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翔萬里
風翔萬里

住在海港山城,患有文化、歷史和藝術上癮的單身大齡女子,分享生活體驗與個人觀點

<個人觀點>如何選擇觀賞展覽的個人意見

*Medium舊文搬家,原發表於2018.07

近年來假日觀賞展覽變成一個熱門大眾娛樂選項,尤其現在正是暑假期間,平假日各大展覽園區人滿為患,台灣藝術教育缺乏,民眾願意欣賞與付費支持展覽固然是好事,然而其中真的用心做功課或是有學習心態的人,比重不知有多少?

我自己從小就是喜好觀賞展覽的人,一向認為花些小錢,可以培養嗜好、休閒娛樂,同時進行知識學習成長,其實是滿划算實惠的娛樂方案,前提是這個娛樂項目不能只為了賺錢、賺錢、賺錢。

以台北來說,這幾年松菸和華山的付費展我幾乎不怎麼看了;當代藝術館有一段時間被中國當代藝術長期佔領後我也不怎麼去了(我是寫實主義派,並不很熱愛當代藝術,但我不是對中國創作有意見,我是對當局竟不願優先支持本土當代藝術創作,也不願多元化引入世界各國當代創作嚴重不滿);相比之下公立博物館自主籌辦的展覽反而有高品質的呈現,故宮二館、史博館、北美館、台博館時有佳作,但觀展民眾最好也是事先做足功課,策展主題、展覽單位行銷、專家風評、民眾口碑都要好好考量,加上嘩眾取寵的人潮大量移往廣告量大的商業IP型展覽,相對上這些優質展覽參觀民眾較少,反而可以細細品賞有更高的觀展品質。

*註:2017–2018年當代館的展覽路線已有修正,北美館2017.10–2018.07整修導入展覽路線待觀察(2018.11.10)

近兩三年我已經開始跑一些獨立書店、藝廊、小咖啡館、小型藝文空間、私人展館或公部門展館的小型展覽,這些私人展覽空間的佈展規模及內容大多小巧精緻,公部門指標性展館的展覽時有佳作,並且經常加碼主題講座及專家導覽,作者也經常在現場與民眾進行互動,反而有更多驚喜和學習成長空間。

現在我付費進商業展場已經少了很多,一方面討厭人擠人,二方面花錢去看各種大圖輸出看板沒有太大意義,其三圖像授權展經常沒有衍生活動或週邊講座,觸及深度有限,甚至常常淪為父母遛小孩的場域…這並不是說排拒親子觀展,但希望父母行前替孩子做好事前教育,不要只是圖個讓小朋友放風亂跑的地方,展覽展件屢遭觀者不當破壞時有所聞,然後肇事人或父母像巨嬰一樣抵賴不從,真是最差勁的身教言教。

2010–2013年台北還有很多質精且展件豐富的大型展覽,民眾幾乎不用花太多心思篩選,但這近年來整體環境和展覽內容極速劣化、良莠不齊,很多隨便拚拚湊湊就膽敢賣票展出,毫無中心思想可言,完全只為賺錢而推出的展覽已大量佔滿藝文展覽空間。

我能理解商業策展單位要賺錢存活,偶爾有值得一看的好展覽還是願意支持進場品賞,然而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甚矣,所以近期支持各種藝廊、小咖啡館、獨立藝文空間的觀展機會反而多了許多,即使展覽活動經常是免費的,但仍時常在展出空間進行消費或以行動支持創作者的作品,促進下一次美好的相遇。

我認為展覽也是文以載道的方式之一,由衷希望策展人在表達理念、娛樂大眾之餘,多認知並善盡自己的社會責任,對民眾帶來一些正面教化、省思或影響,不然實在是令人惋惜。

我並不是說商業策展或卡通人物展就完全沒有觀賞價值,只是現代社會中,大家普遍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應該對各種展覽內提供的知識及內容要有辨別的能力,而不要作為使展覽環境更劣化的推手。

海外策展單位或博物館看在眼裡,對台灣的觀展環境及展覽素質也是心知肚明,如此劣幣驅逐良幣,日後我們還能請來國家級的文物及藝術典藏願意來台展出嗎?(因2020台北故宮及2019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舍整修,台北將有3-4年期間可能無法策辦高規的國際展件來台展覽)

台灣的美學教育狀況已經夠糟了,即使學校老師只能開著Google Arts & Culture 和各博物館的開放數位圖像資料庫對學生講解藝術展件,我們也真的不需要這麼多濫竽充數、唯利是圖的爛展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