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翔萬里
風翔萬里

住在海港山城,患有文化、歷史和藝術上癮的單身大齡女子,分享生活體驗與個人觀點

[觀展心得]江賢二回顧展(二)

江賢二是抽象藝術家,從1966的首次個展開始,便堅持抽象風格表現。除了在繪畫上的成就外,江賢二也嘗試製作雕塑作品。對藝術家本人來說,創作是具高度精神性的行為,創作採用極簡手法,引人進入一種潔淨深沈,如宗教信仰般的心靈境界。

江賢二:「我畫的都是抽象作品,無需看見外面的光,而是要往內心探索,用內心的光來作畫。」

北美館此次回顧展,將江賢二各時期發展的系列創作皆各自獨立於不同展廳陳列,具有高度主題性與完整性,藝術家一生旅居過多個城市,從巴黎、紐約、加州、台北、台東等地,在每個方都誕生過不同的系列創作。江賢二認為熟能生巧對一個藝術家並不好,藝術創作者要不斷追求外在刺激和勇於突破,因此每在一地居住一段時間江賢二就會搬家,以尋找新的創作靈感和題材。

江賢二一生有幾個造成創作重要影響的轉折年份,1967年赴法、1968赴美、1982確定終生職志、1995返台創作、1999九二一地震、2000年家人遷居加州、2001九一一恐攻事件、2007遷居台東。

1967冬季江賢二前往法國巴黎學習發展。在訊息封閉的年代,抵法之後江賢二才知道一心傾慕的賈克梅第(1901-1966)已辭世,現代藝術重心亦已漸漸移往美國,風氣不若想像。1968巴黎爆發5月學潮,全國性罷工隨之而起。失去創作動力,經濟陷入拮据;對巴黎失望之際,轉赴紐約發展。

1967-1982十幾年期間,江賢二一直在試圖追尋質疑自我、探究存在意義,自我探索蟄居時期,作品數量不多。江賢二的作品風格沈鬱、極簡,多以富含觸感的單色為畫面基底,依隨個人感性或心靈所至,表現個人化的抽象筆觸與象徵符號;對於作品的神祕性,尤有追求。

《巴黎聖母院》樹立個人代表作

1982年返回巴黎短期創作,尋找精神性的心靈啟發,在拉丁區租賃「丹敦電影院」頂樓閣樓作畫,先後發展出《巴黎聖母院》與《遠方之死》兩個重要系列。

江賢二:「畫出《巴黎聖母院》後,我才自覺有資格一輩子可以當畫家。」
1982《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江賢二在巴黎的心靈淨土,藝術家想表現的是聖母院莊嚴神聖的氛圍、精神的虔敬感,我們從深沉陰鬱的黑灰色調中,可看到用線條勾勒出聖母院穹頂、拱柱在平面上,但卻感到彷彿可以走進作品內深遠空間的通透、具延展性,聖光在十字架幽微綻放、在身邊空間灑落,都是用心去看見、傳達宗教信仰的無形力量與精神嚮往。

1982《巴黎聖母院》

《遠方之死》的生死體悟

江賢二:「 空寂、孤獨、無望、死亡、遠方的喪禮。」

《遠方之死》1982年《巴黎聖母院》之後誕生於紐約,是江賢二探究人生死亡課題,展現出對生死領悟與關懷的作品。

《遠方之死》在灰黑濃郁的基調中,漂飛的教堂、冥河的波紋、游離的十字架,畫中的人遙對遠方的教堂,像是聽到葬禮的喪鐘傳來,不知道逝者和畫中人物是熟識或陌生,或只是人之常情的對生命消逝發出喟嘆與惋惜,如同像是生死版的米勒《拾穗》。

