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人要示威?
過去一星期,明尼阿波利斯的警暴事件演變成全國、甚至蔓延到歐洲的示威,最近在Twitter上看見的貼文清一色都是有關示威的新聞和討論。儘管我並非在美國生活,更遑論了解美國政治和社會,但我十分關注這一場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也希望能有更多人討論和一同了解,或許對日...
話我膠前都不妨睇埋落去
最近黎明和朋友到光榮一事已演變成羅生門,不少評論指責黎明一行人無事生非去「放蛇」、玻璃心或博「左膠」同情,也有人指光榮做法不恰當。光榮或黎明一行人正確與否,雙方行為和理念背後脈絡都不難理解:光榮反映香港人對港共和中共政權打壓、政府抗疫無能的怒火;內地手足則不希望語言隔膜或排斥中國的情緒而切割他們。
【遊記】新年曼谷遊
踏入2020之際,我和友人去了曼谷旅遊。下午兩、三點的曼谷我的第一印象是:曼谷的交通網絡實在是太差了(曼谷人簡直是用生命在堵車)。不論早晨還是黃昏,市區內一直在塞車,我實在不敢想像這麼多年來泰國人是怎麼忍受過來。我跟朋友試用一次Grab後就不敢再叫車,原來半個小時的車程一不小心就變成一個多小時。

[走過2019] 2020,香港加油
兩個星期前,我在臉書上看到一個投票,問「假如可以時光倒流,大家希望反送中運動還會發生嗎?」;結果卻有點出乎我意料,大多數人選擇寧願沒有這場運動發生。我以為到了今天,當政府爛得不能再爛透之時,倒不如趁早讓這場政治危機爆發,破釜沉舟,使香港得以浴火重生。
【Matters新人打卡】一個無所事事、又想找點事的學生
其實我很早就有關注matters,只是一直當cd-rom,又礙於對自己的文筆完全沒信心,便一直不敢發表文章。但最近想了想,既然我這麽閑,再不寫點東西,我的文筆就真的要荒廢了。雖然不知道自己可以堅持多久,也怕自己寫的都是通俗的流水帳,反正先試試好了!

我的2019年度問卷
從未在Matters上發佈任何內容,第一次就送給matty的問卷吧。(雖然內容挺廢的哈哈) 2019年只剩下不到十天,分享一件在年初想不到今年會發生的一件事?這件事對你個人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相信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前半年根本預料不到反修例運動會如此改變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