北部觀音石打造。

正殿與後殿之間的後埕有三口井,中間為方井,兩旁則是圓井,象徵龍喉與龍眼。早期是龍山寺日常用水來源,目前井裡雖然還有水,但已不再供人取水,反倒成了信眾投錢的許願井了(廟方在井內設有網子不會讓錢幣落水污染水源)。

鹿港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又稱鹿港媽祖宮、鹿港湄洲媽,前身為鹿港天妃廟,是鹿港地區的信仰中心,是臺灣最早唯一奉祀湄洲島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開基聖母神尊的廟宇。此尊湄洲島天上聖母(開基二媽)是明末清初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奉請帶來的,也是台灣僅存的第一尊來臺灣的湄洲開基天上聖母,建廟至今已四百餘年,目前由文化部評定為國定古蹟。

天后宮曾在清末中國進香時,所供奉的湄洲開基二媽神像,險被中國祖廟人員所留置,其後遂請泉州雕刻師仿湄洲開基二媽的聖像重塑一尊,做為前往中國進香專用之神尊,稱為「進香媽」。

假日的天后宮人潮洶湧,未能長久停留,只簡單參拜及介紹少數裝飾重點即退出。

天后宮的藻井斗拱集齊頂心,讓人仰之其深
三川殿頭堵上方的躲著的西洋小天使
三川殿石堵

鹿港新祖宮(敕建天后宮)

新祖宮大門

新祖宮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建廟於1787年,至今歷史久遠,加上是全台唯一官設媽祖廟,具稀少性。乾隆51年(1786年),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乾隆帝命陝甘總督福康安與參贊大臣海蘭察於鹿港登陸台灣,後來順利俘虜林爽文,所以後來乾隆下詔命福康安興建此廟,並加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天后」,是為官廟。(此封號為媽祖稱天后之始)敕建天后宮被稱為「新祖宮」,是要與原來的鹿港天后宮(民廟)作區別,而後者也因此又稱「舊祖宮」。

新祖宮中祭祀的媽祖神像為「軟身媽」,雖然頭手頸是木雕,但是身體是藤編,所以可以轉動手腳換穿衣服(換言之就是可動人偶)。媽祖兩旁的副神「金將軍千里眼」與「柳將軍順風耳」神像,因為官廟之故,皆穿著清代官服是其特別之處。清領時期時,每個月都會有官員負責祭祀新祖宮媽祖。

新祖宮(敕建天后宮)和台南大天后宮一樣是清代乾隆敕封的官廟,廟前一進的拜殿現已不存,從門口入殿的地面上有一條鋪了石板的官道,門前原有文武百官下馬落轎碑但已佚失,地方新製一碑想還原復刻原樣,但竟做過頭在新碑下做了贔屭當駝獸…

贔屭也是龍生九子之一,力大可馱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裡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它協助大禹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貢獻。 治水完成後大禹擔心贔屭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巨大石碑,刻上治水功跡,叫贔屭馱著,沉重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因此贔屭馱的必須是碑文,不該是下車指示牌。

新祖宮廟埕官道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