1982《遠方之死》

浮動、不規則的白點光暈,伴著棺木或墓碑的意象,像是精神靈魂飛昇羽化的一幕。

1982《遠方之死》

這一幅畫面橫陳龐然的巨大棺木,黑白兩色訴說著陰陽相隔的哀傷,大棺木又像一艘船,遠端的十字象徵船將航向不回頭的彼岸,生死兩茫茫。

1982-1983《遠方之死》

1999年江賢二受邀在台北展出《遠方之死》,返回紐約取畫時,父親卻在此時過世,因此錯過送父親最後一程,而在現實人生中體現「遠方之死」的真實場景和心境。1999年父喪後的《遠方之死》畫作右方有三具棺木,畫面正中央的黑影象徵與至親死生別離的無盡悼念,和其他同名系列作一反常態的金黃底色、特意塗刮出來的粗糙質地,是另一種對死者親疏關係的情感表達。

1999《遠方之死》

《聖巴爾斯島》的旅行寫生

1980年代後期起,江賢二每年夏天與家人一起到加勒比海的聖巴爾斯島旅行,並在島上短居作畫,留下許多以《聖巴爾斯島》為題的紙上作品。仔細注意中藝術家在紙面勾勒刮出的熱帶島嶼自然風情寫生,振翅的蜂鳥、鳥巢裡的蛋、海上漂盪的小船、捕魚的漁夫、聖巴爾斯島海岸和當地熱帶植物等,都藏在灰暗基底色調的畫作裡。

江賢二:「 我大多數的素描並不是油畫作品的草圖。有時,他們只是沉重油畫工作之餘的逃避。」
1995《聖巴爾斯島》
1995《聖巴爾斯島》
1995《聖巴爾斯島》


重返故土滋長的《百年廟》和《故鄉》

1995 年江賢二九旬的年邁父親意外跌倒受傷,專程返臺探望。江賢二離台多年後再重回家鄉,在這片土地所感受到的文化與人情,和年少的記憶已截然不同,因此感受強烈衝擊。

1995-1998在台期間,江賢二走訪台北龍山寺、行天宮、保安宮等寺廟,感受台灣廟宇文化及故土情懷,發展出在台北畫的《百年廟》。江賢二喜歡廟宇的寧靜感,寺廟裡的燈燭明滅、龍柱石雕、香火氤氳繚繞的景像為藝術家帶來許多創作靈感,融合過吸收的西方藝術養分與家鄉元素,以暖色系的光表達回到台灣的溫暖人情。

江賢二:「 《百年廟》系列的靈感來自前幾次走訪台北。那些莊嚴的廟宇建築,香火的氣息,金黃色的服飾,以及千千百百神祕溫馨的靈光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1998《百年廟》
1999《百年廟》
 1994-1995《百年廟》

《故鄉》系列展出江賢二參訪板橋林家花園從古宅窗櫺、燈籠汲取靈感的創作;另外幾幅以吊橋為名的作品,是藝術家表現年少生活場景中,必須經常利用吊橋,在橋上行走時感受到晃動的驚惶恐懼。

江賢二:「 我認為我的繪畫內容其實很單純,很傳統。我所感興趣的也是那些基本的人性與生命的奧祕。」
《故鄉》
1998《故鄉》(吊橋II)

《淨化》《對永恆的冥想》撫慰災變傷痛、淨化人心

1999年9月21日,南投集集發生大地震,撼動全臺,造成數千多人嚴重傷亡與損失;江賢二同感震憾,而發展出《淨化》系列。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發生震驚全球的911恐怖攻擊事件,江賢二深有所感,創作《對永恆的冥想》系列以表關懷。

《淨化》在畫作淺金黃底色中裂開一道陰影,像要將懸浮在畫面中的幾千、幾百個亡者的墓碑或棺木一吞而盡,似乎隱喻天災巨變來襲的無常與悄然無息;《對永恆的冥想》系列藝術家以宇宙浩瀚星空或規律綻放光芒的圖像,嵌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文的中英詞句,希望藉由畫作撫慰人心,期望為亡者祈冥福、祝願生者平安。

1999《淨化》
2001《對永恆的冥想》
2001《對永恆的冥想》

2001年11月,江賢二也在台北發表了2001《春》(對永恆的冥想)、《夏》( 夏日海島的夢境 )、《秋》( 淨化之夜)、《冬》(百年廟)四件新連作,為這一年的世界重大事件抒發感悟。

2001《春》(對永恆的冥想)
2001《夏》( 夏日海島的夢境 )
2001《秋》( 淨化之夜)
2001《冬》(百年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