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你起高樓
眼看你起高樓

在大洪水中自我安慰

我所理解的香港

作為一個在香港出生,成長,至今居住了三十多年的香港人,眼前的香港,變得很陌生。

同時,作為一個本科為社會科學的畢業生,不期然總有些想理解眼前事物的本能,所以希望透過文字,整理一下我自己的思考,從而思考一下我應該何去何從。

有人說這一年(自2019年6月)的變化太大,當然我們是遇上完美風暴,國際關係,中國國運,加上偉大的林太,但探本求源,事情的發生又不是無緣無故。

現在光復香港,已成禁語,但其實香港一直也不是這麼美好,你說要光復,到底要光復什麼? 香港是什麼? 香港人是什麼?

我試一下講講我所理解的香港及香港人,我們從何處走來,又會往何處去。

1) 香港人是物競天擇的精英

我所指的,是偷渡來港的人口。以下連結的文章,大概可以概括描述了我的觀點。

  1. "上個世紀50至70年代,發源於梧桐山的深圳河,被國際社會稱為中國的「柏林牆」。 對於數百萬渴望自由的人們來說,那裡是天堂與地獄的分界線。大陸50年代以後的各種政治迫害,包括屠殺、飢餓與貧窮,使民眾不得不想方設法逃離,當時香港幾乎成了最近的一處「天堂」。逃亡途中.......還有邊防軍機槍掃射和警犬,等待失敗者的,是死亡、是酷刑,或者監獄。30年間,曾經有200多萬人成功偷渡,而死於偷渡的人數遠遠高出這一數字。能闖過去的,就成為可以呼吸自由空氣的香港人。(闖過去,你就是香港人)
  2. 陸路按路線分有東線、中線、西線之別。深圳以西逃港者,往往會選擇西線,即從蛇口、紅樹林一帶游過深圳灣,順利的話,一個多小時 (註: 應該不止,而且要在晚上游渡海泳) 就能游到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中線的逃港者大多持有縣級證明(包括假證明),乘坐火車、汽車進入深圳,夜間伺機在羅湖一帶跨越深圳河,翻過鐵絲網進入香港。東線多為深圳以北及以東縣市,即惠陽地區,梅縣地區及汕頭地區來的逃港者,從惠州出發,徒步穿過惠東,寶安,攀越梧桐山進入英界。水路則是由廣東沿海地區乘漁船進入香港水域登陸。著名音樂家,曾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的馬思聰就是1967年乘船由水路逃往香港。 (頭條日報大逃港)
  3. "1945年香港人口50万,1980年500万,35年升十倍,当中好多系偷渡来。不过,喺偷渡过程失败死去慨人,又几多?100万?200万?有冇人知?死唔去慨,心中团火会烧得几热?殖民时代慨香港,系人类历史中罕见慨意外,其中就系因呢啲最终极慨人才甄别"  (金手指:一定要睇《20:16》)

從以上文字,就知道成功到達的人,不但十分醒目,而且鬥志堅定。而這一班人,聚集在一個有英國普通法,有自由但有法治的地方,加上當時國際環境,天時,地利, 人和,成就了所謂"香港傳奇"。(未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