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ostshao1989
joostshao1989

locate in shanghai

关于我对李沧东的重新认识

国庆长假期间读了李沧东的两部小说合集,有点想法,关于真实的复杂性

应该是在疫情刚爆发的那年,2020年的春节,家里的小岛上刚通上互联网宽带,也存储了李沧东的电影合集,打算在寒冷的冬天,在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好好看看李沧东的老作品。那之前刚看完他的《燃烧》,燃烧由于聚焦在了三个普通年轻人的身上,所以在大陆引发了一阵狂热的好评,像被击中了,对,是10年之后走上社会的年轻人的痛或者伤疤被人揭开来了。等影像结束,在内心烧成灰烬消散,脑海中留下的是那个年轻女孩对猫咪的存在性的疑问。让我引发一种幻想和提问,真实生活的可感性。

接下去就是被《燃烧》牵引下在春节看他的旧作,一连几天,比桌上的烧酒还让我上头。有年轻女性,也有丧偶的女性,有孩子,有受伤的年轻男性,也有老男人和老女人,还有他们之间看似渺小而重要的情感牵绊和来自生活的压力。人物的精神状态随着他的镜头调度会慢慢浮现,他的摄影美学用的相当克制,故事线的布局也相当平铺,但是还是得折服于他对历史性事件的理解,像一个背景能慢慢作用域人物,甚至情绪都是拿捏到可以精准到让你热泪盈眶而不流出来的程度。当然,让我惊讶的是他的文字居然也是如此,甚至更加娴熟。

这次看了《烧纸》和《鹿川》,我才稍微全面的了解了他的文字公里以及他作为导演拍出来的电影有极强感染力的原因。作品很早,80年代写的,当然大多数是在光州学生运动结束之后写的。我想,也不可能马上发表,害怕清算,当然关于清算的deadline,每个主导团体的时间限制是不一样的。差不多过了5,6年?他的短篇小说被发表在了韩国的文学杂志上。

其实我不想一部一部的分析,而是想表达比较私人的感受和随想。他们作为主人公都是痛苦的,非常温柔的被痛苦压榨,有一个比较稳定而狭小的生活圈子,或多或少受到学生运动的影响,使得他们的精神状态产生了异化,有敏感的,也有暴躁的,也有自闭的。关于背后原因,当然也有受到美国西化影响的普通人,女性被资本主义的消费绑架,男性被迅速崛起的经济制度所捆绑。还有就是韩国警察司法制度滥用的批判,对学生以及平民私下里用刑,包括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恐吓。较为奇怪的是,关于南北分裂的细节没有大段地描述,而是较为隐晦地从老人的生活经历来体现,毕竟过去得太久远了,也有描述,但是大多数还是记录李沧东在当时生活时代的发生的事情。

他的写法,有一种魔力,像切换视角一样的技法能让人去不断思考,整个故事发生的场景和过程,然后会体会到被凸显出来不让人那么舒服的点,比如会有大量文字描述一只宠物狗;也会在三人感情中轮询一遍之后回到那个平庸而受伤的哥哥身上;那些在进步运动过程中被遗忘的人们;那些由于自我阶级属性而盲目参加运动而受伤的学生们。被无意中擦伤或者碰触的伤,虽然不疼,但是惊心动魄的发展过程让人难忘。

关于核心而言,鹿川的后序其实也有说到,李沧东对于历史的发展是保守的,迷惘的,他们没有使用动画,而是用文字这种比较隐晦的方式来记录历史在人身上和心灵上留下的疤痕。真实的历史是复杂的,复杂到能让一个人害怕而无法直视。人被自我内心善恶不断战斗而受苦难忍,进而导致精神状态的崩溃,竟然能用如此简练的文字来写出来,是非常恐怖的事情。看的时候,其实好几次看到中途不想看,像烈酒把你灌醉到一个异常复杂误解的时空,而你只能放下杯子,防止它的后劲来侵蚀你对生活来之不易的期望。

不想剧透,每篇文章都可以被拍成一个电影,当然电影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不一样的,而李沧东的对于艺术应该去触摸人精神内核的方向的这条路,无疑是非常值得去体验的,没错,这条路是书中每个主人公人生之路的汇聚,坎坷而无法回头。关于封面,在众多的照片中选择了这张俯视图,不管怎么样,人总有去俯视生活中一切的机会和权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